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云峰

近日接到通知,中牟县作家协会要组织一批文学爱好者到雁鸣湖采风。作为一个老新闻人,实际上并没有参加过这样的采风,既然老伙计们邀请,自己又在这方面有一点爱好,常言说恭敬不如从命,于是就赶鸭子上架,充当一回作家,参加了这次笔会。

五月的骄阳似火,天气预报说,这天的最高温度是37度,虽然还没有到炎炎盛夏的季节,但是这天气的热度似乎已经了解了我的内心世界,已经达到了盛夏酷暑的氛围。  

一大早自己就驾驶自己的代步小车,来到文化活动中心,迎接前来参加采风的同志们。通知集合的时间是上午九点,但是八点半刚过,参加采风的同志们都基本到齐了,这里边有年逾古稀的老作家罗辛卯,诗人王松山,还有自己不认识更叫不出名字的文学爱好者,在聊天中了解到,他们有的是公务员,有的是教师,有的是农民,这中间还有大名鼎鼎的农民诗人张国俭。看来中牟文学大观园里还真是百花盛开人才济济。

我们一行二十多人沿着雁鸣大道向北进发,根据县文联的安排,第一站是黄河岸边的九堡村。这是今年五一假期新兴的一个旅游打卡地。我们赶到时,县文联主席李少波,副主席乔冬梅已经先期赶到了那里。村干部热情接待了我们,给我们讲解了九堡村的历史,现在和未来。

九堡村在中牟历史上是一个古老的村庄,该村屹立在黄河南岸,黄河大堤上的黄河险工118坝,就在该村西边,从黄河大堤向黄河滩区,一漫东北延伸了三四千米,据同来的娄清廉介绍,如今的118坝虽然还是黄河险工,但是已经打造成了一个新的旅游打卡地。再抬头向空中望去,链接新107国道的雁鸣黄河大桥,从村庄上空飞架,犹如一道彩虹把九堡村正好画在彩虹之中。

九堡村在中牟县志上,有明确记载的就是道光二十三年,滔滔的黄河水从这里决堤而出,而且有民谣说:道光二十三,黄水涨上天,冲走太阳渡,捎走黄金滩。中牟的千年古镇万胜,峰高数丈的牟山都在这次决堤中消失。决堤之处留下的是一大片沼泽,到处芦草丛生,蒲草遍地,正是由于黄水的泛滥,从而使中牟变成了,半是黄沙半是茅,丰年不办朝夕肴的苦日子。

穿过九堡村口,我们将车停放在雁鸣大桥下,放眼望去,古老的九堡村,经过一番妆点,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尽管五一的节日氛围已过,但是规划合理的街道,黄河市集的建筑,古老的民舍,当年黄河决堤给这里留下的深潭,无不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一位八十九岁的老太太听说我们的来意,高兴地说:现在这个规划太好了,我们就好像生活在画中。

在村党支部书记陈卫倩的引导下,我们参观了村里的燕鲍菇种植车间。在燕鲍菇种植车间,我们算是开了眼界,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美好的蘑菇品种,气质尤佳,行为干练的美女支部书记在介绍中说:九堡本来就有悠久的历史,再加上良好的区位优势,所以我们就想着把这一资源利用上,但是,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此,我们还要有我们自己的思路,自己的想法,这发展燕鲍菇就是我们乡村振兴的一个良好开端,我相信,再加上诸位为我们文化赋能,我们的九堡一定会发展的更好。说着还饶有兴趣的拿起两朵燕鲍菇,满面笑容地说:这可以说就是我们乡村振兴的利器。

离开了九堡村,在我心中一直的思索,当年黄河从这里决堤,毁坏了良田,祸害了百姓,给这里留下了,盐碱板,花狗脸,种一葫芦打两碗的黄河湿地,村民只好铲草熬碱过生活。如今的黄河人,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顺应乡村振兴的号召,开动脑筋,转变思路,来了一次产业革命,我也相信,未来的九堡村人一定会将这里建成黄河湿地的一个亮丽的风景。

我们又驱车来到了中牟县开发比较早的风景旅游区雁鸣湖,对于雁鸣湖来说,自己可以说有着不解之缘。

雁鸣湖风景区在全国来说,也可以说是黄河湿地开发的一个典型。他的前身是治理黄河,开发黄河,利用黄河的一个配套工程。它是从赵口十六孔闸引出黄河水,在这里沉淀后再向下游供水,既可以浇灌庄稼,也减少了黄沙对田地的危害,取名叫沉沙池。自己有幸经历了沉沙池的兴修过程。

