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燃科创

据乘联会最新信息:2024年4月1日-14日,新能源汽车市场零售26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32%,渗透率历史性突破50%。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爆发,正在颠覆原有的汽车产业格局,而这次产业的升级将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3年,郑州GDP超过1.36万亿,同比增长7.4%,在所有的万亿GDP城市中增速排名第一。

其中最大的助力当属汽车产业,2023年郑州汽车产量83万辆、增长61.7%,其中新能源汽车31.6万辆、增长3.5倍。

而在十大新能源汽车城市中,郑州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速排名第一。成为新能源汽车之都争夺战中最大的黑马。

前不久,郑州统计局公布了2024年1-4月的数据: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4%,其中,汽车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5%,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76.1%不出意外的话,今年郑州新能源汽车产量还将创造一个新台阶。

从国内产业发展层面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的变迁,正在带动新一轮城市格局的大洗牌。

一些城市抓住了新能源汽车发展风口迅速崛起,而那些没有跟上新能源汽车风口的汽车城可能会面临掉队的风险。

新能源汽车改变城市命运

一个风口成就一座城市,一个产业决定一座城市命运。

比如宜宾,在引入宁德时代之后,迅速吸引了一大批动力电池上下游企业,如今宜宾已经形成了千亿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2022年,四川时代累计产销动力电池72GWh,占全国动力电池产量的15.5%、装车量的24.4%。依靠着动力电池产业,宜宾GDP突破3000亿,成功挺进中国城市百强。

常州,2016年就已经引入宁德时代,之后抄底中航锂电,推动中航锂电由央企三级子公司变为了常州地方国资控股企业,后又引入长城汽车旗下的蜂巢能源总部,比亚迪整车厂也在此落地,还有造车新势力理想也聚集于此。2022年,常州新能源领域产值已突破5000亿元,2023年常州GDP正式突破万亿。

合肥,2020年初合肥抄底命悬一线的蔚来汽车,成功把总部引入合肥;后又引入中创新航、比亚迪等行业龙头,2023年大众科技宣布在合肥投资10亿欧元建设科技和创新中心。借助新能源汽车产业,合肥GDP杀入全国20强。

还有西安、长沙等城市,背靠着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头部厂商,实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逆袭。2022年,西安新能源汽车产量过百万,超越上海问鼎第一城;长沙新能源汽车产量44.7万辆,跃进全国前十。

郑州汽车产业的曲折发展

其实郑州的汽车产业基础并不算差,只是前几年发展较为缓慢。2022年,郑州新能源汽车7.0万辆,增长36.7%。作为横向对比来看,2022年合肥、成都、北京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为25.5万辆、4.3万辆、2.9万辆。

从1969年郑州牌130汽车下线,郑州汽车产业已经走过了50多个年头。虽然不如上海、长春、广州等老牌汽车城风光,但是郑州也有一个汽车城的梦。

80年代,少林、宇通两大客车集团成立,奠定了郑州在全球客车行业的地位。少林客车由于经营不善,如今面临破产重整。宇通一路高歌猛进,在国内外市场上都保持着绝对优势,国内市场占有率连续20年保持第一,海外市场占有率连续11年全球第一。

90年代,郑州轻型汽车制造厂与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合资成立了郑州日产汽车公司。目前,郑州日产的皮卡销量稳居中国市场前三。

2007年,海马汽车以近3000万的价格收购了郑州轻型汽车制造厂,进一步完善了郑州汽车产业生态。2016年,海马股份发布公告,标志着海马汽车总部从海口搬迁至郑州。近年来海马虽然销量下滑的厉害,但是积极的向氢能源等新赛道转型,并且旗下有工厂、造车资质等核心资源。

2010年,东风日产郑州工厂成立,成为东风日产在全国的六大生产基地之一。截止到2023年4月份,东风日产累计在郑州生产整车超过258万台,发动机突破466万台。

2017年,上汽与郑州签约,双方互相成就。截止到2023年7月,上汽累计在郑州生产整车150万辆、创造产值超千亿元。除了整车,上汽还在郑州落地了发动机、云计算、软件、物流、零部件等集群。

如今上汽乘用车郑州基地已成为上汽集团在全国最大的乘用车生产基地、数据基地、出口基地,郑州也成为了上汽产业布局最多、最完整的城市。

东风日产、上汽等企业的引入,郑州汽车产业开始迈入更高等的台阶。郑州也有了宇通、上汽、日产、海马等6大整车厂商,全部产能达到161万辆,开始形成千亿级的汽车产业集群。

