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基层有这样一群退休党员,他们看似平凡,却有着不平凡的担当;他们默默无闻,却满怀为民深情、恪守爱民职责。他们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谱写出了一曲曲新时代的民政劳动者之歌。他就是退休老党员——汪友军老师,男,汉族,高中文化,中共党员,现年62岁,曾在农村基层工作20余年。怀着“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的理念,汪老师退休后走进民政、走上社工之路,踏上了一条有意义的道路,他积极投身于民政精神康复工作,更是这首赞歌中的动人篇章。汪老师严寒酷暑入户走访精康患者家中,一次次被拒绝门外,一次次越挫越勇,终于打开精康患者家门,也叩响了精康患者的心门,拉近了与精康患者家属的沟通距离,通过小组和社区活动,情暖农村特殊群体。独创的«党建引领熊河精康“4H1C”模式»在全国推广,党建引领在荆楚生根。

入户走访,被精康患者拒之门外


再次走进另外患者家中,门终于打开了

坚持一线 实现社工专业价值

作为一名农村精康社工,打交道最多的是精康患者及其家属,汪友军老师坚持以精康患者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深入了解精康患者的需求,关心每一位精康患者的生活,积极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无论是政策宣传、社区活动、个案帮扶还是就医求助都认真负责,做到事无巨细。汪老师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深深地感染了精康患者及周围居民。经常接到服务对象的各种求助,针对服务对象的需求,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方法,开展相关服务。

心中有爱天地宽

初次接触精康患者这一群体,汪老师深深体会到这一群体的艰辛与不易,他们除了背负身体上的不适,还要背负社会歧视的标签,为了帮助更多的精康患者勇敢走出家门,我们精康小团队通过开展入户走访、个案帮扶、小组活动、社区活动、就医服务等多形式、不同需求、不同内容的服务。在一场精康人员集体生日会中,其中2名精康人员直接泪洒现场,他们哭着告诉我们:“这么多年来,家人没有给我过过一个生日,也没有人能记住我的生日,从来没有人给过我一个拥抱,大家见到我们都是躲着,只有你们没有歧视我们,谢谢你们让我们体会到了温暖与关爱。”

汪友军老师为精康患者过集体生日

积极协调,解决问题

在服务过程中,汪老师积极协调各方面资源,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积极与当地社区、医疗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社区组织等保持密切联系,还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治疗和生活条件。

汪友军老师走进熊河养老院开展“乐享生活”歌唱比赛活动


汪友军老师链接熊河医院在熊河养老院开展“温暖义诊”活动

社会影响

我们也通过媒体平台宣传公益精神,希望更多人群加入进来。外媒报道共113次,先后被央媒、省媒、市媒、县媒报道其。这也推动了提高公众对精神卫生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度、推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发展、增强精神障碍患者的信心和勇气。

退休,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享受生活、安度晚年的时刻。然而,对于汪老师而言,他选择了继续发光发热,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他深知,精神康复工作对于社会的重要性,也深知自己作为党员的责任和使命。在精神康复工作中,退休党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凭借丰富的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为精神康复者提供了温暖和关爱。他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心声,细心地观察他们的变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深深地感染了精康患者及周围居民。在这精康大家庭里,人们用爱和理解来对待彼此,不再将精神疾病视为异类,他们倾听、理解和支持,帮助精康人员重新找回自信,把欢乐和幸福种植到每一个精康人员的心中,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着正能量和爱心,让康复者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关爱。

退休党员志愿者带领精康群体参观花圃种植基地

民政劳动之歌,唱响了劳动者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而退休党员做精康工作,更是为这首赞歌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进步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我们应该向这些退休党员学习,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品质。让我们共同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民政劳动之歌在更多人的心中唱响。

来源:江陵县熊河民政办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