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人间四月天,从中牟县城通往郑庵镇中心小学的道路两旁,油菜花开得正艳,远远望去,宛如一幅幅金黄的油画,在绿色的田野中熠熠生辉;又如同一位温暖的使者,指引着春天的方向。
郑庵镇中心小学位于中牟县郑庵镇小庄村,是一所距离县城将近15公里的农村小学。时至今日,这里还一直没有通公交车。想要乘车去县城,每次从学校出发,至少要走3公里才能到达最近的公交站牌。马欢就是在这样的一所偏僻的学校,一呆就是二十二年。
一束微光 照亮了乡村孩子求知梦想
与马欢相约在春日午后的校园,迎面走来的她朴素得有点出乎我们的意料。齐耳短发,一件简单的黑色短风衣,浑身上下没有任何的修饰。然而随着交谈的不断深入,我们愈加发现马欢的美如同田野间的油菜花一般,淳朴却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芬芳,让人一见难忘。
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是马欢从小到大的心愿。2002年师范毕业后,马欢带着青春激情,满怀投身教育事业的真诚,来到中牟县郑庵镇中心小学,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从那时起,学校和学生便成了她的全部。
“说实话,当时刚毕业来到这个学校的时候,看到办公室的桌子和椅子上都是窟窿,更别说孩子们的课桌了……”回想起当年刚踏入郑庵镇中心小学的一幕,马欢眼底掠过一丝酸楚。由于自己从小是在县城上学,看到学校的硬件设施还不如自己上小学时候的条件好,马欢心里像针扎般疼痛。
“这里的孩子或许比城里的孩子更需要我!”年轻的马欢当时在心里与自己对话,给自己找到了留下来的理由。就这样,一句承诺,一生坚守,这一守就是二十二年。二十二年来,马欢把爱化作一束微光,照亮乡村孩子求知的梦想。
当时,对于一所偏远落后的乡村小学来说,师资力量短缺也是常态。“初出茅庐”的马欢一入职便接手了四年级的一个“包班”,担起了“全科老师”的职责。这个班级当时是全校有名的“烫手山芋”——差生多、特殊学生多(智力低下、听力障碍、语言障碍学生)。马欢清晰地记得第一节上课,她在台上讲,就听到有学生在下面不停发出“啊啊”的异常声音。下课后,马欢来到这些孩子身边,没有斥责,没有嫌弃,而是满怀爱意的抚摸孩子们的头,微笑着和他们打招呼,轻轻握起孩子的小手,手把手地教他们书写简单的汉字。孩子们感受到了来自老师的善意和温暖,在上课的时候,就乖乖的拿起笔练习马欢课间教给他们的生字。“记得当时有一个孩子,四年级了,连自己的名字还不会写,我就一遍又一遍地教他,最后孩子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开心地拿着让我看……”说到这里,马欢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辅导这些“特殊”孩子所花费的时间和耐心,往往要超出正常学生的数倍,可是马欢却从来没有想过放弃。用她的话说:“每个生命都是平等的,每个孩子都有渴望成长的勇气,都有获得知识的权利。我多付出一点时间和精力不算什么,可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他们可能就此会多一分与这个世界相处的能力。” 马欢把自己埋头到班级管理和日常教学中,充实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第一个学期很快结束了,期末评比中,马欢这个曾经的“烫手山芋班级”在全乡期末评比中获得了第一名的惊人佳绩。
聊起这些的时候,马欢一直说这都是些小事,不值一提。而我们却陷入了沉思:这不正是一位师者对教育最大的虔诚吗?平等和尊重每一个生命,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孩子,这不正是每一位教育人应该追寻的初心吗?
二十二年如一日的坚守,马欢教过附近十里八村很多家庭的几代人。乡亲们只要提起马欢都会说:“这个老师中,孩子跟住这个老师我们放心!”