2019年汽车产业达到一个小高峰,全年汽车产量达到60.7万台。当年合肥汽车产量只有44万辆,而西安当年的产量也只有42万辆。这些日后新能源汽车的明星城市,当时还都不如郑州。

错过新能源汽车上半场

但是,郑州在燃油车大步迈进的同时,忽视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2009年3月,国务院发布《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首次提出大规模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目标,同年启动“十城千辆”计划,并开始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

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35万辆,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

早在2012年,宇通新能源客车销售已达1934台,市场占有率超过25%,居行业第一。2012年,宇通成为宁德时代在商用车行业第一个大客户;2014年到2017年,宇通持续成为宁德时代最大的客户,其订单一度占到宁德时代销量的一半。

宇通向新能源汽车转型成功,但遗憾的是郑州错过了宁德时代。谁曾想到,当半数订单靠宇通的一个动力电池厂商会成长为宁王,让全球的新能源汽车厂商为其打工。

兜兜转转,2022年6月宁德时代与洛阳签约,成立中州时代子公司。

2017年,海马宣布与小鹏进行合作。之后,海马开始为小鹏汽车代工,到2019年6月实现了第10000辆小鹏G3下线。2018年2月,河南战略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出资1亿元参与小鹏汽车B轮融资;之后河南省投还积极推动小鹏汽车第二总部落户郑州。

此时,引入小鹏汽车正当时;有海马的合作关系再加上省投的基金。无奈新能源汽车太烧钱,小鹏又拿到了广东产业基金;再加上小鹏后续又拿到了造车资质,2021年年底小鹏与海马合作正式结束,小鹏也把新工厂放在了肇庆、武汉。

2017到2022年,郑州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为3.11万、3.92万、5.4万、3.86万、4.67万、6.98万。5年时间,郑州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24.43%;而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017年到79.4万辆暴涨到2022年到705.8万,涨幅为788.92%。

5年来郑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小步快跑,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大步迈进。

慢亦是退,不是郑州慢,是行业太快了。

转折点来了

2021年,郑州迎来了新能源汽车的转折点。

当年9月份,比亚迪与河南省签约,37天内实现项目开工,17个月实现第一辆车下线。比亚迪落地港区之后,就开启了疯狂拿地的节奏,截止目前一共在港区拿了1.6万亩地。

2021年11月,河南省人民办公厅发布了《河南省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方案指出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过30万辆,力争达到50万辆。

不过这个方案的目标很快的又变了,30万辆的目标可能有点小,直接把目标翻了5倍。大概率是因为比亚迪郑州基地发展超预期,这个目标在2023年就实现了。

2022年5月19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50万辆,努力建成3000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随后郑州跟进:2022年6月17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到2025年,力争全市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能超过100万辆,动力及燃料电池产能达到15万套,新能源汽车占汽车产业比重明显上升,力争达到30%。

2022年8月,郑州市委书记安伟在福州考察企业座谈会上表示郑州正在打造全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2022年5月,一汽解放新能源汽车郑州基地项目签约。

2022年8月,福耀玻璃宣布在郑州实施全产业链布局,扩大产能,建设“一中心三基地”:面向新能源汽车新技术和客户新需求,建立多功能的汽车玻璃及新技术研发中心。

2023年3月,盒子汽车获得河南省中豫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河南省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有限公司、海马汽车有限公司三方10亿元投资,后续盒子汽车将公司注册地址、实际经营地址等变更至河南省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辖区内。

目前盒子汽车的工商注册已经正式迁移到郑州经开区。

2023年4月,富士康新事业总部揭牌仪式在郑州举行,富士康新事业总部聚焦电动汽车、数位健康、机器人三大产业,涉及人工智能、半导体、新世代通讯三大核心技术。

2023年5月,河南省第八期“三个一批”项目:维汽车全球总部、创维新能源乘用车整车制造基地签约郑州,规划产能5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

2023年7月,河南省政府战略签约吉利控股,在郑州航空港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2023年7月,上汽集团郑州新能源动力生产基地动力电池项启动,将建设30万套动力电池,年产值过百亿。

2023年7月,比亚迪新一代主流中型轿车海豹DM-i正式量产下线,这是比亚迪落地郑州之后的首款首发车型。郑州基地将成为比亚迪中高端车型生产基地,海豹DM-i投产后预计月产能可达3万辆。

