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濂 原籍浙江鄞县,1956年出生于上海。1979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198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93年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调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兼艺术学系主任、艺术学院院长,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书画艺术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为国家级专家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书法教师“蒲公英计划”大型公益培训志愿服务项目发起人。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协顾问、浙江省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教育部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道教书法传世的几个节点

近日指导书法博士生学位论文,以道教之符箓与书法审美之关系为题。本来,这样的话题与普通的传统书法论文在论题定位上自有不同,也不在一般书画篆刻史和文献的研究范围。但也正因为其“另类”,反而刺激了我的探索欲,还把同行撰述的《中国符咒文化研究》认真啃了一遍。若不然,面对毕业论文指导、博士论文答辩,真不知道如何应对呢!

指导和答辩虽然已经顺利完成,但好不容易恶补所获的这些专业知识,如果用完即被搁置,未免可惜,于是就有了这样一篇事关道家书法的文字。

道教的起源

道家思想起始于老子;但道教的起源,世传始于东汉。曾撰《文心雕龙》的文学理论大家、南朝梁的刘勰,著有《灭惑论》云:“道家立法,其品有三。上标老子,次述神仙,下袭张陵”。而在“下袭张陵”后,有“醮事章符”之语。论及“醮事”,即指汉代已有祭祀神灵,上章(上奏天神之奏文书)符书(以汉字为变形象征之图形符号)之意。

作为道教的早期形态,至少已有三项内容,号为“道家三品”:一、贵“无为、虚柔”之老子哲学思想;二、行神仙之术;三、符咒斋醮之仪式。后世如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更从儒学立场出发,论曰“道家之术,杂而多端。盖清净为一说,炼养又一说,服食又一说,符箓又一说,经典科教又一说。”“清净”指清静无为,自黄帝、老庄、列子之思想维系基础。“炼养”则赤松子、魏伯阳之类,重内丹。“服食”则以卢生、李少君、栾大等奉行外丹服药之玄行。“符箓”则以张道陵、寇谦之为创,盖符者乃咒术也。而“经典科教”则起于五代杜光庭,直到宋元明清之黄冠道士之所奉行,重视庞大的经籍和仪礼,历代嬗递,终成一大体系。而越往后则越求上古经典,遂共奉《老子》为宗师。

前述我指导博士学位论文之研究符箓,正是其中专指符书、符箓的领域:驱除恶灵,使役鬼神,取其神灵效能功用;而“上章”“符书”即文字符箓之形,则追究其含义与表达方式以及背后的思维。有此数项,从“道家”(思想)转换成“道教”(宗教教派),乃成可能。

简帛中的道家书法

仅仅从思想史的角度看,最有名的美术史资料,即是山东嘉祥县武氏祠前石室后壁东段承檐之画像石(公元180),名曰《孔子见老子图》。人物屋宇,车马垂席,栩栩欲活,关于这件汉画像石的拓片,我曾受托题过多件,知这是汉画像石中第一有名的所在。

1973年,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西汉墓出土帛书《老子》甲本乙本二种,是中国书体演变史上的大事。

如果说西汉时期的书体,尚未有东汉隶书那样尚扁宽体又强调蚕头雁尾尤其是收笔呈波挑而外展之势;那么在马王堆帛书《老子》甲乙本中,我们看到的则是横划略有绵延之意波挑之法但控制有节并不夸张,而远远未到东汉隶书如《曹全碑》《礼器碑》《史晨碑》《乙瑛碑》那样在横笔收止时更反向的夸饰形态。

郭店楚简《老子》甲本(局部)

而其每个字的结构省减简约,则表明它已经摆脱了战国到秦的篆书形态而走向了真正的隶书,只不过字形尚未完全趋扁而已。草篆之形、隶挑之笔,是当时独特的汉字形态——既无金文秦篆之长,又未到东汉隶笔的波挑。

