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成就事业的人,都有一个特征:厚重!

什么叫厚重?为什么要厚重?怎么做到厚重?

“厚”,就是敦厚、厚道;“重”,就是沉稳、持重。厚重的反面是轻浮,浅薄。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毛泽东曾经讲到厚重问题。

1973年12月21日,在中央决定进行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之前,毛泽东召集他们谈话。毛泽东对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说:“你就只讲打仗,你这个人以后搞点文学吧。常恨随、陆无武,绛、灌无文,绛是指周勃,周勃厚重少文,你这个人也是少文,你就当周勃嘛!

后来查了下有关史籍。毛泽东讲到的典故有两个出处。

一个是《史记·高祖本纪》。刘邦临死前对吕后讲:“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

再一个出自《晋书.刘元海载记》。刘元海就是西晋末年汉国的开国皇帝刘渊,他曾讲:“吾每观书传,常鄙随陆无武,绛灌无文”。他讲的随、陆,是指刘邦手下的的开国丞相萧何和重要谋臣陆贾。绛灌是指絳候周勃与将军灌婴,都是汉初名将,都当过统领全国军队的太尉。

为什么要强调人品厚重呢?厚重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主要有四条:

(1)厚重才能站得稳,少跌跤。厚重的人虽然得到的利益不如别人那么快,那么多,看起来比较吃亏,但他们不会失去的也不会那么大,那么重。虽然有时候不一定得福,但可以避祸。避祸就是得福,而且是大福,厚福。

(2)厚重才能得到深度信得到别人信任很重要,得到深度信任更重要。不厚重,只能够得到一般信任,很难得到别人深度信任。作为领导,只有厚重才能令下属感到你可以依靠,愿意跟着你去打拼;作为下属,只有厚重才能使领导感到你可靠,从而赋予你重任;作为同事,只有厚重才能使人感到你可交,从而成为患难与共的知己。

 (3)厚重才能经得起时间考验。一个人可信不可信,可交不可交,不看一时而要看长远,不看顺境而要看逆境。厚重的人才能经得起风云变幻的考验,才能长远,才有未来。

(4)厚重才能成就大事“小胜靠术,大胜靠德”。“术”就是心机,机巧,权术。奸猾的人用的是术,厚重的人靠的是德。权术机巧可以得利,但难得大利;可以成事,但难成大事。小聪明可解决小问题,难有大作为。明朝思想家吕坤(字新吾)在《呻吟语》中说:“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厚重与勇气、与才能相比,永远是第一位的资质。

厚重有哪些特征?怎样才算厚重?怎样做到厚重?

1,讲道义是一种厚重。

厚重的人讲道义,浅薄的人讲利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有的人为了当官,为了发财,为了出名,什么都可以放弃,什么都可以采取,这就是重利益轻道义。

什么是道?道,就是思想、主义、信仰以及由此产生的道德规范。《礼记》中讲:“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这里讲的“道”,就是国家、民族和人民利益。孔子讲“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他讲的“道”,是指儒家的政治理想和伦理道德。我们共产党人的“道”,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是国家民族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共产党人的宗旨、原则与道德。

孟子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陶渊明说“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在道义与名利面前,即使做不到“舍身取义”,也应该把道义摆在首位,重道义,轻私利。

古人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其实,还应该加两句:“君子爱官,取之有道”“君子爱名,取之有道”。

厚重的人在各种利益面前应该做到:(1)看一看是不是符合我们的理想信念,背离的再有利也不做;(2)看一看是不是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有损的再有利也不做;(3)看一看是不是符合法律法规,违反的再有利也不做;(4)看一看是不是符合做人的伦理道德,违背的再有利也不做。不见利忘义,不因利失道,谓之厚重。

2,重感情是一种厚重。

厚重的人重感情,浅薄的人重功利。浅薄的人往往奉行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看人处事,总是以自己利益为标准,以实用价值为尺度。对自己有用的人亲之敬之,对自己无用的人远之冷之。领导在位时恭维奉迎,退位后“人走茶凉”。没有地位时亲如兄弟,一旦发达就居高临下。“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不讲感情的人,自私、刻薄、势利,让人感到不可信、不可交、不可重用。

一个厚重的人,要始终牢记四种感情:

一是对父母的孝敬之情。孝为立身之本,不讲孝道的人,不仁、不善、不忠。孝敬要从现在做起,从今天做起,以免“子欲孝而亲不待”。现今的“孝”,已经不仅仅在于“养”,而更在于“敬”与“顺”。

