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在我对生命哲学的持续研究中,有一个概念愈发强烈地催我深入思考,那就是灵魂。人究竟有没有灵魂?灵魂是什么?灵魂在哪里?这一连串的诘问,好像精神旷野里一个个脚印踩出的问号,要自己来解读。

人死亡了,灵魂还存不存在?

复旦大学的陈果教授说:“死亡就是生命进入了另一种存在状态,虽然我们看不见了,但是它以一种我们看不见的方式存在。”那这一种看不见的方式,就是灵魂么?

过去,我是不相信人死后还有灵魂存在的,不相信能投胎转世和六道轮回,也不信鬼神。因为我朴素的想法是,如果真有灵魂和鬼神,大冬天就根本生存不了,它们会冻死。再说如果有投胎转世,那夏朝时只有两三千万人,到唐朝有了五六千万人,宋朝有了一亿人,现在中国的人口是14亿多。如果人转世为人应该还是一样多,那新的生命从哪里来?新的灵魂又从何而来?还有像牛、猪、马、羊,猫和狗等动物,现在是夏朝的几万倍,就是说人和动物原来都很少,经过了那么多朝代才渐渐增多的,这就是一个证据,证明人是不可能投胎和六道轮回。而且灵魂是没有记忆的,我们没有发现有人能记得前生,如果有投胎转世也不知前生,那所谓的前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灵魂肯定不是人死亡了它还活着的物体存在,而只是人活着时的一种寄托与信仰。

但现在我又更愿意相信人有灵魂,它是我们精神世界的结晶,甚至我看到了它。灵魂原本是宗教词汇,在宗教思想里,它指人类超自然及非物质的组成部分,被描述为决定前世今生的无形精髓,可各家对灵魂各有不同的述说。佛家认为灵魂就是转世投胎,基督教则认为肉身消亡后灵魂会升去天堂,道家言灵魂的皈依是成仙,所谓仙风道骨吧。儒家提倡“立言”,要让灵魂活在著作中以至永恒,也就是古人追求的“三不朽”之一。

西方文艺复兴的思想札记里说,人类最古老的信念之一就是灵魂与灵魂不朽的信念。根据这样的信念,灵魂是存在于每个人身上的精神实体,是能感知,能思维、有梦想的心智存在,人是由肉体和灵魂构成的有形复合体。人活着,失去了灵魂,那就是“行尸走肉”。但灵魂脱离了肉体,不再能够指挥肉身,这是为什么死亡让人恐惧的根源。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给人下过这样的定义:“人不是别的,只不过是使用肉体的灵魂而已。”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理想进一步光大了灵魂不朽的信念,人的价值与尊严的形象在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像上体现得最为突出。可同时代的另一位艺术大师达芬奇,试图用坐标方格在人的头盖骨素描上标出灵魂的实际位置时,却在自己的笔记本里写道:“所有的尸体都被解剖过了,我却没找到一个东西,就是灵魂。”

但现在我更觉知着灵魂这个东西真切的存在。灵就是思维、智慧;魂是精神与意志。去年,公司组织中高层管理人员赴河南兰考焦裕禄培训学院参观学习,于是在校园的小河边、展厅的雕像前,我都真真切切地感觉到焦裕禄那颗高尚的灵魂无时无刻的存在,而且他灵魂的气息甚至充盈在整个县城。我给每位参会者送了一只印有焦裕禄形象的茶杯,每天捧起它,分明就有一种灵魂能量的传递。

2021年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有一位台湾老兵,被称为“灵魂摆渡人”。他因为一句承诺,辞去了工作,18年里只做一件事,自费把200多位同伴的骨灰一次次送回大陆,用他的话说“出发,我们回家”。他的感人之处,不仅告诉我们生命并非简单的肉体消亡,而且可以在这个旅途中,通过“摆渡”穿越生死而转化存在。

灵魂的价值存在,首先在于修好今生

有位学者说得好:“我是命运的主人,我的灵魂是我身体的船长,我只为追寻我的灵魂而活着。”在我看来,灵魂来世的价值存在,首先便是要修好今生,完善自身,做更好的自己。

旧时,中国人大都有家族祠堂,里面有祖上一代代的塑像或牌位,其实也就是他们灵魂的存在。从小我们会受到告诫,如果将来没有出息,是没脸见列祖列宗的,自己身后也进不去,灵魂当然就无处安放。所以要让家族之灵生生不息,今生必须培养一颗高级的灵魂,做自己身体航行的船长。

怎样才称得上高级的灵魂?一个人心有所安,神有所定,找到了自己的内在宝库,发现了自己的天赋和使命。思想空间里充满的是利他、奉献、慈悲、欢喜等人生价值与意义,完全没有低层次的意识纠结与精神内耗,从而限制自己思想维度的扩展,妨碍自己自由的精神创造。同时因为能量的纯粹,对周围环境发生着积极正向的引导作用,润物无声。

从前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他看见院墙边有张椅子,就马上明白,有人违反寺规翻墙出去了。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不到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接着,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可当他双脚着地时,发觉刚才自己踏的不是椅子,而是师父。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父的责备和处罚。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父并没有厉声呵斥他,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吧。” 一颗高级的灵魂,因为维度的升级,会贴近天道,对世俗的做法有着天然的超越。于是他的所作所为发自于心,随心而为,让人如沐春风。由此也可以相信小和尚一定会对自己的无心之错而深深自责,老禅师此举对他灵魂的修炼,就起到了难以替代的功用,就是万行大和尚所言:“磁场是灵魂散发的力量。”

一个人有灵魂,一家企业也有灵魂,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高级的灵魂。我们红星美凯龙的“十三字价值观”,是员工打造个人品牌的言行举止的灵魂修养,更是公司追求“品牌典范”的责任使命的灵魂核心。也就是说,高级的灵魂不光是“小我”在努力工作,而是“大我”在从优秀到卓越的自觉超越!