长沙马王堆帛书还有《黄帝四经》,是与《老子》乙本同时出土的珍贵遗迹。包括阴阳历法、医学、神仙术、兵书等古代学术在内的“黄老之术”(即黄帝和老子)是当时汉初思想界的主流。如果不是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本来“黄老之术”是更早也更权威的学术本源。而从马王堆出土帛书中,除了《老子》之外,还可以看到道家的《导引图》并有明确的身体屈伸运动而引出的呼吸吐纳之法,又记有按摩法、黄冶法(黄金之炼法即炼金术),还有作为不死之药的炼丹术和房中术文献《十问》等,并以此构成整体意义上的养生、长生之法。

1993年,湖北省荆门市郭店村战国楚墓出土《老子》断简,共有804枚竹简,其中有字简730枚。是道家最早也是最珍贵的文献。其实,与长沙马王堆汉简的书体相比,战国楚简因其更早,结字还是十分明显的大篆金文的样式。亦即是说:与已出土简牍相比,地域的跨度远远小于时代的跨度——遍布湖北湖南安徽河南广大区域的楚简,其共性大于异性。但以任一楚简若与汉简相比,却有着明显的差异。

马王堆汉帛书 《老子》

谈到近期以来的楚简出土情况,可以列出这样一份清单:

其中出土最密集丰厚的,首推湖北。《望山》《曾侯乙墓》《藤店》《天星观》《九店》《包山》《杨家湾》《五里牌》《秦家嘴》《鸡公山》《老河口》《黄冈曹家冈》《九连墩》等皆出土楚简。其次是湖南:《长沙马王堆》《仰天湖》《常德夕阳坡》《慈利》《砖瓦厂》《临澧》等出土楚简。再后是河南:《新蔡葛陵》《信阳长台关》楚简。

其中绝大多数的出土楚简,因为不涉老子和道家文献,姑且置而不论。但是,湖北荆门郭店楚简中,有大量儒家典籍和道家经书如《老子》甲乙丙三篇,《语丛》,《五行》其中最有名的,还有《太一生水》。德国汉学家瓦格纳认为,在世界史上,郭店楚简的出土,其价值和意义,只有1947年埃及出土的大批基督教佚书的重大发现,可以与之媲美。更有学者认为:因为郭店楚简的被发现,中国哲学史、中国学术史都要改写。

马王堆汉帛书 《老子》

符箓与文字的分道扬镳

关于道教的符箓文化发展史,另有一则不可不提:

河南省洛阳邙山汉墓出土陶罐上,有《解除文》与“符”,和《太平经》之“符”。还有在陕西省户县朱家堡汉墓出土陶罐上也发现了《解除文》与“符”。它告诉我们,其实在东汉后期,道教的“文”(字)与“符”(图)已经开始分道扬镳。《三国演义》中有“小霸王怒斩于吉”一节,这“于吉”就是个道家神仙。据说还有“于神仙”旨在传布“阴阳五行说”的《太平清领书》170卷写本传世。至于汉末同时还有刘备关羽张飞之甫一出道即大破黄巾,这黄巾军的首领就是河北巨鹿人的张角,他创立的是“太平道”,奉黄老道为尊,偕弟张宝、张梁反汉,迅速聚四方百姓裹黄巾者四五十万,军势浩大。

道教符箓

我想这几十万大军文盲居多,且本来都是乌合之众,啸聚山林,大都无法读《老子》甚至于吉“于神仙”的《太平清领书》。那么当时能号召大军并且在几十万人中设立严密有效的组织形式,以上领下,部伍层级分明,将校各领其军;具有确定每个人在军中的资格位阶权威效能的,应该是这道教的“符箓图文”——若无道教(太平道),若无张角三兄弟,若无符箓图文的传播能力,那或许就引不出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也就没有《三国演义》了。

在书法史的道教相关遗传中,也有著名的石刻名迹如寇谦之的《中岳嵩高灵庙之碑》、姚伯多造像《皇老君》。墨迹中更有王義之的《黄庭经》(唐摹本),作为道家与道教的书法名迹传诸后世,但很显然,如果说在书法史发展之初,道家是一个重要的源头,那么在唐宋尤其是中世纪以后,书法和道教符箓书写逐渐分道扬镳,书法因其文化性格的全覆盖而越来越强大,而道教符箓则限于自己的教派的有限空间和领域,逐渐被边缘化,慢慢离开了社会文化的视野——此消彼长,完全符合万物发展的规律。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