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山丘上,远眺水癸大寨,浓密的龙竹摇曳生姿,掩映着一排排高低错落的房屋,在艳阳下犹如一座座金黄色的城堡,宁静、安详、和谐,又颇有几分坚不可摧的气势,这便是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豪尼支系的传统民居建筑——土掌房。

墨江哈尼族豪尼土掌房最早建于元宪宗四年。土掌房反映着哈尼族豪尼人的传统观念,他们认为只有在村寨内才能受寨神的保护和同寨人的帮助,人们宁愿在寨内拥挤,而不愿单门独户远离村寨,因此在一个寨子里几十户或几百户人家形成了密集的聚落形态,房屋密集,高低错落,富有层次。

哈尼族豪尼人多选择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间,朝阳、开阔、凉爽并有泉水的山梁或半山腰建寨。哈尼族豪尼人十分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他们会自觉地在寨边或者水源所在地,有意识地保留成片树林,称作竜林,不能随意砍伐。一眼望去,村寨背后多半是郁郁葱葱的古木丛林或灌木山坡。村前梯田层层,崎岖山路布满村前村后,村寨四周种植着棕榈树、竹子以及梨、李、桃、柿等果树。

土掌房的空间布局合理,一般由正房、耳房构成,正房起楼,底层高通常为2.5米左右,底层低减少散热面积和空间,有利于保持室温,达到冬暖夏凉的作用。耳房不起楼,耳房的正中放—个口子,作为通风、采光作用。

哈尼族豪尼人在土掌房盖好后,会请一个摩匹清扫,祈愿远离灾害。打扫新房要选择虎日。搬家日则要选房屋主人的属相日,房内要撒荞面、谷子面、小米、烂铁锅碎渣,并用扫把一起扫出去,扫把须用白株栗树叶、柏树叶做成。搬家日当天,房屋主人背着一甑熟饭,点着火把走在前面,其余的人挑着筷箩、盐巴、油、盐、荞、麦等粮食迈进大门,表示生活富足。随后亲朋好友陆续赶来,唱歌跳舞,热闹非凡。

土掌房作为哈尼族传统的民居建筑,走过了年年岁岁,仍经久不衰,承载着厚重的民族文化内涵,是研究哈尼族历史文化、习俗、建筑史、社会结构的重要实物,在2005年被列入普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来源:普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