凡是发展进步顺利的人,都有一个共同原因:深得领导信任。

怎样才能得到领导深度信任?

看一看深得领导信任的人具有哪些特征,就可以明白这个问题。

深得领导信任的人,具有五个基本特征。

第一个特征:真忠诚

领导信任一个下属,第一位的要求是忠诚。

忠诚是前提,具有“一票否决权”,没有忠诚,水平再高也不行。

德才兼备”的“德”,核心是“忠诚”二字。

向领导表示忠诚的人很多,有真有假,有虚有实。假的虚的虽然也能在一定时期迷惑领导,但难以持久,一旦被看穿将永远失去领导信任。

什么是真忠诚?

真忠诚要行动。

对领导的忠诚,不在于如何说,而在于如何做;不在于说得多么好听,而在于做得是否实在。

有些人善于在领导跟前演戏,好听话、吹捧话顺口就来,说的很自然,很真诚,但往往是说得好做得差,说得多做得少,说得大做得小。这种“耍嘴皮式”“表演式”的忠诚,是不可能得到领导深度信任的。

真忠诚要说话。

1951年5月,毛泽东主席南下视察路过河南许昌,想听一下宣传工作情况,让当时担任许昌地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部长的纪登奎到专列上汇报。

因为情况很熟,纪登奎脱稿汇报。

汇报结束后,毛主席问纪登奎:“你挨过整吗?”

纪回答:“挨过,挨过两次。”

毛泽东问:“人家整你,是整对了,还是整错了?”

纪说:“整错了。两次都整错了。”

毛泽东问:“你整过人吗?”

纪说:“整过。整人比我挨整要多。”

毛泽东问:“整错过没有?”

纪说:“也整错过。”

毛泽东又问:“你杀过人没有?

纪答道:“杀过人。剿匪,反霸,镇压反革命,杀了不少人。”

毛泽东又问:“杀错过人吗?

纪答:“也有杀错的。主要是我的工作没有做好。”

纪登奎的汇报使毛泽东非常满意。

几个月后,毛泽东点名让纪登奎参加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回来后担任许昌地委书记,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地委书记。1963年,40岁的纪登奎升任河南省委常委兼秘书长。

“文革”时期,纪登奎被打倒,毛泽东从武汉到郑州,在列车上召见了省委书记刘建勋和纪登奎。

毛泽东说了一句:“纪登奎,老朋友了。”纪登奎很快就被解放了,担任河南省革委会领导,不久调入中央。

后来,纪登奎先后担任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央政法小组组长。纪登奎没有做过军队工作,毛泽东让他担任中央军委办事组成员,并兼任北京军区第一政委。毛泽东对军委领导说:让我的老朋友纪登奎参加军委领导,主要是为了“掺沙子”。可见毛泽东对纪登奎信任到何等程度。

毛泽东比纪登奎大30岁,过去并不熟悉他,对他的高度信任主要是看重他讲真话、讲实话的品格。

讲实话,是领导信任一个人的基本前提。一个人对领导不说实话,怎么让领导相信你呢?或者尽讲一些大话、空话、套话,怎么让领导看重你呢?

作为下级,哪一项工作没干好,可以原谅,因为这是个能力问题,但讲假话就不可以原谅了,因为这是个品质问题,思想意识问题。

一个谎言就会在领导心目中对你打下一个很大的问号,就会破坏掉领导对你信任的基础。

因此,下属对领导要有不欺之心,凡事有一是一,有二是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永远不要耍小聪明,不要表现自己,不要文过饰非。

真忠诚不逢迎。

古人讲:大奸似忠,大伪似真。吹捧逢迎领导的人,大多怀有个人动机,大多是想借逢迎领导捞取个人利益。

其实,绝大多数领导都是正直清醒、实事求是的,是能看透真伪的。

“文革”前期,林彪“四人帮”大肆鼓吹“顶峰论”,把学习毛主席著作简单化、庸俗化。毛主席在1966年7月8日写的一封信中说:“我历来不相信,我那几本小书有那么大的神通。现在经他(指林彪)一吹,全党全国吹起来了。”“我猜他们的本意,为了打鬼,借助钟馗我就在20世纪60年代当了共产党的钟馗”。

“文革”期间,林彪、陈伯达等大讲“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1970年5月毛主席说:“人的话怎么能一句顶一万句呢?一句话就是一句,不能是一万句,不能顶,不能顶那么多。我的话怎么可能有那么大的力量,那不是神了吗?