据郑州日报的消息:比亚迪郑州基地2023年预计产值500亿元,2024年产值可达3千亿元,郑州将是全国8大基地中产线最全、占地最大、工人最多、产值最高的基地。

2023年6月,郑州市长何雄会见特斯拉汽车(北京)有限公司北区总经理马力一行,就进一步加强务实合作进行深入交流探讨。

2023年8月,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安伟会见特斯拉公司副总裁王昊一行,双方就进一步深化合作、推动行业发展进行深度交流。

汽车出口也表现很亮眼,以前郑州的进出口依靠富士康冲量,未来汽车将成为进出口的主力。2023年,郑州市汽车出口超200亿元,同比增长90%以上。

其中,乘用车出口约120亿元,同比增长翻一番;商用车出口超90亿元,同比增长近八成。其中,整车出口超14万台,出口额超100亿元。

根据各方新闻及数据统计,郑州目前汽车产能约为211万台,而再加上后续规划产能,郑州汽车总产能将达到356.5万辆以上。主要集中在郑州经开区、航空港区及中牟县。

郑州在发展汽车产业上还是有着较大的优势,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已经介绍过。争抢特斯拉第二工厂,郑州请全力以赴。

市场大、区位优、基础好

作为一座千万级人口的城市,郑州有着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2022年,郑州汽车保有量超过400万辆,位居全国第四。2022年,河南全省汽车销量为115.7万辆;郑州约为38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0.9万辆,双双位居全国前十。

作为中国的交通枢纽城市,以郑州为中心,能够快速的把产品运输到全国各地,更关键是的成本更低。而且,郑州的中欧班列+海铁联运汽车出口绿色通道能够便利的帮助汽车厂商出海。郑州国际陆港30万平方米仓储和50万平方米新能源汽车专业服务场站已投用,将为汽车出口提供极大便利。

有一大批成熟也成本较低的产业工人,自2010年富士康落户郑州之后,培养了大批熟练的产业工人。这些经历过富士康培训的产业工人更加容易管理、更加能够适应制造业生产,而且成本更低。

在汽车产业链上,郑州也有着不错的积累。电子信息是郑州的1号产业,正在向万亿规模迈进;未来汽车的智能化必将使用更多的电子零部件,电子信息与汽车产业可以相互赋能。还有铝加工、新材料等也是郑州的优势产业,后续也可以为汽车产业生态发展提供支撑。

在郑州周边地市,也有一批汽车产业链的企业,比如洛阳的宁德时代、中航光电、洛轴科技;新乡的豫北转向系统、科隆新能源、天力锂能;焦作的中原内配、多氟多;许昌的远东传动、许继电气;南阳的飞龙汽车、中光学;鹤壁的天海电子,驻马店的惠强新材等。

虽然,郑州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蒸蒸日上,但就目前来看,还存在一定问题:

产业生态还需完善

新能源产业链不够完善。相比燃油车,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更加复杂,有一部分零部件的附加值更高、科技含量也高。

作为占新能源整车成本40%-50%左右的三电相关的产业配套还较少,10大动力电池厂商除了比亚迪,尚未有其他厂商入住,动力电池上下游产业也较少,虽然目前产能规划已经大幅度饱和。

而未来的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的产业配套也较为缺乏。未来的新能源汽车一定不仅仅是电动化,而是智能化、网联化。

依靠着宇通汽车,郑州早在2020年就开通了郑州公交郑东新区自动驾驶1号线,这是国内首条商业化应用的自动驾驶公交线。

但是,郑州自动驾驶产业走的还是太慢;包括相关政策、开放道路场景测试、为相关企业发布牌照等管理办法。

招商模式还比较传统,虽然引进了比亚迪等行业龙头企业,但还是以政策导向性的招商引资。相比其他省份的产业基金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新兴的招商模式来讲,招商的难度更大、成本更高。

本地产业链发展较慢,特斯拉进入中国,带动了国产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爆发。而随着郑州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对于本土相关产业链生态的培育也要重视。由于郑州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前几年发展较慢,再加上没有太多大型的整车厂商总部,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上下游、核心零部件以及软件等行业发展较慢,特别是在三电、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领域没有培育出多少行业头部企业。这也是后续在产业发展中需要提升的。

产业链中的新赛道

新能源汽车不仅仅是汽车,更是一系列产业链的崛起,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赛道,这些新赛道的也能为郑州打造真正的新能源汽车之都提供有效的支撑。

