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特稿
勇立潮头 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互利共赢。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围绕改革开放话题,建言郑州,乘借时代春风,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献策郑州,勇立时代潮头,擘画改革开放的壮丽长卷。
共建“一带一路” “空铁联运”通天下
进入3月,位于郑州航空港区东南部的郑州国际陆港新址铁路专项用线施工现场,机械成群、塔吊林立,一派忙碌景象。
大道越平川,亚欧一线牵。作为河南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抓手,郑州国际陆港瞄准“世界级国际铁路枢纽港、中欧班列运贸产创新发展示范区、内陆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战略定位持续发力,新址规划面积约50平方公里,总投资超500亿元,建成后将达到中欧班列年发运“万列千万吨”的承载能力。
“铁轮一响,黄金万两”,随着“陆上丝绸之路”扩量提质、越跑越快,郑州交通区位优势不断被放大,开放格局越开越大,更多新机遇在中原大地开启。
如何发挥铁路物流最大优势,建成联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快速通道”?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悦国勇认为,河南于去年在全国率先全面建成“米”字形高铁网,形成以郑州为中心通达全国主要经济区的“12345”高铁交通圈,河南由铁路大省跃升为高铁强省。
“米”字形高铁网的全面建成,进一步提升了河南区位交通优势、战略地位优势、综合比较优势,有效赋能了河南省高质量发展。高铁货运速度快、运量大、成本低、准点率高、绿色低碳,是物流行业的一种新质生产力。
在悦国勇看来,高铁郑州航空港站与郑州机场毗邻,如果能够实现国际航空货邮和河南“米”字形高铁网的无缝衔接,进行全国快速分拨,必将为河南核心竞争力增添新动能。下一步,河南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将积极推进高铁物流常态化、网络化开行,做好“空铁联运”这篇大文章。
“客货并举” 加速形成“双枢纽”格局
2023年,中卢第五航权进一步扩大,卢森堡货航在郑货运量累计突破100万吨。截至目前,郑州机场已开通货运航线49条(国际地区32条)、通航31个国家的61个城市,开通国际地区客运航线18条,其中洲际航线5条,形成横跨欧美亚三大经济区、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客货运航线网络。
“近些年,河南以郑州为核心引擎,枢纽建设成效突出。但枢纽门户对外开放能级不高、枢纽偏好型产业发展不优、口岸服务效能不优等问题也成为制约发展的障碍。”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康利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薛景霞认为,河南地处中部,交通运输便利,战略腹地效应突出,支持河南“打造国际航空货运双枢纽、做大做强国际空港经济”,有助于我国加快打造综合交通枢纽系统、构建新发展格局。
围绕加密国际航线网络、扩容国际航空客源、提升国际航空枢纽能级和强化枢纽型产业支撑四个方面,薛景霞建议,中国民航局支持郑州机场鼓励更多外籍航空公司承载经郑州至第三国的客货运业务,引导外籍航空公司开通执飞郑州机场。支持郑州机场增开通往亚、欧、美、非地区的货运航线,加密与全球重要货运枢纽的航班航线。支持郑州招引航空客、货运公司在郑州机场布局基地,支持中柬合资航空公司筹建。
支持郑州加快领事馆建设,推动柬埔寨驻郑州总领事馆落地,谋划卢森堡驻郑州领事馆建设,引导国外、国际组织、国际行业性协会在郑州设立代表处或分支办事机构。支持郑州积极拓展欧洲航线网络,在稳步提升郑州—卢森堡运量基础上,加快开辟通向欧洲新的洲际客运航线。
支持郑州打造多区域双枢纽,稳步提升“郑州—卢森堡”客货运输能力,谋划开通郑州—阿联酋“空中丝绸之路”,构建以郑州、迪拜为中心的中阿双枢纽。支持相关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动新郑机场三期工程建设,支持中国邮政航空郑州枢纽尽快落地郑州。
支持设立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空港新片区,推动河南自贸试验区在更大范围共享要素资源和政策红利、在更高层次深化改革探索和制度创新、在更宽领域引育高端产业和经营主体,推动跨境货物、服务、要素高效集聚。
“走出去”“引进来” 开放大门越开越大
“走出去”,与世界同频,郑州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当地时间2月29日至3月3日,郑州文旅美国推介活动在纽约、费城、里士满三地精彩上演,刮起强劲的“功夫郑州”热潮,更让“天地之中、华夏之源、功夫郑州”的城市品牌闪耀美国。
“引进来”,与时代共振,郑州开放影响力越来越大。2023年,郑州先后举办“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中国郑州大奖赛、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中德汽车产业大会、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总决赛等重大活动,吸引了全球目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其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不仅关系到国家文化安全,也直接关系到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文化话语权的增强。”全国政协委员、洛阳理工学院副校长马珺说。
文化交流是各国展示自身独特魅力、增强国际影响力的关键途径,面对世界文化多元化的挑战,如何更有效地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马珺建议,深入研究全球不同区域的文化市场,分析海外目标受众的兴趣点、价值观及接受信息的习惯,细分市场,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定制差异化的传播内容和形式。
另外,要创新传播手段、深度挖掘内容,推动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融合,提升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结合当代审美和流行趋势,开发具有国际视野的影视作品、音乐、文学及设计作品;鼓励跨界合作,如时尚界、设计界的创意集成,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且符合国际潮流的文化IP;研发语言翻译、图像识别等技术工具,消除跨文化交流的语言障碍,培养一批海外中国文化传播使者。
记者 张倩 董艳竹 赵文静 张竞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