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有鹏书法作品

  河南大学特聘教授高有鹏致力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他是民俗学家。曾提出“保卫春节”的口号,形成著名的守护民族传统文化运动;出版《中国民间文学史》、《中国现代民间文学史论》、《中国庙会文化》、《中国民间文学通史》等20余部学术著作;主编了《黄河文明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丛书》、《中国农耕文明丛书》、《中国民间文学理论书系》等大型丛书。他是“我国第三代长篇历史小说代表作家”。他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袁世凯》、《清明上河》引起广泛关注。《袁世凯》全新展现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历史,诠释了有血有肉有灵魂有思想的袁世凯;《清明上河》全景式动态展现了北宋社会历史、政治、人物、民俗,具有鲜明史诗品格。他是学者型书法家。他以对中国古代文献深厚的把握,从古代文字形态中发现历史文化信息,大胆尝试多种书法体裁,形成独特风格。日前,就学者书法与书法艺术的实质等话题,记者专访了高有鹏。

  记者: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书法艺术密不可分。因为文化流传依赖于文字载体,而中国汉字发展史其实就是书法历史。然而,因受计算机技术影响,人们日益疏离书法艺术,甚至自觉不自觉地把传统等同于落后。作为习书多年的学者,您如何看待此现象?

  高有鹏:书法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当下,一方面,因受计算机技术影响,越来越多的人不仅仅生疏于书法艺术这一文化传统,甚至自觉不自觉地把传统等同于落后,这一思维定式严重影响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另一方面,书法艺术不断获得巨大文化生机,受到人们喜爱。应该说,文化传统的延续与发展,时时表现出抗争与顺成的态势,在不同程度上回应着社会发展中的文化诉求。民族复兴与文化繁荣,都与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形成不同形式的联系。

  就目前而言,全球化与信息化形成了巨大文化潮流,极有力冲击着多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我们更多地关注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意义,却相对忽略了文化传统的特殊价值。文化传统既是文化认同与选择的结果,也是维持民族记忆的重要空间和必要场域,其承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容,形成重要的民族识别与标致。书法文化的主体是在文化传统中日益形成自己的文化个性的,从最早的刻写文字,到之后的毛笔软笔书写,特别是王羲之、王献之他们的文化创造,使中国古代书法达到极致,从而影响到这一文化传统的强盛态势不断出现。于是,也就有了颜柳欧赵诸家的旖旎风光。近世书家更是风起云涌,显示出中国书法艺术传统的独特魅力。在一定程度上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未必就是书法传统的辉煌再现,却实实在在为书法这一文化传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繁荣条件。

  记者:书法艺术的实质应该是文化的形态展示与表达,其背后是丰富多彩的思想文化。古往今来,学者书法都是一个古老而又时时表现出簇新风度的艺术现象。作为学者型书家,您的书法作品,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浓郁的文化风格。您多次强调文化研究要懂得历史文化,要懂得文化生活,要懂得艺术创造。您在研究中践行此理念,把文化研究和书法艺术密切结合。您的专著《中国民间文学史》中“中国神话时代”等章节,把汉字与图腾相联系,将远古神话研究与古文字相联系;从伏羲神话中发现犬图腾与羊图腾的信息,在神农神话中发现牛图腾的信息,从黄帝神话中发现龙图腾与土地崇拜等信仰传统的糅合,从颛顼神话中发现猪图腾,指明中国古代神话的传承与记忆在文字世界存在的特点;这些都是您独特的文化发现。您如何发现了这些现象?

  高有鹏:汉字是文化发展中民族记忆的重要载体,其篆书、隶书、行书、草书、楷书等文化形态的形成与变化,每一个阶段都是文化记忆形式的具体体现,包含着不同时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信息内容。篆书并不是最古老的文字,却是最早被规范的文字形态;在这些古代文字形态中发现民族图腾,说明中国古代文字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把文字形态作为文化生活研究,是我们文化研究、书法创作都应该重视的基础。

  民族传统的坚守在面向世界的新格局中,对于实现民族复兴和民族自强、民族自觉具有重要意义。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标志是社会风俗生活,是语言,是文字,三位一体,这一切都构成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方言与文字的意义更为特殊,一言一语,一笔一划,都包含着民族博大精深的思想、智慧与信仰。不懂得语言文字发展变化的历史,不懂得千百万人民大众的情感与文化,就不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国文化最深刻的内容与规律。岩画、石刻、雕塑和后世的各种绘画,都与书法形成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文化传统推崇尊重自然,重视人品与文品相统一,即字如其人。这是中国文化的集中表现。

  记者:书法作为文化现象,应从哪里突破?

  高有鹏:文化创造与艺术创造必须遵守文化规律与艺术规律,临帖是书法艺术的底气,不能随随便便发挥。诸如一个“之”字,石鼓文一种写法,散氏盘拓本一种写法,其他如汉简、唐都统所印金、唐峿台铭等,形形色色。这些文字学知识都是书法家应该掌握的。

  记者:您的篆书,尊古而不泥古,既有刚健苍劲、粗犷甚至任性的一面,又有圆润、细腻、秀美的一面,静中有动,刚柔相济。您的书法,在笔法上,有许慎《说文解字》中汇集的篆书书体,也有石鼓文、甲骨文、金文的痕迹,更有吴大澂篆书《论语》、《孝经》,包括吴昌硕等巨匠临写石鼓文的痕迹,既有篆书书法经典特有的厚重,有灵机一动的挥洒,又也有许多想当然而又合理的成分。这些特点是否与您的文学创作有关?

  高有鹏:文化的重要生命力在于想象力。想当然的态势是一种风格,是一种方法,是一种境界,但并不是简单的恣肆妄为。我在《清明上河》中描写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蔡京、米芾等人,曾多次仔细揣摩他们的书法,想象他们的个性与神态。其中,对苏轼着墨甚多,写他与米芾两人表现书艺处,先是写酒,进而写情,写心中的愤懑与热烈,伴随着爱妾王朝云的载歌载舞。长篇历史小说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表现那些历史上特立独行的书法家,应该懂得书法艺术的特质与历史。不懂得文学创作,如何研究文学发展?不懂得书法和文字,又如何研究文化发展?如何表现历史上那些书法巨匠的思想文化与艺术生活?

  记者:您笔下的篆书,与职业书法家笔下的篆书有许多不同。您的书法具有鲜明自我意识、创新意识,这应该是文学创作与文化研究的功力体现。其实,文化修养不断提高是大师涌现的前奏,也是文化发展的必备条件。一个学养深厚的书法家应该是一个对中国文化传统有深刻体会与把握的学者;同样,一个卓有建树的学者,也应该对中国书法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有相当了解。如果能够将中国文化传统各个方面融会贯通,大师的出现就不只是想象或奢望了。

  高有鹏:文化复兴,任重道远。当前的文化生态、学术生态有许多不健康因素。忽视中国文化传统是极其浅薄的;同样,食古不化与师洋不化也都是严重不自信的。这些都源自对历史文化的生疏、对时代发展中民族文化位置与价值的漠视。尊重传统就是自信,这是自强的基础。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记者 孟黎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正观新闻·正观号

正观新闻正观号运营中心

+ 关注
查看更多文章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