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老龄化趋势叠加渗透率提升,眼科医院成为一条持续增长的黄金赛道。
在这条黄金赛道中,龙头爱尔眼科营收规模十年增长7.5倍,华厦眼科、何氏眼科、瑞普眼科、朝聚眼科也趁势登陆资本市场,并在资本助力下业绩持续走高。
然而,并非所有公司都能享受到黄金赛道带来的红利,钢结构业务起家的光正集团在转型眼科赛道五年后,营收规模依然停滞不前,如今业绩也仅能达到2018年刚收购新视界眼科时的水平。
与一众眼科公司横向对比,光正眼科不仅眼科业务营收落后于其他对手,而且眼科医院(诊所)数量也是已经上市公司中最少的。更为关键的是,无论是营收还是规模,光正眼科这些年都止步不前,沦为黄金赛道中的“差等生”。
图:眼科医院2023年营收与规模,来源:锦缎研究院
8月27日,光正眼科发布了2024年中报,营收规模与净利润双双骤降。具体来看,光正眼科今年上半年总营收4.82亿元,同比降低11.81%;归属股东净利润127.39万元,同比下降75.3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光正眼科更是出现665.89万元的净亏损。
从光正眼科身上,投资者不难发现,即使利用资本力量跨界进入黄金赛道,但如果管理层没有优秀的整合能力,最终也仅会留下一地鸡毛。企业发展不能急于求成,必须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
01 光正眼科的扩张困局
眼科医院之所以成为黄金赛道,核心原因在于其业务模式是标准化的,具有极强的可复制性。无论是龙头爱尔眼科,还是华厦眼科、何氏眼科等新势力,它们增长的核心都在于全国规模化扩张之上。
复盘几家眼科玩家这些年的动作,它们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规模扩张这件事上。过去五年中,爱尔眼科的眼科医疗机构数量由170家增长至439家;何氏眼科的眼科医疗机构数量由78家增长至121家;华厦眼科、普瑞眼科、朝聚眼科也均在IPO之后迅速拓展了眼科医疗机构数量。
图:眼科医疗机构数量一览,来源:锦缎研究院
光正眼科却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光正集团于2018年通过跨界收购新视界眼科进入眼科赛道,彼时整个中国资本市场中仅有爱尔眼科一家眼科上市公司,光正眼科是名副其实的“二哥”。按照眼科赛道正常的发展路径,光正眼科完全可以凭借资本力量迅速扩张,实现业绩跨越式增长。
现实情况却是,光正眼科2019年的时候拥有12家医疗机构,而到了2023年其却仅拥有17家医疗机构,而且这新增的5家医疗机构中还有3家是诊所形式。这些数据足以说明,光正眼科并没有快速扩张复制的能力,因此公司整体增长策略十分保守,其很快就被华厦眼科、普瑞眼科、朝聚眼科等后来者赶超,在黄金赛道中惨遭垫底。
以营收规模数据观测,光正眼科是唯一一家过去五年营收规模没有增长的公司。高速增长的爱尔眼科姑且不论,华厦眼科、何氏眼科、普瑞眼科、朝聚眼科等后来者也均实现了营收规模的显著增长,光正眼科已经成为眼科上市公司中眼科业务营收规模唯一没有突破10亿元的公司。
图:营收规模一览,来源:锦缎研究院
光正眼科失去了扩张能力,与光正集团和新视界眼科原管理层之间的矛盾不无关系。在光正眼科业绩最差的2020年,新视界眼科创始人林春光却连续大手笔减持,并在当年8月辞去上市公司副董事长、董事等职务,最终导致光正眼科业务经营惨淡。
收购新视界眼科时,双方签订了业绩对赌协议,而新视界业绩对赌并未完成。因此光正眼科要求新视界眼科、林春光等多方原股东支付3.85亿元的业绩补偿款,而新视界眼科原股东却反诉光正眼科,称尚有3.13亿元股权交易款处于拖欠状态。最终,光正眼科要求被驳回,而新视界3亿元尾款只有1亿元得到支持。
与新视界原管理层“裂穴”之后,光正眼科扩张几近停止,营收规模持续下降,公司整体进入至暗时刻。
02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八个字生动地总结了光正眼科过去五年的处境。
新视界眼科管理层出走之后,光正眼科不仅失去扩张能力,而且现有医院的经营也出现了问题。当然,这背后有疫情带来的影响,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光正眼科对于风险应对能力较弱的客观问题。
在2019年的时候,光正眼科的眼科业务营收8.38亿元,当时其共有12家眼科机构,单院营收能力达到6983.33万元。客观而言,这样的单店盈利能力放在整个行业都是较为突出的。
