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集 烽火年代(下)
家乡第一次获得解放不久,刘邓大军便快速南下,执行党中央的战略部署,直插大别山去了。乡亲们还没来得及分宅子分地,损失了一个“第五大队”的顽匪王三祝纠集人马又杀了回来,并在短时间内占领了滑县全境,以及濮阳、淇县、长垣、延津、封丘等县的部分地区。针对之前为配合刘邓大军解放滑县做出过贡献的我地方党组织和进步人士,王三祝进行了疯狂的报复,杀人无数。“功勋卓著”的王三祝由此受到蒋介石的赏识,蒋介石任命他为“豫北剿匪总指挥”“第十二绥靖区副主任”兼“河南第三、第四警备区司令”,并授予他陆军中将军衔——当时的王三祝才21岁,成为国军中最年轻的中将。一时间投靠者甚多,匪众一度达到40000人。
我的曾祖父刘岚峰为滑县解放出过力救治过伤员,也必然在王三祝顽匪的清洗之列。曾祖父心里很不踏实,匆匆收拾细软,带着全家人“出趟远门儿”。寒冬腊月的天,北风像刀子一样割得脸生疼,零星还飘着雪花,曾祖父拖家携口一路向南,成功躲过了匪军的盘查,搭船过了黄河,在中牟县大孟集暂避……
这一时期,我的四曾祖父刘振峰在开封医科专修学校上学。四曾祖父是个老生子,比我爷爷还小一岁呢,当时不是流行这样一句话嘛,叫“婆婆和儿媳比着生”。二十出头的四曾祖父正青春,毛头小子一个,有文化,思想激进,而此时的开封,正处在黎明前的黑暗之中,作为河南省的省会,是国民党反动派在河南省的统治中心。反动军警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严密排查,非捕即杀,这令我的曾祖父时时放心不下,如坐针毡,度日如年。1948年春,曾祖父干脆带全家搬到了开封城北郊来租住,好与小弟有个照应。
1948年6月上旬,华东野战军及中原野战军一部在粟裕指挥下,完成了对开封的包围。其主要目的,一是迅速拿下开封打一个歼灭战,二是吸引周边的国军黄百韬、邱清泉、区(ōu)寿年三兵团来救,让敌军动起来,在运动中逐个歼灭,为淮海战役打前站。
6月17日清晨,解放开封的外围战斗打响,东南西北四面枪声不断,不分主次,把敌人打懵了。经过十一个小时的激战,城外之敌被全部肃清,解放军攻城部队已抵达城下。就在外围战斗打响的这天上午,我的曾祖父还专门跑到城里,劝四弟赶紧离开这座摇摇欲坠的城市。四曾祖父坚决不从,气得我曾祖父直跺脚。接下来,一夜无事,18日白天,又是一天沉寂,曾祖父搞不懂这是打的什么仗,等得心焦。一直到夜里十一点,静默的夜空突然被三颗信号弹划亮。紧接着,枪炮声骤起,不分点儿地响,震耳欲聋。站在院中,可以看到开封上空如同被密集的闪电所笼罩,攻城战役开始了。
到6月20日,开封城内枪声渐停,曾祖父心里七上八下,一直担心四弟的安危,但又不敢进城。直到22日,城门大开,开封宣告解放,曾祖父才在喧闹的锣鼓声中挤进城内。到了医专,发现四曾祖父的床铺是空的。问了老师才知道,四曾祖父刘振峰早就拿定了主意,解放军打进城内的那天夜里,他和几个同学给学校留下一封信,然后翻墙跟着粟裕的部队走了。从那一刻起,四曾祖父成了一名军医,戎马倥偬,转战南北。
这次攻打开封起到了调动周边敌军前来救援的作用,不久,粟裕以“失地存人”之策率军主动撤离,在周围寻机歼敌有生力量。蒋介石“存地失人”,最终人地皆失。四个月后,我人民解放军又以瓜熟蒂落之势和平解放开封。到1948年底,黄河以南大片土地已成为解放区。1949年元月底,北平和平解放。盘踞在豫北的王三祝顿时成了瓮中之鳖和秋后的蚂蚱。1949年5月,豫北顽匪被彻底剿灭,经过公审,恶贯满盈的王三祝被愤恨已极的群众凌迟处死。
我的曾祖父得到这一喜讯,正如古诗中所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高高兴兴地带上全家人回到了家乡。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不久,滑县人民政府从城关镇迁至素有“小天津”美誉的道口镇,以图更大发展。海深任鱼跃,天高任鸟飞,曾祖父也不满足于现状,几经辗转,把刘氏中医眼科开到了道口镇最繁华也最富文化底蕴的顺河街,毗邻古运河而居。
寒江独钓
寒江独钓官方正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