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楼市持续下行,但因“保交楼”而衍生的代建需求以及日益壮大的保障房市场,反而给了绿城管理带来了更大的规模扩张机会。
财报显示,2023年,绿城管理持续经营收入33.02亿元,同比增长24.3%;毛利17.22 亿元,同比增长24.0%;期内综合毛利率52.2%,与上年同期52.3%基本持平;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7亿元,同比增长30.8%。董事会建议每股派息0.5元(其中特别股息0.1元),派息比率连续两年保持在100%以上,对应当前股息率达9.5%。
靓丽的数据,令绿城管理甚为满意,连执行董事、副主席李军在3月22日召开的业绩发布会上直言,称绿城管理是一家“神奇的公司”。
绿城管理的“神奇”还在于,其当前在手订单相当充裕,仅2023年新签订单/营业收入的比例就达3.1倍。财报披露,2023年,绿城管理新拓代建项目的合约总建筑面积达353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约25.0%;新拓代建项目代建费预估103.7亿元,同比增长约20.5%。
截至2023年末,绿城管理已布局全国29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的122座主要城市,合约项目总建筑面积1.19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7.9%。
李军另透露,截至2023年末,绿城管理的净资产是41.3亿元,在手存量订单可收取的代金费超过250亿元。若以净利润率25%测算,将可带来62.5亿元净利润,两项相加为103.8亿元。
“因为绿城管理是轻资产公司,这些净利润最后都将以现金形式得以体现,并将用80%以上的派息比例反馈给投资者。”李军表示。
李军同时披露了绿城管理未来三年的四项业绩指引:
第一,保持营收复合增长在20%以上;第二,保持公司净利润率水平在25%以上;第三,保持归母的净利润复合增长在25%以上;第四,派息比例不低于80%。
绿城管理高增长的底气,主要还是来自庞大的业务量。
中金亦在研报中指出,预计绿城管理有望继续受益于国企城投拿地、金融机构项目以及“三大工程”持续推进等带来的代建需求扩张,未来的收入及利润增长仍有较强确定性。
近年,在绿城的代建版图中,保障类代建业务需求爆发,国企央企及城投公司拿地以后的代建需求增长,纾困类业务代建需求同样有提升。
据财报数据,2023年新拓展的代建项目合约总建筑面积中,政府、国有企业委托方及金融机构占比达74.7%;新拓代建项目代建费中,政府、国有企业委托方及金融机构占比达69.4%。
据了解,近年来国央企及城投公司成为拿地主导,但不少城投公司的拿地开工率较低,当年能实现开工占比仅8%。此外,不少AMC等金融机构也有不少代建纾困业务项目的需求。绿城管理较早前亦指出,该部分业务是未来需要大力开展、努力提升能力的方向之一。
此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多次强调,要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据海通证券测算,城中村改造计划、新建商品房投资和匹配基建投资预计可带动年均投资过万亿元。
董事会联席主席张亚东也在当天的业绩会上表示,当前租赁型保障房市场正迅速壮大,当前已完成540多万套租赁型保障房,余下今明两年各完成180万套左右,“折算成的销售规模空间特别巨大,可以让绿城管理去发挥。”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绿城管理的市场份额已达到25%。乘着东风之上,绿城管理正向“成为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服务商”极速奔跑。
不仅如此,代建业务带来的利润亦相当可观。东吴证券研报显示,代建的净利率普遍高出传统开发10-15个百分点,预计到2026年代建业务新签约金额规模达到397亿元,2022-2026年总规模可达1729亿元,增速维持在6%~11%,有望显著跑赢房地产销售市场。
据中金预测,绿城管理2024年和2025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2.4和15.4亿元,在经营性现金流表现稳定的情况下,未来有望延续高派息水平。财报显示,于2023年12月31日,绿城管理现有银行存款及现金20.44亿元,流动比率为1.83倍,杠杆比率为0.9%。
在绿城狂飙的同时,整体代建市场的规模竞速也在持续加剧。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代建企业代建项目新签约建筑面积预计为17312万平方米,较2022年大幅增长56.3%。当中,仅前五代建企业的新签约规模门槛已超1000万平方米。
分析指出,房地产代建的本质是品牌和管理输出,绿城管理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仍需加强经营管理能力,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服务能力,以及项目甄别和风险管控能力,才能保证在这片蓝海中长期立足。
睿思网
睿思中国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