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编著《百年天津 历史遗存》一书,是在一种强烈责任感驱使下完成的。

史学界早有这样的说法:“汉唐看西安,明清看北京,近代百年看天津。”然而,我们所说“近代百年看天津”,如何才能令人信服呢?完全可以这样说,本书介绍的大量历史遗存,就是最为令人信服的依据!

本书介绍的历史遗存,是按照两个严格的界定而选择的:

其一,“历史时期”的界定,即这些历史遗存,是中国近代的历史遗存,主要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历史遗存,而不是中国近代之前古代、中国近代之后现代的历史遗存。

其二,“历史内容”的界定,即这些历史遗存,所反映的中国近代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都是“全国性”的,而不是“地方性”的;所反映的中国近代军事、工业、交通、通讯、邮政、金融、教育、卫生等,都是“中国之最”,而不是“地方之最”;所反映的中国近代历史人物,都是“国家级”的,而不是“地方级”的。

本书介绍的历史遗存,既有“历史时期”的界定,又有“历史内容”的界定,是特定“历史时期”与“历史内容”的统一。

尤其要强调的是,这些历史遗存所反映的特定“历史内容”,都无一不是具有“全国性”的中国近代重大历史事件,具有“中国之最”的中国近代军事、工业、交通、通讯、邮政、金融、教育、卫生等,具有“国家级”的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而还有其他一些历史遗存,虽然也很宝贵,但是并不符合特定“历史内容”,只是具有“地方性”“地方之最”“地方级”,所以也就不在这里一一涉猎了。

本书总共介绍84处历史遗存,鉴于都是按照两个严格的界定而选择的——这是以往从未做过的、是尚属首次,由此也就使得“近代百年看天津”有了不容置疑的说服力!

我在编著这本书籍过程中,采用了自己长期积累的一些资料。

那是在我年轻时代记者生涯中,我曾采写许多时政新闻、文化新闻、体育新闻等,也在钻研新闻理论,但也不时地研究天津历史文化,发表了一些文章,并集结出版《沽上寻踪》一书。后来,我一步步地走上各级领导岗位,又一度担任今晚报社社长、总编辑,工作十分繁忙、十分紧张,再也没有精力去研究天津历史文化。然而,值得庆幸的是,以我的名义主编的《今晚丛书》,其中有几十本是关于天津历史文化内容,让我从中获得不少相关知识,这又是无意中的一种收获。

我退休之后,从大量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又开始不断地研究天津历史文化,陆陆续续地发表一些文章。随后,我请著名作家、学者冯骥才题写书名,又集结出版《名城的守护》一书。

我的这些经历,使我积累了一部分资料,在编著这本书籍时派上了用场。

当然,我编著这本书籍,更多地参阅了大量的有关书籍,以至达到几十本:

其中,有《天津简史》《天津近代史》《北洋政府总统和总理》《义和团运动史》《五四运动在天津》《百年中国看天津》《中华百年看天津》《红色遗迹里的故事》;

有《孙中山在天津》《李大钊在天津》《严复与天津》《梁启超和饮冰室》《庆王府》《顾维钧旧居》《刘冠雄旧居》《弘一法师李叔同》《百年精武会 走进霍元甲》《曹禺故居》《天津近代十二大企业家》《天津近代十二大报人》;

有《建筑 名人 城市》《近代中国天津名人故居》《塘沽》《五大道》《五大道名人轶事》《五大道的故事》《意式街风情》《百年中山路》《大沽炮台》《历史名镇小站》《品味南开》《利顺德大饭店》《利顺德百年风云》《天津河北人文历史集萃》《天津河北史迹》。

另外,还有《天津文史资料选辑》若干册,报纸、杂志相关文章若干篇。

在此,谨向这些书籍和报纸、杂志文章的作者,表达衷心地感谢!

我在编著这本书籍时,始终恪守严谨的原则,丝毫也不敢懈怠,一心追求完善甚至完美。但囿于各种原因,难免有疏漏之处,有不尽人意之处。因而,希望大家不吝赐教,我将“闻过则喜”,也将“择其善者而从之”。

作者:贾长华

编辑:李鹏

统筹:李丽君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