教育是温柔与爱的交织。马欢用高度的责任心,赢得了家长们的深深信赖;用微亮的光,照亮学生前行的路途;用纤弱的臂膀,托起乡村孩子求知的梦想。
以爱为舟 做孩子健康成长的摆渡人
“老师,你是我最喜欢的老师,等我长大了挣钱给你买好吃的!” “老师,这是我专门给你留的糖果……” 在校园里,只要是马欢教过的孩子,每每看到她,都会跑过来亲切的拉着马欢的手,或用天真的话语对她们喜欢的马老师进行爱的表达,或从衣兜里拿出从家里带的几颗糖果或者一个面包硬塞到马欢的怀中就跑。
“农村的孩子们很善良,他们就是用这样淳朴又纯粹的方式,来表达着对我的认可,每次遇到这样的场景,我都会感觉我真的好幸福,我用心去爱的孩子们,他们又反过来用他们稚嫩的爱滋养着我……”说到这里,马欢眼角闪烁着晶莹的泪花。
令马欢印象深刻的是2021年担任二年级班主任时教过的一个男孩小龙(化名)。“当时小龙从一年级升到我所带班级时,就听其他老师说这个孩子不但成绩差,性格还倔强,动不动就在班上又哭又闹,不敢遇到一点小摩擦,就攻击别人甚至老师。”了解到小龙的情况后,马欢就在心里对他多了一份关注。开学第一天,马欢主动找到小龙,拉着他的手和他谈心,问小龙的兴趣爱好,喜欢吃什么,在学习上有什么困难等等。然而无论马欢多么耐心温柔,小龙始终一声不吭,然后趁马欢一个不注意,扭头就跑了。看着孩子小小的背影,马欢没有生气,而是让她更加觉得,小龙内心之所以如此封闭,一定是有什么心结没有打开。孩子还这么小,他未来的路还很长。“不能让一朵幼小的花苞还未绽放就如此凋落。” 想到这里,马欢更加坚定了要努力帮助小龙打开心结的决心。
之后每天中午吃饭的时候,马欢就主动和小龙坐在一起,询问他饭菜好不好吃、是否吃饱了。可小龙仍然对老师的关心置之不理。随后的日子里,马欢没有放弃小龙。相比之下,在他身上花费的时间要比其他孩子更多。尽管这样,一天天过去了,小龙依然对马欢的关怀置若罔闻。他就像一只竖起刺的“小刺猬”,对外界充满敌意。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成为改变孩子的一个契机。” 马欢回忆说,“那是一天中午排队就餐时,一个同学不小心碰到小龙,小龙就气呼呼的把碗筷一摔,直接回到教室,趴到桌子上不吃饭了。” 马欢发现餐厅没有小龙的身影,就盛了一份饭端到教室,默默看着小龙吃完后,又帮他把盘子拿走。下午,马欢把那个碰撞小龙的同学叫到小龙跟前,让他给小龙解释并道歉。终于,在马欢不懈的努力帮助下,小龙终于感受到了自己被重视、被看见,感受到了来自老师真诚的关爱。这件事后,小龙就慢慢卸下了心中的“盔甲”,性格一天天变得开朗起来。“现在小龙已经上五年级了,平时遇到问题也知道主动去找老师解决了,也学会了和同学相处,见到老师也会面带微笑主动问好了……”说起小龙的转变,马欢如数家珍,脸上流淌着抑制不住的喜悦。
在马欢心里,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尊重每一个生命的存在。所以她总是尽可能“蹲下”和学生说话,营造平等的师生关系,平时,她还经常自费准备小奖品给予孩子们足够的荣誉感和仪式感。霍姆林斯基有一个精彩的比喻:“要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那样去保护孩子的心灵。”马欢把这句话当作了自己的座右铭,她时刻提醒自己,要用“爱”去正面引导、善待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老师浓浓的爱意。
守望乡土 初心不改来时之路
马欢的爱人刘杰也是一名教师,在郑州航空港区老家的一所小学任教,距马欢所在的学校有近两个小时的路程。婚后,两人各自奔赴自己的岗位,聚少离多。2007年,女儿呱呱坠地,给他们带来初为父母的喜悦的同时,也让两地奔波更加不便。于是刘杰就试着和马欢商量:”要不你调回来吧,离家近,父母也在这边,不耽误种地的同时还能帮咱看看孩子。” 马欢听了,觉得爱人说的也在理。但是一想到要离开这个学校,这些孩子,她的心里就无比的难受。刘杰看出了妻子的不舍,就没再说什么。他默默做通父母的工作,让母亲到马欢的身边帮她带孩子。一年后,刘杰也通过调动来到郑庵镇中心小学,一家几口吃住在学校,真正把这里当成了家。
“即便是下班时间,马欢和我聊的最多的依然是她的学生。哪个孩子家里有困难需要帮助、哪个孩子生病了、哪个孩子学习进步了等等。有一次,我看到她在家翻箱倒柜,一问才知道是她班上一个孩子穿的太单薄了,怕孩子冻着,在给孩子找合适的衣服。她对自己的学生真的就像妈妈一样……”说起马欢,刘杰言语中充满爱意和敬佩。
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刘杰由一开始的不理解到义无反顾的奔赴到妻子身边,这份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理解,是支持,是无声的陪伴,更是不悔的抉择,刘杰和马欢二人成为郑庵镇中心小学里盛开的一对并蒂莲。
因爱岗敬业,马欢先后获得了“县级师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3次;“镇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的荣誉称号几乎每年都没有落下过。期间,也有条件好的学校向她抛出橄榄枝,都被马欢用一句简单的话给打发了:“在这干的时间长了,不舍得离开了!”
怀揣梦想,坚守初心,马欢扎根乡村,无怨无悔为教育事业付出的行动感动着身边很多人。“马老师是一位工作踏实,任劳任怨的教育者,无论是在与同事的交往中,还是在与领导共处时,总能站在大局的角度服从学校管理。在2020年时,六年级语文老师因休产假而缺位,马老师自告奋勇,调剂到六年级的岗位上。她的这种先集体后个人的精神获得了老师们的一致赞誉。”郑庵镇中心小学校长申勇坡说起马欢也赞不绝口。
乡村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但与孩子们共同成长却是幸福的。马欢坚信,人生最美的样子是在砥砺前行的路上。挥舞热烈的教鞭,如同春天里的油菜花海,马欢在乡村教育这一方热土上璀璨盛开。她说:“我会永葆那一份热爱,奔赴每一场山海,以自己的爱心育得桃李芬芳,照亮更多乡村孩子的梦想!”
撰稿:梁姗
来源:中牟县郑庵镇中心小学
视觉中牟
挚爱文字,只阅共鸣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