二是对领导的敬重之情。曾国藩讲:“做人之道,圣贤千言万语,大抵不过‘敬恕’二字。”他把“敬恕”作为圣贤之道的核心。当领导的要尊重下属,把下属当做同事,当做兄弟姐妹,以礼相待,“亦师亦友”。作为下属,对领导要恭而敬之。不管领导处于顺境逆境、不管在位退位,不管自己升到多高地位,见到老领导都应该以首长、以老师、以前辈待之。

三是对老朋友的念旧之情。人生匆匆,人海茫茫,能够成为老同学、老同事、老战友,老领导,老部下,实在不易,实应珍惜。无论各人贫富贵贱,都应该情义为重,互相关心与帮助。

四是对所受帮助的报恩之情。“滴水之恩泉涌相报”的可贵,不在于能够给予多少报答,而在于有知恩之心、报恩之意。一个对父母不孝、对领导不敬、对老友薄情、对恩人不报的人,是很浅薄的。

3,质朴本然是一种厚重。

厚重的人朴实,浅薄的人浮华;厚重的人自然,浅薄的人做作。

现在,不少人在网络、书籍和讲座中大谈为人处世的机巧,什么多少个“秘诀”,多少个“绝招”,多少种“权术”,等等。有些当领导的喜欢琢磨对下属的驾驭之术,当下属的喜欢研究谋取领导信任的方法手段,等等。这是一种误区。比如,当领导的只要有能力、公道正派、廉洁自律,就能得到下属的敬佩,没有能力、处事不公,作风不正,再有“权术”也不会得到群众佩服。

为人处事需要讲究一些方法,但最根本的还在于内在品格。品格是本,方法是末。儒家修身讲究“诚心,正意”。心不诚,意不正,再多的方法也没用。《菜根谭》中讲:“文章作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就是这个道理。

怎样做到质朴本然?主要有五点:

(1)工作上扎扎实实,尽职尽责,不搞虚的,假的,不搞花架子,不哗众取宠。

(2)汇报工作,实事求是,有一是一,有二是二。不拔高,不推诿,不文过饰非。

(3)不刻意表现自己。展现自我是必要的,但主要靠成绩靠实效来展现。该自己做的事情认真做,不该自己做的事情不要做。该自己讲话时认真讲,不该自己讲话时不要抢着讲。不要故意炫耀自己的学问、才能与成就。

(4)对领导实事求是,不失原则,不失规矩,不失人格。赞扬领导是必要的,但不要把赞扬变成奉承。

  (5)与同事和朋友相处,真诚实在,不虚伪,不耍心眼。别人求自己办事,能办就积极办,不能办就说不能办,不要瞎许愿;做了就说做了,没做就说没做,做几分就说几分,不要糊弄,不要“口惠而实不至”。

4,低调内敛是一种厚重。

  厚重的人低调,浅薄的人张扬。凡是成就大业的人,都是内敛的。老子讲:“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菜根谭》中讲“鹰立如睡,虎行似病”,“聪明不露,才华不逞”,都是这个道理。

  怎样做到内敛低调?

(1)多沉默。沉默是一种含蓄,一种深度,一种力量。一个人水平怎么样,不在于怎么讲,而在于怎么做。要多做少说,有些事只做不说。要多听少说,很多话只听不说。有的领导爱讲话,讲长话,一开会就滔滔不绝,一讲就几个小时。自己很辛苦,下面很烦感,图什么呢?领导的威信不是讲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当领导的要控制自己的“表现欲”“讲话欲”。尽量少开会,开短会;少讲话,讲短话;要讲有用的话,少讲大话、空话、套话、废话。

(2)多倾听。倾听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教养。要养成移樽就教、洗耳恭听的习惯。凡事多听少表态,先听后表态。要多以人为师,不要好为人师。不要把官位等同于水平,不要以为当了官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不要自以为是,先入为主。

(3)不张扬。张扬就是显摆,露能。比如,有的讲话不分场合、主题与对象,或引经据典故作高深;或玩弄名词概念,故弄玄虚。有的刻意显示自己的成就,总讲自己如何“过关斩六将”,取得过多大成就、有多大影响。有的爱讲自己拥有的领导关系和社会关系,显示自己的地位和能量,等等。

(4)不自负。做人要自尊,但不能自大;要自信,但不能自负;要有傲骨,但不能有傲气。自负的主要表现是自我中心,自我膨胀,过度放大自己的能力和权威,轻视组织和群众。有的人把自己负责的部门和单位当做自己的领地,高高在上,盛气凌人。任何人的官位都是党和人民赋予的,离开了党和人民的授权,自己也就是一个普通人而已,不要因官性迷失理性。

(5)不狂傲。有的人当了官,有了权,就张狂起来,傲慢起来。有的在工作中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的喜欢讲排场,摆阔气,前呼后拥,车水马龙。有的把下属当做自己的“奴仆”,颐气指使,动不动就训斥指责,讽刺挖苦,甚至骂骂咧咧。