沉沙池兴建于1995年。当时兴修沉沙池时,全县十几万民工云集在这里,恰好又赶上雨雪天气,十几万民工有的蜗居在周边村民的房子里,有的就住在利用猪圈搭建的小窝棚里。

后来,由于引黄灌溉和沉沙功能逐步衰退,沉沙池内逐渐形成湿地性湖泊。大堤内芦草丛生,野鸭成群,大雁经常在这里栖息。我们在大堤上行走,看着郁郁葱葱的芦苇,成群的白鹤在觅食,耳旁还不时听到空中飞行的大雁在鸣叫。杨惠春副书记还发了一句感叹,这里要是叫雁鸣湖该多好。

至于雁鸣湖这个名字是如何定下来,是不是有这个原因,自己不知道,但是从那以后,雁鸣湖三个字就应运而生了。

雁鸣湖风景区开发之初,虽然是因陋就简,大堤的顶端依然是土路,姊妹湖的建设更是简陋,游客就餐的餐厅也就是一些用蒲草搭建的小棚子,但是正是有大闸蟹这一品牌,确实吸引了不少的游客,我记得2001年的黄金周,这是雁鸣湖风景区开湖的第一年,原计划接待游客两三万人,实际前来游玩的游客达到了十余万人,我曾采访过一个饭店老板,他说,那时候的生意真叫做好,一个小饭店,几个小草棚,大闸蟹是一锅一锅的煮,来吃大闸蟹的排成了长队,一天下来,营业额达到了八九千乃至是上万。当时的风景也可以说是原汁原味。

2002年,我写了一篇文章叫做《雁鸣湖印象》,发表在了当时的郑州广播电视报上。在这里我摘录两段:进入雁鸣湖景区,景区管理处一位同志介绍,雁呜湖景区是2001年才正式投资开发的黄河湿地生态保护区,这一带有黄河湿地30多万亩,目前开发有六七万亩,去年由于第一次举办大闸蟹美食节,一是缺乏经验,二是各方面设施也不完备,结果造成游客就餐成了问题,日接待能力不足万人的雁鸣湖景区,在去年国庆节期间,高峰期达到两万多人。

今年为办好第二次大闸蟹美食节,保证游客到雁鸣湖以后吃好玩好,又投巨资兴建了一万多平方米的停车场,新修了十几公里环湖道路,购进环保电瓶车和电瓶游船,改造了姐妹湖美食苑,使接待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在雁呜湖景区,新修的环湖道路,在茂密的林间有一种曲径通幽之感,沿湖边不时可见垂钓者在静心垂钓,清澈的湖水中,鸟儿在嬉戏,游人脚踩着游船在湖中荡漾,放眼望去,水中的蒲草、天上的飞鸟、湖中的鱼蟹,都给人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

在鸟类自然保护区,成群的白鹤、灰鹤在空中飞翔,保护区内的蒲草芦苇给它们创造了天然的繁殖场地,周边群众利用近千亩的水塘,放养了上百万只蟹苗,如今已经是秋风响、蟹脚痒的收获季节,一只蟹都长有二三两重,据养蟹人介绍,在他们的近千亩蟹塘,只有放蟹苗才到中间去一次,其余都是让蟹自然生存,可以说是标准的天然食品。

重读了当时的描述,当时的盛景仿佛又回到了眼前,后来由于雁鸣湖进行了商业开发,还在景区内兴建什么别墅群,结果,雁鸣湖景区的热度似乎逐步的退化了,游人也相对减少了,自己到雁鸣湖的次数也减少了。后来为了擦亮雁鸣湖这张名片,又成立了雁鸣湖管委会,开始对雁鸣湖进行重新治理,从而使雁鸣湖又有了新的朝气。

我们进入雁鸣湖景区,在雁鸣湖管委会负责同志的引导下,我们冒着炎炎的烈日,驱车在雁鸣湖景区穿行。看到整个景区正在紧张的改造之中,给雁鸣湖供水的引黄灌溉河道正在紧张的硬化之中,河堤的路面也在改造,湖中央的景观廊桥正在兴建之中。原先的雁鸣湖西湖是成片的鱼塘,目前已经连成了一片,真正成了一个湖泊,放眼望去,水波潋滟,蒲草生辉。湖边还长出了尖尖的荷叶。我们在湖心岛驻车,看到这里是一个郁郁葱葱的百果园,在一片杏园里,红杏挂满了枝头,我们还伸手采摘了红杏,甜甜的酸酸的,真是味道鲜美。管理处的负责人告诉我们,这里边的水果是纯天然无公害的,无论你什么季节来这里,都会有一定的收获。

我们环湖走了一圈,看到这方圆十几公里地的湖面,假如将来我们站在跨湖的廊桥之上,东西眺望,真是一个醉人的风景,带上家人来到林中,那又是别有一番风味,假如登上游船,在湖中泛舟,那才会有一种湖中鱼儿跳,岸边有钓翁,舟在水上行,荷花别样红。此情此景,我们一定会想到诗人杨万里笔下的西湖美景,到那时,我们就会对杨万里的诗句稍作改动,毕竟雁鸣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中牟恋歌

冷暖自知,友谊长存!

+ 关注
查看更多文章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