图:光正眼科单院营收能力解析,来源:锦缎研究院
可是,这样的营收趋势光正眼科仅保持了一年,2020年光正眼科单院营收能力就断崖式下跌至4850万元,同比下降30.5%。在最惨淡的2022年,光正眼科单院营收能力降至3512.5万元,仅为2019年巅峰时期的一半。虽然从2023年开始,光正眼科单院营收能力有所回升,但也远不及2019年水平。
如果说扩张考验的是管理层的经营能力,那么单院水平考验的则是管理层经营态度。在已经坐拥成熟经营能力的情况下,单院营收水平却持续走低,这足以表明光正眼科管理层并没有把重心放在业务经营上。
在新视界眼科并购遭遇的失败,并没有动摇光正眼科管理层持续并购的决心,其依然希望通过并购美尔目医疗延续增长。光正眼科为北京光正的参股股东,持有15.54%股权,而北京光正则是美尔目医疗控股股东,持有51%的股权。从目前公司的动作看,光正眼科极有可能在未来将美尔目医疗纳入上市公司之中,以期重新激活增长。
但较为可惜的是,光正眼科这边踌躇满志,而美尔目医疗却满目疮痍。截至2023年9月底,美尔目医疗总资产2.29亿元,而净资产却为-3亿元;2023年1-9月,公司整体营收为1.65亿元,可却录得4950.76万元的亏损。更为让人失望的是,美尔目医疗还于2023 年 05 月 19 日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图:美尔目医疗财务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美尔目创始人叶子隆似乎也早已离开公司,目前其微博认证已经去掉“美尔目”标签,变更为“保定鹰华眼科医院院长”,与新视界眼科原管理层“裂穴”的剧情恐将再度上演。
复盘光正眼科的发展路径,管理层一开始就将企业发展的核心聚焦于资本并购之上,导致忽略了实体经营。然而,在并购过程中,光正眼科管理层又不能很好地与原管理层达成利益共享,进而最终导致收到手的资产质量远不及预期。
资本不是万能的,很多成功的并购交易背后,看似是资本的力量,本质是经营的胜利。
03 资本是风,人是魂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从来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
光正集团跨界进入眼科医院的做法并没有错,毕竟这是一个造就了诸多增长案例的黄金赛道。但那些增长案例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必须建立顺应产业理性发展的基础上。
眼科医院隶属于连锁医疗,其商业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可复制性,依靠的是管理层的管理经验与方法论,这才是造就持续增长的根基所在。资本固然可以提升企业扩张的速度,但如果管理层不具备管理经验与方法论,那么只会白费力气,最终还是要重蹈光正眼科的覆辙。
所以,眼科医院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是品牌?是设备?其实都不是,眼科医院商业模式的核心竞争力正是操盘的人。如果操盘者不能很好地把控企业发展方向,而是一味地想要通过资本力量强行收购,那么终会在资本海洋中迷失方向。
这些年来,光正眼科并非没有懂行业的人,无论是新视界眼科的林春光,还是美尔目眼科的叶子隆,他们都是常年深耕行业的专家,可最后他们都与光正眼科分道扬镳。光正眼科缺少的不是别的,正是一个好的操盘舵手,一个懂眼科医院的专家。它明明可以利用被收购机构创始人的优势发展企业,但最后却总以纷争收场。
截至6月底,光正眼科整体负债率高达81%,整体负债合计12.57亿元,如果剔除公司账面3.77亿元的商誉资产,那么公司实际净资产将降为-0.82亿元。公司账面共有货币资金1.42亿元,但却面临3.2亿元的短期债务压力,背负着极大的运营压力,公司金融偿付压力也很大。
从光正眼科中报看,整个上半年扣非净利润为-665.89万元,可以公司自身造血能力严重不足,依然需要资本腾挪去维系生存。扩张、偿债、造血,这是光正眼科管理层亟需解决的课题。
回归投资层面,光正眼科已经超过十年没有进行过分红,而且公司内部利益繁杂,大规模减持屡见不鲜,这些都是盲目并购而产生的后遗症。所以光正眼科业务的疲态只是表象,管理层的混乱才是根源。
资本是风,人是魂。失去灵魂的企业,只会被风所推倒。
锦缎
北京锦缎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