氢能源汽车:这或将是电动汽车之后的又一新增量,据多家机构统计,氢能源产业将是一个10万亿级的市场,目前还处于行业发展的早期。虽然氢能产业的发展还有争议,但是不可错过。就像雷军演讲时所说:试错成本不高,但错过成本却极高。

郑州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就是例子,错过了早期的红利,后续不仅成本高而且代价大。目前,郑州在氢能源上有着不错的积累,而且郑州还是国内五大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示范城市群之一,具有先发优势和政策红利。

新型储能:2023年4月,特斯拉储能落户上海。随着3060战略的不断推进,再加上汽车电动化的发展,整个储能产业开始加速发展。一方面,海量的电充汽车充电将对现有的电网会加速现有电网负荷,需要储能进行调节;另一方面,随着V2G技术的成熟,电动汽车电动汽车储能功能可以与电网进行双向互动。

自动驾驶:在新能源汽车上半场郑州错失了电动化的风口,若不是引进比亚迪等龙头企业,郑州将完全错过这场产业盛宴。而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一定是网联化、智能化。目前已经有广州、武汉、苏州等城市喊出自动驾驶第一城的目标。

自动驾驶对于汽车厂商来说将颠覆传统的出行方式、改变原有的商业模式,软件服务收费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车企推出,特斯拉FSD高达90%的毛利率证明了可行性。目前,绝大部分新能源汽车长厂商都开始加大对智能驾驶的投入和宣传,智驾正在成为厂商们新的核心竞争力。

而自动驾驶不仅需要摄像头、雷达、通信、芯片等硬件支撑,也需要车载操作系统、自动驾驶算法、云计算等软件服务;还更需要有具体的路面场景去获取数据、有专门的道路进行测试。

随着大模型的兴起,郑州正在打造算力之城,将能对自动驾驶提供巨大的算力资源,对于自动驾驶的企业来说也是一种吸引力。

汽车芯片: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的不断发展,如今的汽车正在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向移动智能终端、储能空间和数字空间转变,软件正在重新定义汽车,而软件的基础是各种汽车芯片的支撑。

如今,每一款电动汽车所需要的芯片大概在1000-2000颗,包括:控制芯片、计算芯片、传感芯片、通信芯片、存储芯片、安全芯片、功率芯片、驱动芯片、电源管理芯片等;而随着自动驾驶的不断推进,未来每辆汽车芯片可能将达到3000颗。

预计到2030年,我国汽车芯片用量约1000亿-1200亿颗/年,市场规模将达300亿美元。目前,整个河南的半导体产业特别是汽车半导体发展较为薄弱,是急需要补课的一个关键产业。

汽车营销:汽车产业链条十分长,而市场营销又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就拿车展来说,国内知名的车展包括:上海车展、广州车展、北京车展、成都车展等,这些车展有大量等整车厂商、零部件、汽车后市场等企业参加。

在此,厂商们不仅展示新技术、新产品,车展还是一个服务贸易、技术交流、产业合作的平台。郑州有着优越的区位优势,再加上比亚迪等厂商的落户,未来可以在打造国际车展上重点发力。

还有直播电商等新渠道也要加以重视,如今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厂商开始自建渠道,通过在商场等人流量大等地点建设展示中心进行销售,在交付中心统一提车。而通过直播等新模式进行销售,极大的提升了销售效率,降低了企业的销售成本,未来或将成为一个重要的销售渠道。

产业基金: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一项重资本和技术的产业,通过传统的土地和税收政策很难实现招商落地,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招商思维,通过产业基金等形式进行培育和招商。

2022年12月,总规模150亿的河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成立,该基金主要围绕着新能源汽车生态链进行投资布局,如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充换电设施、智能驾驶、智慧出行等。据基金负责人透露,该基金未来不排除将入股整车企业。

2023年3月,上汽集团及子公司等机构与河南省战略新兴产业投资基金等成立了一直40亿元的产业基金,并落地在郑州。

该基金聚焦汽车电子、半导体、新能源及产业链延伸相关领域。目前该基金已经投资西安智多晶微电子、五星新材料等半导体及新材料等企业。

无论是搞产业培育还是对外招商,没有产业基金是万万不行的。没有产业基金,本土的好企业就会被招走;没有产业基金,也很难招到高质量的新兴企业。

目前来看,郑州的新能源汽车是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郑州唯有拿出“人一之我十之”的拼抢劲头,才有更多的机会冲击新能源汽车第一城。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