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母亲七十九岁生日,再过新年,母亲就八十高寿了。看到母亲近来身体和心情都好,心里由衷的高兴。父母健康长寿,是我们一家人的福分,我们要珍惜,让我们虔诚的祝愿她老人家平安健康,快乐长寿。
在每个儿女看来,或许都会有这样的感受,都会觉得父母是最疼爱自己的,自己是父母的心头肉,我也一样的毫不例外。我虽然在家里不属最小,但感到母亲给与我的爱似乎更多。母亲不仅仅哺育我长大成人,母亲的言行教导也深深地影响了我的一生。记得小时候,母亲常常步行带着我去三里远的姥姥家看姥姥,隔段时间就亲自把姥姥接过来住一段时间,给老人家做些好吃的,或缝洗衣服,做套暖和的被褥,让姥姥能过得舒服一些。我想有母亲照顾的那段日子,姥姥是开心的,幸福的。母亲曾多次说过,我们即使再穷,也要对得起别人,别人帮了我们,一定不要忘了人家的恩!有时借别人一碗面,借时是平平的,还时一定要尖尖的还。在那样比较艰难的时代,自己的日子尚且发愁,但有要饭的来到我家,母亲总是要给些吃的,说他们更可怜呀。母亲对我宠爱有加,家里再苦,大家都吃红窝头,常常给我蒸个黄窝头,他们吃黄窝头时,就给我吃白馒头。我上初中时,母亲常常早起给我做饭,面条里加个荷包蛋,生怕我吃得不好。有时还给我改善一下,蒸馒头时烧个面裹节,或者自己和面,用油煎些小点心,那种香酥的味道或许是我一生中最难忘怀的美食了。母亲虽然没有文化,却深明事理。她教我们与人为善,宽容忍让,尊老爱幼,穷而有志,勤俭节约。母亲常给我讲倒教训的故事,结尾是那四句话:“种下上孝结下孝,种下葫芦不结瓜,蝎子哺儿崩肚死,秃鸮怎能比老鸹?”。使我明白做人的根本是行善尽孝,莫做无情无义之人。“冻死不烤灯头火,饿死不把猫食餐”“狗不嫌家贫,儿不嫌母丑”。无论何时何地,要堂堂正正,穷而有志,要敬老爱家。“有人打老衲,老衲自躺下,有人唾老衲,老衲不擦自干了。”与人交往莫要计较,多宽容忍让,吃亏是福。“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敬敬让让吃不了,争争抢抢不够吃。”要学会节俭,懂得团结爱护,家庭才会细水长流。
母亲生于动乱年代,饱尝人间疾苦,在艰难与困苦中养育了我们兄弟姊妹,母亲给了我们生命,同时也给了我们成长过程中最宝贵的财富——善良、真诚、友爱、宽容。母亲把最善良的品质传递给了我们,教我们学会做人,学会感恩,学会追求,学会生活。母亲受传统文化影响,早年信奉道教,对于生命的热爱和美好的向往,使我深深感受到信仰的力量。信仰是真、是善、是美,信仰是我们明心见性、追求人生幸福的动力源泉。这是母亲给予我们的又一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每个人应当长期思考和探索的课题。母爱是博大的、无私的、深沉的,母爱又是独特的,是我们于其他地方其他方式而体会不到的,只有当我们成长到一定阶段,或为人父母时才会有心灵的感应和深切的感受。当然,我们的孩子或许还懂得不够,所以,我想最要紧的就是要言传身教,让下一代能继承下去。修身立德是终身的功课,在修身立德做人这方面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应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求知求学求业,更要在求做人上下功夫,这是圣人之道,也是家道兴旺的根本。
社会在发展,世界也变得愈发的复杂,让人容易迷惑,我们都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常怀感恩之心,念父母之恩,承父母之德,尽自己之心,倾自己之力,把我们的家庭建设好。“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让父母安度晚年,这既是我们的使命,也是对父母的最好的回报。
岁月匆匆,如今我也人到中年,母亲年老,却还时常挂记与我,只怕我过不下日子,常想着帮我一些,而我对于母亲却做的甚少。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水,我说母爱是只有长大懂事后才体会得到的无限恩情,想想这么多年自己的作为,还是有愧她老人家,没能让她老人家安心乐享晚年,这个过错如何能够弥补得了?人们常说,女儿是父母的小棉袄。我愿做母亲的小拐棍,伴随她直到永远。
注:这是我2013年母亲生日时写的一篇祝福母亲的文章
作者:王伟东,男,河北邯郸人,有散文小说诗歌在网站平台发表。笔名碧海莲心。

河南文苑
河南文苑官方正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