1966年6月10日,毛主席在与越南党和国家领袖胡志明谈话时说:“中间的可能是大多数,但小部分可能只是在口头上叫你‘万岁’,实际上是希望你早死。他叫你‘万岁’时要注意,要分析,越是捧你的越是靠不住。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从对党的事业、对领导高度负责出发,出以公心,实事求是。这是最能经得起实践检验,也最为领导看重的。

第二个特征,会办事

什么叫会办事?就是能够把不好办的事情办好,把别人办不到的事情办到,把各种矛盾问题摆平,既干脆利索又圆满周到,既符合领导意图又没有后遗症。

这是一个很高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需要相当的见识、魄力与方法手段。

提到清朝大贪官和珅,大家都以为他是靠阿谀奉承得到乾隆皇帝的信任的。其实,他是一个很有能力很会办事的人。

和珅3岁丧母,9岁丧父,饱经艰辛,被选入为八旗子弟开设的官学。他学习非常刻苦,四书五经、诗词书法、满汉蒙藏文字都达到相当水准。后因祖上有功承袭了三等轻车都尉爵位,做了一个皇家仪仗队的三等侍卫,因一次应对被乾隆皇帝发现其才能,被提拔为御前侍卫。

乾隆70大寿时,西藏六世班禅派人送来礼物和信件,朝中大臣都不懂藏文,不知信中所云。和珅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立即作了翻译,依照皇帝意思写了回信,乾隆非常赞赏。

和珅26岁时被提升为户部右侍郎(相当于财政部门副职)。崇文门税关是京城税收的重要来源,但长期收不上多少税银。和珅兼领崇文门税务监督之后,税收猛增,成为全国缴税最多的税关。乾隆提拔他担任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和内务府大臣。

乾隆晚年生活奢华,六次南巡建造了三十多个行宫,建设圆明园、避暑山庄、举行万寿大典等,都需要大量银子,但国库枯竭,内务府库银长期亏空。和珅分管财政以后,采取各种办法开拓财源(包括设立‘议罪银’),很快扭转了内务府入不敷出的局面,还出现了大量盈余,划入内务府银库,专供皇帝开支。乾隆皇帝非常高兴,认为和珅很会办事,对他更加信任和依赖。

乾隆四十五年正月,有人举报大学士兼云贵总督李侍尧贪污,乾隆命和珅与其他官员查处。由于李权势很大,调查难以进展。和珅一到云南,首先拘审李侍尧管家取得突破,拿到证据后让行贿官员逐一交代,只用两个月时间就查清了李侍尧贪污受贿的全部事实,李侍尧被判监斩候。乾隆非常赞赏和珅的办事能力,让他担任御前大臣,把自己最疼爱的十公主许配给和珅儿子丰绅殷德。

和珅从26岁担任御前侍卫到49岁自尽,23年内被提升47次,先后担任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兼领户部、吏部、兵部等五部尚书,得到的信任和重用是无以复加的。

这说明,能办事、会办事是深得领导信任的重要资质。

大多数领导是要干事业的,干不好事业他也站不住。高标准做好本职工作,办好领导交办的事情,就是对领导的支持。

领导需要的不是学富五车的迂腐书生,而是能办事会办事的人。要善于把知识变为见识,把见识变为会办事。

第三个特征,善谏言

领导既需要会办事的人,也需要能够帮助自己把握事的人。一个主意,一条建议,往往可以扭转事物发展方向,避免犯严重错误,产生巨大效应。尤其中高层领导,对于善进谏言的智囊更为重视。

