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艺臻


在刚上初一的李桐桐的世界里仿佛没有课间休息这一说。“十分钟的课间只留两分钟上厕所,三十分钟的课间跑操完就要回教室写作业,才上初一就这样,那等到该中考的时候可咋办啊。”说到这儿李桐桐满脸无奈。

和班里的大多数同学一样,从早上六点半到晚上七点,她在学校一坐就是一整天,桌子上各式的教材换了一本又一本,但思绪早已乱作一团,好不容易熬到放学铃声响起,却还要拖着疲倦的身躯、背上装满作业的行囊转移阵地。

“有时候我也想休息、想跟同学聊聊天,但是班主任课间也会在教室后面‘站岗’,即便班主任不在也会有值日班长负责管纪律,谁要是课间在教室里随意走动喧哗就会被记名,然后罚作业。”李桐桐说道。

课间不下课并不是李桐桐所在学校特有的现象,“被‘圈养’的课间十分钟”也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随着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李国华谈小学生“厕所社交”,指出不能让一代人的童年回忆留在厕所;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党委书记李静称要“保障师生课间十分钟休息权益,加强教育生态优化,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等诸多的代表、委员呼吁“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消失的课间十分钟之下孩子们流行起“厕所社交”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健康等问题引发了不少争议。

争议之下,被“圈养”的课间十分钟问题愈演愈烈。一次次呼吁之下为何课间十分钟仍饱受挤压?没有休息、没有喘息,孩子们疲惫的身心又该如何治愈?

学生们在课间玩耍。受访者供图

安全顾虑与升学焦虑下的多重压力

“不是我们不想下课,但下课之后学生在教室里追逐打闹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万一有所磕碰家长就会兴师问罪。”时任小学二年级班主任的张静说道。在张静看来,“不下课”实则是为学生安全负责的无奈之举。“有一次学生下课玩时不小心绊着门槛把牙给磕掉了,家长过来劈头盖脸就是一顿骂,并要求我给学生道歉。身为班主任我确实要对学生的安全负责,但有些家长着实太不尊重了。”

张静表示,玩耍是孩子们的天性,磕磕碰碰也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在所难免之事。但现在部分家长过分紧张,孩子在学校稍有磕碰就问罪老师、问责学校。在安全顾虑下,“不下课”成了权宜之举。

“之前老师就算下课也会经常说不能在教室里打闹、不能跑去操场,所以我每次下课都会去厕所转一圈顺便透透气。但是现在老师经常拖堂,有时候连去厕所的时间都没有了。”六年级的王睿说道。

王睿的妈妈李莉表示,王睿所在的小学是家长们公认全市排名数一数二的,所以管得严些也可以理解。“上了好小学当然还想让孩子上好初中、好高中,但是现在想上好初中难啊,要是按照片区分我们只能上个很一般的中学,以我们现在的能力也没办法再购置一套学区房,所以老师在学校管得严些也是好事,少玩一会儿就可以多学一会儿,孩子多学点知识到时候还有机会通过参加小升初选拔考试进入重点中学。”

据了解,该市的初中普遍实行“掐尖招生”,所谓“掐尖招生”指的是个别学校通过各种违规手段,先于派位入学之前就锁定并招收尖子生,以此来与普通学校拉开生源质量的差距,一般会通过组织选拔考试、竞赛以及筛选简历等方式来提前招录好学生。在此之下,不少家长甚至主动要求老师缩短学生休息时间,除了讲授课本知识之外,家长还希望老师多讲一些“拔高”、“拓展”的内容,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课间休息便成了“挤压”的对象。

“我当时就是参加选拔考试考进来的,但是我现在是真后悔,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有时候下课上个厕所老师还在走廊里看着不让我们说话,因为有的班级没下课,所以怕我们打扰到其他班的同学。”李桐桐说道。她所在的初中就是市重点,也是公认的管得严、作业多。

“孩子上初中之后感觉整天都很累,回来一问就是在学校坐一整天,就连午休时间也在写作业。”李桐桐的妈妈刘霞表示,看着孩子小小年纪就这么疲惫自己也很心疼,但是现在她所在市区的普通高中第一批次录取分数线都在六百分左右,李桐桐所在的中学去年中考在六百分以上就有将近七百人。“孩子卷、家长卷、老师学校也很卷,好学校就那么几个,竞争很激烈,我现在比自己上学的时候压力还要大。”

