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著名导演习辛执导的年代剧《一路向前》以新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内江段时的故事为主线,生动地展示了在新中国建立初期,筑路民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和成渝铁路建设的光辉历史。

成渝铁路,即成都至重庆的铁路线,是由中国自行设计施工,完全采用国产材料修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举国之力修筑的第一条铁路。

早在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四川总督锡良上书清廷,拟自修川汉铁路,以“辟利源而保主权”。为了获取川汉铁路的修筑权,英法两国先后四次照会清政府。清政府拒绝了英法两国,而是采取了锡良提出的“国内集股”的方式筹措修路资金。但后因川汉铁路股款不清,官绅群起反对,再加美、法、英、德等外国列强的阻挠,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11月,清政府最终又将川汉铁路的筑路权卖给了上述四国。

清廷出卖筑路权的行径激起各地人民反对,随后就爆发了“保路运动”。清廷疯狂镇压请愿群众,造成震惊全国的“成都血案”,更是激发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进而成为了辛亥革命爆发的导火索。

民国时期,国民政府曾多次提出修筑川汉铁路及其西端的成渝铁路,但直到解放前夕,也仅完成原预算工程量的9%,一寸钢轨未铺,只在地图上画了一条“虚线”。

1949年夏,第二野战军奉命解放大西南,云、贵、川、康、藏五省区的国民党残部先后被我解放军歼灭。1949年12月,胡宗南部在我军围攻之下,大部起义,余部被歼,成都解放。

云、贵、川、康四省解放之后,为了恢复西南的水陆交通,支援西南各省区的经济恢复建设,支援进军西藏,经周总理批准,中央决定接收国民党在重庆的交通机构和成渝铁路机构人员,积极筹备修筑成渝铁路。

在成渝铁路修筑汇报会上,时任西南工业部部长的段君毅提出重庆大渡口钢厂可以轧钢轨。该厂的轧机是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从德国订购的,可以轧出85磅的钢轨,而需要的钢锭需要中央从东北的鞍山调配。至于枕木问题,四川林木较多,可以就地取材,按价付款就可以解决了。

为了修筑成渝铁路,经贺龙司令员批准,由李达副司令担任西南铁路筑路委员会主任,调十七军五十一师师长闵学胜、第十军副师长罗崇富各带两个团及其他各军抽调的共计3万军工参加修路。随后,川南、川北、川西、川东均派出专员县长带领10万多民工,投入了筑路大军。

1950年6月15日,经过不足半年的筹备,成渝铁路正式开工。西南局书记邓小平同志亲自到会作了动员,贺龙司令员亲手将一面绣有“开路先锋”的红旗授予军工筑路一总队。电视剧《一路向前》生动地再现了七十多年前的盛况。

在电视剧《一路向前》中,罗向前为了赶超其他工程队,提出了每人每天挖两方土的建议。这也是有历史依据的。据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部长兼西南铁路工程局局长赵健民回忆,数十万军工抵达工地后,关于计划每天工作量定一立方还是两立方的问题,展开的大讨论。工务段的工程师提出:定多了办不到,修川滇铁公路时,每工第天完成0.5立方,就是呱呱叫,定得越高,民工越不好好干,净磨洋工。

经过反复讨论,大家都认为不能以旧时代的眼光看现在,大家都懂得人民铁路人民建的道理,都会自觉积极地劳动。解放军不用说,四川人民是勤劳勇敢的,定每人一立方没有问题。而实际结果是,军工民工都积极劳动,第一个月就达到了每工每两立的劳动量。工务段的工程师们高兴地说: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川渝铁路全长504公里,钢轨共需6500多吨钢坯,连同鱼尾板、垫板等,需从鞍山运送钢坯7000吨以上,运输任务量很大。钢坯从鞍山装车运到大连装船,海运至上海,上海再经由长江运至汉口。从汉口经宜昌进入川江是繁重的运输任务,川江水急坡陡,三峡中的青滩、鬼滩、崆岭素有鬼门关之称,有时上行船舶行到这里,船底距离江底石崖仅半公寸,驾船必须胆大心细。

川渝铁路连同站场股道共需要枕木125万根,根据邓小平同志“就地取材、按价付款”的指示,给西南各区都分配了任务,各地组织伐木工人,加班加点地劳动,一丝不苟地将枕木源源不断地送到了指定地点,保证了铺轨的需要。

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胜利通车。成都、重庆都举行了隆重的通车典礼,时任中央铁路部部长滕代远在重庆典礼大会上讲了话,并代表毛主席向大会祝贺,将毛主席亲自写书的“庆贺成渝铁路通过,继续努力修筑天成路”(天成路即宝成路)的大幅锦旗授予西南铁路局。会毕,滕代远为通车的专列剪彩,满载各方代表的专列驶向成都。而在成都,贺龙司令员为通车专列剪彩。

至此,四川人民为之奋斗、盼望40余年的成渝铁路终于胜利通车了。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