向领导谏言,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充满风险的事情。韩非子曾经写了一篇《说难》,分析了向君主进谏的“七种危险”,提出了需要注意的“八个问题”。由于领导的品格、心胸、喜好不同,向领导所谏之言可能不合他的心意,就会引起领导恼怒。这就要在“善于”二字上多用功夫。

《触龙说赵太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当大臣们一再建议让赵太后小儿子长安君去齐国做人质,赵太后坚决拒绝并扬言谁再提这个建议“必唾其面”时,触龙蹒蹒跚跚地走进来。赵太后做好了一旦触龙再提这个建议就予以严厉回击的准备。但触龙根本不提让太子当人质的事,只讲自己因脚病不能快走,问候太后最近的起居饮食,请太后帮助自己儿子安排个差事,拉近了与太后的距离,放松了太后的对立情绪,等太后心平气和之后才讲到怎样才算是真爱孩子的道理,太后感悟,答应了让长安君去齐国做人质的建议。

触龙通篇没讲一句让长安君当人质的话,却圆满地达到了预期目的。这是善进谏言的一个典型例子。

武则天当政以后,大肆诛杀李唐宗亲和功臣,考虑立自己侄儿为太子,将天下传给武氏后人。有的朝臣建议她立自己儿子李显为太子,被其严厉斥责,大臣们都不敢再言。

公元697年10月,宰相狄仁杰对武则天说:“姑侄与母子哪个关系更亲近呢?下若立自己的儿子李显,作为皇帝的母亲千秋万代都可以配享太庙;若立你的侄子为太子,没听说过侄子当皇帝让他姑配享太庙的(原文“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附姑于庙者也”)。

武则天听后顿然醒悟了,听从了狄仁杰的意见,立自己儿子李显为太子,使李唐皇位得以延续。

为什么别人的谏言都被拒绝,狄仁杰的谏言却能打动武则天呢?主要是狄仁杰站在武则天角度说话,让武则天感到他是真正为自己着想。如果狄仁杰从唐高祖唐太宗创业艰难和忠孝仁义角度讲大道理,武则天不仅不听取还会非常恼怒的。

在现实工作中,怎样谏言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呢?

(1)要选择适当场合与时机。领导有什么不当之处,不要当即讲,不要在公众场合和有其他人在场时讲,不要在领导情绪不好时讲。

(2)要站在领导角度说话。尽管是批评纠正领导的话,也要从爱护领导角度去讲。要从领导利益上分析利弊,拉近与领导的感情,才能引起领导关注。

(3)要委婉理性。即使尖锐、严肃的问题也要用温和的口气和理性的态度,防止偏激。

(4)要摆正自己身份。不要交浅言深,无论领导是否采纳自己意见,都要坚决服从领导。

第四个特征,共患难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没共过患难的关系只是停留在工作层次上,共过患难之后就加入了共同利益与感情因素,经过了风雨考验,就会变得更加深刻与牢固。

有的同志说:我也想与领导共患难,但没有机会,我没发现领导有什么患难。

什么叫患难?就是忧患与苦难,每一个领导都会遇到的。只要注意观察思考,就会发现领导的忧患所在。

在现实工作中,有五种情况可以体现共患难。

(1)领导做出的决定得不到大家理解和支持时。有时领导做出的决定,虽然符合原则,但会影响部分群众的眼前利益,遭到一些人反对。领导提出的有些号召,抓的有些工作,有时矛盾困难很大,得不到大家拥护。这时,如果你能够表示支持,积极贯彻落实,领导会看得很重。

(2)领导在工作中遇到重大挫折时。领导工作不可能一帆顺利,有时判断失误,有时用人不准,有时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都会导致挫折与失败。这时候,上级有看法,群众议论纷纷,说什么话的都有。你如果不加入批评指责的行列,说一些信任领导的话,在群众中做一些积极引导工作,领导听到之后会非常感激的。