2023年某市普通高中第一批次录取分数线。受访者供图

疲惫的身心呼唤救赎

王婧跟李桐桐是同班同学,为了方便她上学,妈妈张晴特意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陪读,本意是想着为孩子创造一个便利闲适的学习环境,但正是此举压的小小的王婧无法喘息。

“刚开始住进去的时候还好好的,我也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说早上吃不下饭,一开始我还以为是早上起的太早没胃口,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孩子情况更加严重,早上吃点东西就吐,吓得我赶紧带孩子去医院检查,结果也都没问题,最后问了孩子才知道问题出在心理上了。”张晴说道,“孩子在学校里没有休息时间,整天都神经紧张处于高压状态,放学回到家里也感觉不到放松,每天不是学习就是睡觉,缺少情绪转换的空间,感觉很压抑。”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张晴带着王婧搬回了原来的住处,那里有爸爸、有奶奶还有两岁的弟弟,在熟悉的环境以及家人温暖的陪伴下,王婧的症状也有所好转。

根据受访者的介绍,无论是出于安全考虑还是源自于升学的压力,这种简单粗暴的取消课间休息的举措背后,隐藏着威胁孩子身心健康的巨大危机,若不及时做出调整,抑郁、孤僻等心理疾病将成为阻碍孩子健康成长不容忽视的障碍。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显示,现如今高中生抑郁检出率为40%,初中生为30%,小学生为10%,且有近四成的青少年普遍感到孤独,学生群体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且低龄趋势明显。

王婧的种种显性反应归根到底是心理上所存在的隐性问题的外在化表现,紧张、孤独等心理压力在受访学生中也普遍存在。“我累了”、“我困了”、“我不想吃饭”、“我不舒服”,这不只是孩子对当下状态的简单表述,更是他们疲惫身心所发出的深切呼唤。

据澎湃新闻报道,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首席专家边玉芳表明,从儿童健康发展的角度,设置课间十分钟是儿童注意力发展的需要,也是他们身体健康的需要,不管原因如何,“消失的课间十分钟”现象不符合大脑发展规律、不符合人的心理发展需要,会对儿童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不只是时间,更重要的是自由”

“我已经很久没出去玩了,每次写完作业天都黑了还去哪玩啊,有那功夫还不如在家看会儿电视算了。”李桐桐说道。跟她一样,看会儿电视或者玩会儿手机成了当下孩子们眼中的最佳放松方式。

“刚开学的时候孩子周末还会要求跟同学出去玩,但是后来,在学校‘坐’习惯了,周末在家一坐也是一整天,作业多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孩子好像不知道怎么放松了,我觉得这是很可怕的。”根据刘霞的表述,现在不仅仅是孩子没有时间休息的问题了,而是演变为“不会”休息的问题了。“所以我觉得这不再是呼吁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这么简单的事了,而是一个如何唤醒孩子自由天性的问题,不只是时间,更重要的是要把自由的心灵、玩耍的天性还给孩子。”

边玉芳也表示要解决消失的课间十分钟的问题,关键是要搞清楚孩子们被“圈养”的原因究竟源自何处。若是出于安全考量,那么学校就应从硬件设施到管理体系再到思想教育等方面多管齐下,为学生提供安全轻松的学习休息环境。若是源于升学压力,那么就需要加强家校联动,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全方位的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把自由的天性还给孩子。

目前已经有不少学校为保障学生能够在课间充分释放天性做出了积极尝试,例如加大课间看护师资力量的投入,做到对学生玩耍空间的全方位守护。再比如实行分年级、分时间段的学生“放风”策略,将有限的玩耍空间扩大化。除此之外,还可以聘请专业的运动训练教师和心理辅导老师,全方位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消失的是课间十分钟,但不只是课间的这十分钟仅此而已,同样消失的还有孩子们笔直的背脊、强健的体魄、自由的心灵以及健康的心理。迄今,已经有不少专家学者针对此现象从国家政策、社会环境、校园管理等诸多方面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在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障学生休息权利。无论从何抓起,孩子的心灵都应该是呵护和治愈焦点。共同守护和释放孩子们的天性,捍卫孩子们必要的课间休息,不要让孩子们的童年回忆禁锢在“圈养”里。

蓝天白云,欢声笑语。或许是在前往小卖部的途中,或许是在你来我往的“打闹”里,亦或是在趴在栏杆上一次次仰望的蔚蓝天空里,美好的童年印记理应在这里。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姓名皆为化名)

统筹:石闯

编辑:岳炎霖 丰一飞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