我们党的老一辈革命家在谦虚厚重上都是堪称楷模的。毛主席在延安给部队干部讲话,穿着粗布棉衣,裤腿上打着巴掌大的大补丁。朱德身为总司令,朴实得象个农民和士兵一样。周总理日理万机,待人总是谦虚和蔼,温文尔雅。他们都赢得了中国人民和全世界的尊重。一个人越有学问、越有成就,越有权位,应该越谦虚,越讲礼,越温和。

5,宽厚待人是一种厚重。

北宋时期,寇准担任枢密院使(主管军政,相当于副宰相),王旦担任宰相。寇准很有能力和贡献,但性格刚直,有时比较偏狭。作为宰相的王旦负责中书省,寇准主管枢密院。有一次,中书省有份公文送到枢密院,有些地方不符合朝廷规定的文件格式。寇准报告了皇帝宋真宗,使王旦受到了批评,中书省有关官员也受到了处罚。

不久,枢密院有一份公文送到中书省,有的地方也违反了规定格式,中书省有些官吏很高兴,觉得可以直接给皇帝报告,让寇准和枢密院也受到皇帝的批评处罚。但是,王旦看了以后让下属把公文送还给枢密院,请他们改正以后再往皇帝那里报,避免了皇上对寇准的批评。

寇准曾经多次在宋真宗面前讲王旦的短处,王旦却总是称赞寇准。一次,宋真宗对王旦说:你虽然总是称赞寇准好,他却总讲你不是的地方。王旦说:“这是很正常的。我在相位久了,政事上缺失肯定比较多,寇准能在皇上面前直接说出来,更说明他的忠诚正直”。

寇准有时候不太谨慎,在藩镇当节度使时过生日,大操大办,搭山棚,摆筵席,有些服饰用品还僭越身份,被人举报给了皇帝。宋真宗大怒,对王旦讲:“寇准每事都效仿朕,这可以吗?”王旦平缓的说:“寇准很贤能,但就是有点憨呆”。宋真宗听后怒气有了消解,不再追究这事了。王旦病重时,宋真宗让他推荐谁可以继任宰相。王旦推荐寇准,宋真宗就按王旦建议,任用寇准为宰相。寇准十分感慨地说:我和王旦是同科进士,他的肚量怎么那么大啊!王旦担任了12年宰相6年副宰相,被称为“一代贤相”。这些事情记载在《宋史·王旦传》中。

  厚道是善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厚道是积德,厚德才能负重;厚道是修福,我厚待于人,人必厚待于我,即使自己一时未能得到回报,将来乃至子孙后代一定会得到善报。

怎样做到厚道?

要做到“四要”:(1)要有善良心,同情心,同理心。能够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要多给予人,多帮助人。要不怕吃亏,甘于吃亏。(3)要多说别人好话,多成人之美。(4)要关心尊重处于弱势的人、受到挫折的人和逆境中的人。

要做到“四不”:(1)不占别人便宜。不仅在经济上物质上不占,在政治上、工作上也不占。(2)不在背后议论别人的缺点,传播别人是非。在领导跟前尽量说别人好话,不说贬低和伤害别人的话。(3)不揽功诿过。不要把别人的成绩说成自己的,不要拿着别人的劳动成果去领导跟前为自己邀功,不要把自己的过错推到别人身上。(4)不让别人没面子。别人的缺点尽量让人家自己去总结改进,即使需要自己提醒,也要十分注意场合与方法,不要让别人难堪,下不来台。与同事有分歧,要心平气和,理直也不要过于气壮,有理也要让人三分。

6,不争不怨是一种厚道。

不争,就是在名利面前淡定一些,谦让一些。不怨,就是在委屈面前冷静一些,严谨一些。

在封建社会后宫中,为争夺皇后位置往往斗得腥风血雨,但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妻子阴丽华却不是这样。

阴丽华是南阳新野的大家闺秀,美丽贤惠。刘秀年轻时见到她,就发下宏愿“当官要当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刘秀起兵的第二年,就与19岁的阴丽华结为夫妻。在战争困难时期,刘秀为了争取拥有10万军队的河北割据势力刘杨,决定进行“政治联姻”,迎娶刘扬的外甥女郭圣通为妻。刘秀称帝后,派人去南阳将阴丽华接到身边,与郭圣通一样被封为贵人。当时皇后之位一直空着。刘秀对朝臣说,阴丽华“雅性宽仁,有母仪之美“,要立阴丽华为皇后。阴丽华慧中秀外,与刘秀是患难夫妻,当皇后完全应该,放在一般人身上都会欣然接受。但阴丽华坚决不同意。她对刘秀说:“困难时期郭贵人家给了我们那么大支持,现在怎能忘记这种情义?”刘秀只好立郭圣通为皇后,封阴丽华为贵人。刘秀要把阴丽华的所有兄弟都封为侯爵,阴丽华婉言谢绝,说:“只有皇后的兄弟才能封爵,我自己的身份并非皇后,怎么能逾越国家的礼制?”刘秀赏赐珠宝给阴丽华,她也坚决不接受,说:“国家百废待兴,困难很多,我怎么能享用这些珍宝呢!”

