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滴滴发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滴滴2024年第一季度营收为490.7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27.12亿元增长14.9%,看上去基本面总体向好。

但财报背后往往存在着更有价值的信息。

看似在四平八稳的财报背后,滴滴以往面临的那些根本性挑战,在经历了下架整改,重新上架后,似乎并没有发生重大改变。诸如不断增加的净亏损、此消彼长的研发与营销投入、高层动荡导致局势不安、司机与平台之间加剧的矛盾、作为行业老大司机和车辆合规率却长期处于尴尬位置……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似乎并不美好。

持续萎缩的研发投入

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滴滴的研发开支为19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2亿元同比下降15.2%。事实上,早在2023年前三季度,滴滴的研发投入就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2023年,滴滴全年研发费用89亿元,占总收入的4.6%,而在2022年,滴滴全年研发费用还能维持在95亿元左右,占总收入的6.8%。

具体来看,2023年第一季度的研发投入为22.23亿元,第二季度为21.53亿元,第三季度为21.09亿元,逐季减少。

作为一家科技互联网公司,研发投入持续下滑意味着什么?

据不完全统计,滴滴平台几乎每一年都会上演一次技术故障,在2015年到2023年,大型故障事件共发生了8次。这些故障包括但不限于,计费错误产生天价订单、系统故障、机房网络故障、版本更新问题、服务器技术故障……

例如2023年11月27日,滴滴爆发了互联网出行行业“灾难级”的系统瘫痪事故。众多网友在社交平台反馈滴滴出行App故障,无法定位,显示网络异常。#滴滴崩了#等相关话题登上微博、抖音、今日头条、百度等平台热搜榜。据媒体粗略计算,此次滴滴损失了超过1000万以上的订单和近4亿元的流水。这充分暴露了作为社会基础性出行工具的滴滴,平台至今缺乏一定的产品技术稳定性。

这种平台高故障率,难免让人联想到滴滴持续下降的研发投入。

从企业的角度,滴滴减少研发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是想给自己“省钱”。但这家出行巨头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技术才是科技企业的立足之本,与企业创新探索、业务发展、市场竞争力成正相关,而不是一味向研发部门“开刀”。

高企的营销成本和亏损

与萎缩的研发成本相反,滴滴企业营销等成本却持续增加。2024年第一季度,滴滴出行在运营和支持费用、销售和营销费用增速分别为16.3%和15.7%,均高于整体收入增速,导致整个收入成本同比增长11.4%,低于GTV和收入增速。

当然,滴滴的成本增加在意料之中。毕竟在整个网约车行业里,相关营业难度持续攀升,竞争白热化,再加上技术投入长期萎缩必然带来的用户体验下降,滴滴的焦虑不言而喻。

这两年来,各方竞争对手不断围剿滴滴,截至2024年4月30日,全国共有349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这个领域的硝烟从未停止。

据晚点LatePost报道,整改归来的滴滴,为自己定下了重量级增长目标,想在2024年和2025年每年分别增长10%-15%。因此,滴滴只能不停加大运营成本、营销成本,希望能再次稳住自己的脚跟。

但看上去这一系列的举措并没有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

滴滴财报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滴滴出行国内出行订单量虽然环比增长约1.1%,但根据交通运输部披露,本季度网约车行业整体单量环比增长了1.9%,这就意味着,滴滴并没有跑赢整个出行大盘。

此外,滴滴第一季度也产生了高达11亿的巨额亏损。对比过往财报信息,去年同期净亏损也仅为9亿。对于净亏损的扩大,滴滴将其主要归咎于投资亏损18亿元,而2023同期的投资则是盈利的,收益为5500万元。投资亏损具体主要原因来源于公司持有的小鹏汽车股价变动所致。

虽然小鹏背下了这一口大锅,但仔细研究滴滴这两年的发展,滴滴以往面临的那些根本性挑战,例如高企的营销成本和亏损,在经历了下架整改、重新上架后,似乎并没有发生重大改变。

而在如今行业普遍降本增效的大环境下,寻找另外一条通途已经成为滴滴的必然选择——向国内司机“开刀”。

卷国内佣金,贴海外司机?

财报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滴滴中国出行业务实现营收445亿元,同比增长14.1%。那么,滴滴司机的收入增加了吗?

在前两天的一则滴滴宣传视频中,视频中的城市接单王,一个月的流水是14600块钱。有人在下方评论中质疑,接单王的流水也才这个数,其他人有多少流水?

这或许能够说明,滴滴营收喜人的数字不但没有让司机尝到多少甜头,反而似乎越来越卷了,可能还要忍受平台的“背刺”。

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滴滴在国内的抽成比例要大于海外,关键还在连年增加。

据悉,滴滴财报中的GTV(总交易额)扣除司机及中间合作方的分成、奖励等,为Platform Sales(平台销售额)。因此,平台销售额在总交易额中的占比,可视为滴滴平台的抽佣率。

2024年一季度,滴滴2024年第一季度平台销售额151亿元,同比增长33.9%。其中,中国出行市场的平台销售额达到129亿元,同比增长34.8%。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GTV达到人民币714亿元,较2023年第一季度增长21.1%。

