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这座拥有千年历史的瓷都之中,有一位对钧瓷艺术满怀热忱、执着追求的杰出人物——刘朝远。他出生于钧瓷世家,凭借着对钧瓷工艺的创新理念、不懈奋进、深沉情感以及宏大格局,在钧瓷领域铸就了独属于自己的璀璨篇章。

初次见到刘朝远,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内敛稳重、言语不多。但随着交流的逐步深入,他对于钧瓷艺术的挚爱以及独到的见解便如洪流般奔涌而出。

(瓷辉钧窑总经理刘朝远)

刘朝远出生于 1974 年 11 月,成长在一个钧瓷世家。他的父亲刘瓷辉在中国钧瓷当代发展的历程中,是一位颇具名望的重要人物。1982年,当神垕镇的钧瓷行业处于国有和集体钧瓷厂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刘瓷辉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业务能力,创立了钧瓷界首家民营窑口,被赞誉为“民营窑口开创者”。

在家庭的耳濡目染之下,1994年,刚满20岁的刘朝远果断地踏上了钧瓷创作之路,立志打造出属于自己的钧瓷杰作。他坚守传承与创新,在父亲的言传身教和耐心指导下,迅速掌握了家传的钧瓷烧制技艺,尤其在手拉坯制作工艺方面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

在钧瓷工艺的创新层面,刘朝远表现出了过人的胆识和智慧。他深知,传统工艺固然宝贵,但唯有推陈出新,才能让钧瓷在时代的洪流中站稳脚跟。他不断摸索,将传统的煤烧工艺与现代的审美观念相融合,形成了独有的风格,自成一派。

以他的作品来讲,其钧瓷作品的胎质细腻坚实,器型线条优美流畅。釉色更是别具一格,红中含紫、紫里藏青、青中带白、白中泛红,五彩斑斓,交相辉映。在不同的光线和角度下观赏,皆别具韵味,引人入胜。这种独特的釉色效果,是他历经无数次的尝试和调配方才达成的。

在器型的创新上,刘朝远勇于突破传统。在钧瓷领域向来有着“烧小不烧大,烧圆不烧方,烧立不烧平”的说法,然而刘朝远却将精力集中在大件瓷器的烧制难题攻克上。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验,他成功烧制出了大花瓶、风水缸,甚至桌椅等众多钧瓷大件。其中,展厅内那对高达4.03米的钧瓷花瓶、直径接近两米的钧瓷圆桌以及融合镂空、浮雕等众多工艺于一体的四把钧瓷太师椅,令人赞叹不已。这些作品不仅彰显了他高超的技艺,更体现了他对钧瓷艺术的创新精神和无畏勇气。

刘朝远对钧瓷事业的执着令人钦佩。三十年来他始终坚守初心,为了追求钧瓷艺术的至臻境界,他日夜坚守在窑炉旁,精心把控每一个环节。从选料、成型、施釉到烧制,每一道工序都融入了他的心血与汗水。

在创作的过程中,他遭遇了数不清的挫折和失败。但他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为了烧制出理想的釉色和器型,他不断试验、不断改进。就像他在创作《玉壶春瓶》和《益寿瓶》时,多次面临釉色不理想、造型不完美的状况,但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对钧瓷的深情,经过无数次的调试和完善,最终这两件作品在2009年河南省艺术陶瓷作品展中荣获精品奖。

刘朝远不但在工艺上力求极致,更怀揣着对钧瓷文化的深厚情感。他深知钧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沉淀和民族的精神内涵。故而,他在创作中始终注重传承和弘扬钧瓷文化的核心要义。

他的代表作品双龙尊,造型端庄大气,寓意吉祥美满,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艺术挂盘(山水)则通过精妙的笔触和独特的构图,描绘出中国山水的壮美风光,传递出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之情。

在追求个人艺术成就的同时,刘朝远还展现出了广阔的视野和胸怀。身为民革河南省直工美支部主委和中国陶瓷协会会员,他积极投身于行业交流活动,与同行分享经验和感悟,共同探讨钧瓷行业的发展路径。他深知钧瓷行业的进步需要众人的齐心协力,只有相互学习、相互激励,才能推动整个行业的蓬勃发展。

此外,他还全心致力于培养年轻的钧瓷人才。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多年积累的技艺和经验传授给年轻一代,期望他们能够接过钧瓷传承的火炬,让这门古老的艺术发扬光大。在他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于钧瓷事业,为钧瓷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

三十年来刘朝远厚积薄发,依靠精湛的钧瓷烧制技艺和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在传承非遗技艺的基础上,融入当代创新元素,积极探寻钧瓷神、奇、妙、绝的窑变魅力。他先后荣获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中华传统工艺大师、胡润中青年潜力陶瓷艺术家等一系列荣誉称号,他的多个代表作品也在国内各类大赛、大展中屡获佳绩。

然而,对于刘朝远而言,过往的成绩仅仅是努力的见证,并非终点。他深知,钧瓷艺术的发展永无止境,唯有持续追求卓越,才能让这门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光芒与活力。展望未来,他满怀信心与憧憬,将继续在钧瓷的艺术海洋中奋勇前行,为钧瓷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书写更为辉煌的篇章。(文/图:刘十六   高辉)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