这一切使刘秀对阴丽华更加敬重,宠爱。刘秀率领军队外出打仗时,常常带着阴丽华。天下平定四年之后,刘秀再次决定废立皇后,阴丽华推辞无果,被册封为皇后,她提出将郭圣通作为“国母”对待,给郭圣通的儿子们全部封王。刘秀去世后,阴丽华的儿子孙子相继当了皇帝(即汉明帝、汉章帝),他们都继承了父母的忠厚仁义之风,在位时期成为东汉发展的黄金时代,史称“明章之治”。东汉近200年的历任皇帝,都是阴丽华的子孙。

这说明厚德自有厚报,不争未必不得。

老子讲:“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本该属于自己的,不争也会得到;不该属于自己的,争到还会失去。有时是此处得,他处失;现在得,将来失。有时是表面失,实际得;今日失,他日得。为什么老子说“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呢?因为你“争”与“不争”,领导和群众都会看在眼里,你“不争”就是顾全大局,就是对领导工作的支持,就会让领导更加看重,让群众产生同情,到一定时机领导就会作出补偿,甚至给予重用。所谓“厚积薄发”,不仅是能力的“厚积”,也是“吃亏”“奉献”的积累,是领导与群众同情心的积累。

在官场职场上受到不公正对待是难免的。比如,有时受到领导错误的批评指责,有时在工作中受到冷遇和排挤,有的在干部使用上受到明显的不公正对待。在这种情况下做到不怨是一种厚重。

孔子讲:“不怨天,不尤人。”孟子讲“君子不怨不尤”。为什么要“不怨不尤”?

要看到,公与不公,是相对而言的。尽管我们一直追求公平正义,但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公正是相对的,不公是绝对的。古往今来,受到不公对待的志士仁人,比比皆是,不胜枚举,何况于我辈?

要看到,时运是客观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不是他们没有才能,没有贡献,而是时运使然。姜子牙饱读诗书,年逾七十穷困潦倒,如果不是周文王遇到,他只能垂钓于渭水。诸葛亮满腹经纶,“苟全性命于乱世”,如果不是刘备三顾茅庐,也只能躬耕于陇亩。时运至时为蛟龙,时运不至为昆虫。遇到春天,则生机勃发;遇到严冬,则万木萧条。天地循环,周而复始,作为个人,只能顺天应时。

正道是:反求诸己,自己拯救自己,自己成就自己。自己是自己的上帝,自己是自己的靠山,自己是自己的码头,自己是自己的渡船。在委屈与苦难面前,只能自己擦干眼泪,舔平伤口,反思自我,改正不足,提高能力,创造条件,等待时机,坚韧向前。

做到不怨不尤,要注意:(1)受到委屈不要急着找领导讲道理,讨公道。确有需要说明和解释的情况,也要冷一冷,选择适当的时机、途径与方式。(2)不在下面议论领导的不公行为和自己的委屈。别人的同情可以感谢,但不必诉说自己的痛苦。因为,任何议论都解决不了问题,只会加重领导的成见与报复。

7,举止端庄是一种厚重。

孔子讲“君子不重则不威”,意思是,一个人不庄重就不会有威严。曾国藩在《家书》中,一再告诫子女要注重言行举止的端庄。曾国藩在给小儿子曾纪鸿的信中提出:“举止端庄,言不妄发,则入德之基也”。他把举止端庄当作修养品德的基础。他在给大儿子曾纪泽的信中讲:“你容止甚轻,是一大弊病,以后宜时时留心,无论行坐,均须重厚”。他说的“容止”,包括走路、说话、入座。他还提出:“说话不随意,举止不轻佻”,“持之以敬,临之以庄,无形无声之际,常有凛然难犯之象”。这些都是需要引起注意的。

讲道义、重感情、质朴自然、低调内敛、待人宽厚、不争不怨、举止端庄,是人品厚重的主要特征。这些特征是一个人心地、学识、胸怀、品性的综合体现。只要我们加强学习、总结磨炼、诚心正意,修养内涵,就一定能够养成厚重品格,踏实前行,行稳致远!

(作者  可言)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黑马文化

做一个厚重的人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024-09-08 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