按照上述的公式计算,国内平台平均抽成比例为18%;反观海外,平均抽成比例只有11%。

更有意思的是,2023年同期,这两组数字分别为16.2%与12.8%。一年过去,滴滴在国内的抽成比例似乎又增加了,而在海外却不增反降。这导致国内本就严峻的网约车司机就业形势,更加雪上加霜。

滴滴与司机间存在利益矛盾不是一天两天了。司机困在抽成里的残酷现实,这么多年,正变得越来越严重。根据海报新闻报道,在济南、成都等地随机调查的订单发现,滴滴抽成低于20%的订单仅占一成,特惠订单抽成普遍在27%-29%。

在这种情况下,滴滴司机单均收入再创新低,乃至一度下滑10%。

实际财报中,滴滴2024年第一季度营收达到490.72亿元,同比增长14.9%,其中,中国出行业务营收为445.38亿元,占据了总营收的绝大部分,国际业务营收只有24.33亿元。

更关键是,滴滴仍在烧钱抢占海外市场,导致亏损大幅增加。遥想滴滴在进入海外之初,便凭借司机端的“低佣金”+乘客端的“低价”这一策略抢占市场,时至今日,这种措施还在继续,海内外反差巨大的抽佣比例就是证据。

在大环境下无视国内司机群体,继续保持“两幅面孔”,大概是滴滴当前走得最差的一步棋。

平台与司机原本该是共生共赢的关系。当国内网约车司机越来越内耗,这种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就会受到挑战。

海内外司机不平等对待是一回事,而滴滴忽略了司机本身就是其生存根基的一部分,更是巨大的可悲之处。

临阵换帅,滴滴失去“火车头”

滴滴在发布第一季度财报之前,一份通告曾将公司内部现状推至公众眼前:柳青不再担任公司的董事和总裁,被提升为滴滴合作伙伴的永久合伙人,并且滴滴未来将不再设立总裁一职。

柳青之于滴滴,究竟有多大意义?

不可否认,很长一段时间内,业内公认滴滴最关键的人物是柳青,而不是程维。抛开其家世背景,细数滴滴在这些年的战略、融资、国际化发展,柳青在其中的身影都不可忽视。

尤其在融资方面,数据显示,2012-2018年,滴滴6年累计亏损390亿元。另有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滴滴累计亏损超500亿元。相对应的,柳青于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帮助滴滴完成三次重要融资,金额分别高达7亿美元、20亿美元、45亿美元。

可以说,滴滴能够多年连续亏损还能坚持活下来,柳青超强的融资能力功不可没。

此外,柳青还主导了滴滴发展历程中的几大重要项目,例如滴滴与快的合并、收购Uber中国等等。而柳青本人也持有一部分滴滴股份,以及22.8%的投票权。可以说,是柳青带领着滴滴度过了一段的艰难岁月,最终让滴滴在出行行业站稳了脚跟。

如今,柳青从总裁的位置上走下来,转而换上合伙人的身份,着实令人意外。虽然通告表示是升任,但是合伙人和企业总裁对于企业来说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纵观众多企业,比起董事、总裁,合伙人都不是一个能左右公司发展方向的职务,更多时候类似一个虚职。通告里也表示,柳青在未来将专注在公司人才、组织建设及社会责任工作上。

从举足轻重的融资工作,到所谓人力管理社会责任,滴滴赋予柳青的这个头衔,直接从实权掌舵人变成了形象大使的角色。之所以称之为升任,从某种角度来看,更像是为了防止又一次的高层变动给滴滴带来破坏性影响,因此才让柳青暂时挂名一个名不副实的“高位”。

程维此时独揽大权,能否找到新的解题方式,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这不仅仅需要魄力,也需要资源。唯独可以确定的是,柳青卸任总裁后,留给滴滴与程维的难关还有很多。

另一方面,在去年年底,滴滴一度传出重启赴港上市的消息。但截至目前,我们并没有看到滴滴有进行下一步的动作,上市之期还未可知。如果在香港上市,其核心的司机和车辆合规问题,将是滴滴难以逾越的一大障碍。

2024年5月21日,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因违反《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规定暂行办法》相关规定,被哈尔滨市阿城区交通运输局处责令整改,并处以五千元罚款。

2024年6月第一周,据漯河日报报道,河南漯河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针对滴滴平台向无证车辆及驾驶员违规派单问题,依法进行立案查处,对其作出罚款3万元人民币的行政处罚决定。漯河交通执法部门表示,整个漯河市2024年4月份,经省厅反馈的案件3331起,违规派单2056起,仅滴滴一家就占比40%,严重扰乱网约车市场正常秩序。

据交通运输部官方公布的2024年4月订单量前10名的网约车平台中,如祺出行订单合规率最高,滴滴出行排在第九,花小猪排在第十,甚至低于曹操出行,在行业主流的网约车平台中处于尴尬位置。

一直以来,柳青在滴滴就是企业前进的火车头,为企业提供着动力。而随着国家对于企业融资规则越发严谨,滴滴也在经历多次风波之后,已经不再需要或者很难依靠融资来提升企业的生存力了。

可以合理推测,柳青在滴滴的重要性因为上述原因被减弱。但如果柳青都推动不了上市进程,程维估计也很难做到。滴滴此时换下柳青颇有一股悲壮的气势,但滴滴赴港上市的难度无疑也会增加许多。

道总有理,曾用名歪道道,互联网与科技圈新媒体。同名微信公众号:道总有理(daotmt)。本文为原创文章,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