稻盛和夫在谈到灵魂的修炼时说过:“不论你多么富有,多么有权势,当生命结束之时,所有的一切,都只能留在世界上,唯有灵魂跟着你走下一段旅程。人生不是物质的盛宴,而是一次灵魂的修炼,使它在谢幕之时,比开幕之初更为高尚。”是的,每个人的肉身都有化为尘土的那一刻,人如果今生不修好灵魂,只是借着这副皮囊游离在这个世界上,耗费极大的精力和时间去做危害身体与意识的事情,而获取一席的满足,最终也只是短暂的愉悦感充斥着空虚的灵魂,或者说根本就丧失了灵魂。

孩子的生命就是我们的灵魂

我分析过,50%的人认为有灵魂,90%的人追求灵魂的存在,还有数据说全球92%的人是有神论者。可灵魂究竟在哪里?在此,我可以大声地回答:“我们每个人的孩子,就是我们每个人真实的灵魂!”我子故我在,也可以说是全世界的首创发现吧。

孩子的生命怎么来的?父母的精子和卵子结合到一块,就是一个新生命的种子,同时也是父母基因的重组再生,那不就是父母灵魂的载体吗?肉体的遗传其实就是一种新生的交接,而精神的传承正是灵魂的延续。所以我说我看到了灵魂,就因为孩子的身上映出了自己。譬如看到孩子骑车,我就会看到自己的童年。所以人必须有一个生命的载体,我们的孩子就是自己生命投胎的承载,传承了精神,也便传承了肉体。自己的生命被延续,今生也就不怕死了。社会学家李银河说:“死亡一点也不可怕——我们在时,死亡不在;死亡在时,我们不在。”我还要加一句:我们不在,但有孩子在。

更美好的愿望是,父母都能有自己的对应物。男孩传承父亲,女孩传承母亲;让父亲在儿子身上找回自己的力量,让母亲的情感在女儿身上得以再现。当然还可以在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身上不断延续。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子子孙孙代代繁衍,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正是每个生命另一种方式的存在,就是灵魂所在。道是灵魂的原点。

有人说,子女是从你身上长出来的一根枝条,我想是的,但刚开始一定不及你粗壮。因为任何树的枝条都不可能比主干粗,那唯一的办法就是让枝条脱离对母树的依赖,把它嫁接到另外的土壤里,长成独立的树。但这是物理形式,重要的是精神滋养,尤其是传承了你良好的价值观,树枝才能茁壮成长,并生发出更多新的枝条,过不了多久会比母树还要粗壮。其实一棵树活了几十年上百年,甚至几千年,整体上看它始终活着,可微观上你会发现,它是存在着“一岁一枯荣”的生命周期的更迭而延续。只要灵魂之根在你这儿,传承也就成功了。

有一句富有诗意的话是这样说的:“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仿佛真有这样的感受,回忆起自己的成长创业之路,时时唤醒我的正是“勤劳、正直、智慧、挑战”的“车氏家训”,我眼前会浮现出父亲母亲忙碌辛劳的身影,而他们的灵魂就像附在我大脑里一般,他们就像因为我还活着,而有时我又会想,是我在帮他们活着,这种灵魂的继承和交集,让我就感觉活得特别有奔头。

中国人尤为注重血脉基因的继承,由此也特别重视家庭和子女,重视家族传承。家族传承本质就是一个家族灵魂的传承。其实灵魂是一个非常客观存在的事实,灵魂无处不在。为什么有的人白手起家,富过三代,创建成百年企业,一直都可以持续,就是这个家风的绵延不绝。我们说人没有魂是最可怕的,同样一个家庭没有魂才可怕,一个家族没有灵魂更可怕。没有灵魂,就没有一切。一个国家的灵魂,就是文明、文化,一个家族的灵魂,就是祖训形成的规矩,家风塑就的志气。沃顿商学院家族财富管理专家Raphael Amit教授曾有一句经典论述:“一个好的家族财富管理传承方案,不仅是安排家族的财产,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家族的财富找到灵魂,才能真的传承下去。”

传是传递,承便是接着、托住。上一辈传下去了,下一代接住了,才是生命另一种方式的存在,是今生修得的灵魂延续,更是对生命形态的美好信念。我们为孩子活着,孩子更替我们活着,就像台湾作家许添盛的畅销书名《孩子都是老灵魂》。

人生其实是一场永无止境的马拉松,你跑到一定距离的时候,累了,跑不动了,就可以把接力棒交给你的孩子,让他接着跑。你的孩子肯定会继续跑,一代代接力棒不停地跑下去。正如晚年的褚时健所说:“生命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要问灵魂在哪里?我说,灵魂一定就在那根接力棒上。

(作者系红星美凯龙品牌创始人、红星美凯龙家居集团CEO车建新)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