(3)领导遇到难以处理的问题时。比如,有些艰巨任务别人不愿意承担,你挺身而出,这对领导是很大的支持。再如,评功评奖,调整职级,大家都干得不错,但指标有限,很难平衡,你如果主动谦让,帮助领导解决了难题,领导会感受到你的高风亮节和对他的支持。

(4)领导班子内部遇到分歧斗争时。任何领导班子内部都会有不同意见和矛盾斗争。有时候领导的正确意见得不到应有的支持,形不成决议。你如果能够在班子中或群众中支持领导的正确意见,领导会牢记在心的。

(5)领导个人进步处于逆境时。领导干部在仕途上都会有顺境逆境。比如,原来他在上面有强大的关系,有时他的关系不行了;有时他在班子中能够得到多数支持,有时候陷入了比较孤立的状态;有时他提升的可能比较大,有时提升的机会渺茫了,有时突然调到其他岗位了。有些人在领导顺势时趋之若鹜,领导逆境时冷若冰霜,这种只能共享乐不能共患难的人,是不可能得到领导信任的。

第五个特征,很严谨

领导信任一个人,不仅要考虑他能不能干事,还要考虑他会不会坏事。不严谨的人,很容易坏事,令人不放心,再有能力也不敢轻信。

怎样才算“很严谨”?

至少要做到三点:

 (1)对领导言行严格保密。

有一位朋友学历和水平都不高,却与一位身居要职的高层领导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关系,得到重用。大家感到不可思议,后来发现他有两个长处:一个是会办事,再一个是沉默寡言,守口如瓶。不能办事领导不会用他,办了事随便乱说也不敢用他。

由于领导所处的地位和掌握的权力,他的言行是动见观瞻的,有时泄露领导一句话一个动向就会造成严重后果。有的人在与领导交往中听到领导表扬或者批评了哪一件事哪一个人,为了讨好当事人马上传给他,当事人沉不住气去找领导,领导很快就知道了是谁传的话。有的人帮助领导办一件什么事,马上在外面讲自己帮助领导办了什么什么,领导听到后再也不理睬他了。有的同志与领导在一起吃了一顿饭,马上在外面讲自己昨天晚上与领导在一起吃饭了,领导很高兴,喝了多少酒等等,这都给领导形象造成了很大损害。领导信任的人必须口风严紧,对领导的言语与活动,未经领导同意绝不对外吐露一字。

(2)不以领导信任谋私利。

领导越信任越要顾全大局,越顾全大局领导就越信任。

领导信任是从工作出发的,如果利用这种信任谋私利,就会使领导怀疑你的动机和人品。任何时候都不要打着领导旗号办私事,不要张口向领导提个人问题。对下属的个人问题,领导会有所考虑并在适当时机解决的,自己主动提出来就显得过于计较,私心太重,会引起领导的反感。

(3)始终摆正自己的位置。

有的同志得到领导信任之后,头脑发热,与领导说话随便起来了,忘记了上下之间的等级差别。这是很没数的表现。

无论领导多么信任自己,都不能改变上下级之间的界限。上级就是上级,下级就是下级,不能有任何的逾越与随便

与领导一起研究工作,畅所欲言是对的,但在领导表明态度之后必须坚决服从,不能固执己见。

在公众场合,更要严格遵守上下级之间的礼仪规矩,维护领导尊严。领导可以与下属讲平等,下属不能与领导讲平等;领导与下属开玩笑是平易近人,你与领导开玩笑是没有大小的。

对领导称谓要正规,领导讲话要记录,落实领导指示要反馈。

这些事情看小不小,它体现了一种庄重、稳重与严谨。

取得领导信任有正道与邪道,大道与小道之分。现实生活中确有不少人靠投机取巧、拍马逢迎得到领导高度信任与重用,也确有一些“亲小人远贤臣”的领导。但这毕竟不是主流。绝大多数领导还是重事业、讲公道的。

出以公心,实事求是,提高素质,严谨自律,是取得领导深度信任的正道与大道,是可以行稳致远的,也是需要我们始终坚持的。

(作者:可言)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黑马文化

非常值得学习🌹🌹🌹

2024-09-24 0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