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爆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据说,每到冬春交接之际,都会有一只叫“夕”的怪兽频频袭击村落,伤害人畜。有一个叫“年”的部落首领,发现“夕兽”听到放在火中烧得噼里啪啦作响的火把时就会落荒而逃。于是,每年“夕兽”出落的时候,他就会和族人把潮湿的竹子扔到火堆里,用来驱逐怪兽。为了纪念“年”的功德,人们就把这一天称为“除夕”,而把前后这几天,称为“过年”。
这就是烟花爆竹最初的传说,而烟花爆竹的出现则在火药发明以后。
火药的发明
当我们谈及辉煌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时,自然就会想到四大发明。 的确, 造纸、火药、指南针、印刷是古代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它们对于整个古代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大大加速了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恩格斯曾经在《德国农民战争》一书,高度评价了中国在火药发明中的首创作用:“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传入欧洲。”
据史书记载,早在先秦之前,我国古代就有炼丹家炼制长生不老药的历史。这些炼丹家们长生不老药没有炼制出来,倒是发现硝、硫磺、木碳混合后能够产生激烈的燃烧,甚至发生爆炸直接将炼丹师送上了天堂。
成书于北宋初年的《太平广记》 中有一个故事:隋朝有一个叫杜春子的人去拜访一位炼丹师,留宿到了那里。 夜半时分,杜春子看见炼丹炉火光四起 , 房子顿时燃烧起来,差点把他烧死。
中国古代还有一本《诸家神品丹法》的著作,记载了唐初思邈的“伏硫磺法”,详细介绍了将硝、硫磺、木炭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到一起炼制火药的新方法。
当然,最初炼丹师配制火药更多的是让炼丹炉燃烧得更加猛烈,只不过在机缘巧合之下才发现硝、硫磺、木炭的组合比例不同,产生的威力也不同,甚至会发生强烈的爆炸。
到了北宋初年,火药技术就已经比较完善,并开始使用在军事方面,并研制了火箭、为球、火蒺藜等火器,但是,最初的火器对敌的伤亡并不大,更多的是起到震慑和吓唬的作用。
爆竹的发明
中国古人之所以在火器没有太多的发展,一方面最初火器对敌的伤亡不大,还不容易控制方向,不能够准确地投到敌营之中,甚至还会误伤自己;另一方面跟中国人温文儒雅的性格也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才有了鲁迅先生所说的: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
烟花的祖师爷李畋
爆竹具体发明于何年,跟火药发明的确切年份一样,都比较模糊。但是,根据古代文人留下的诗歌可以分析,大约在唐朝初年就出现了爆竹。
据说,唐朝初年,瘟疫肆虐。有一个叫李畋的人,把硝石装在了竹筒里,点燃后,不仅发出了巨大的声响,还冒出了浓烈的烟雾,结果反而驱散了山岚瘴气,制止了瘟疫的流行。这就是爆竹的最早雏形。
到了宋朝以后,由于火药的大量应用及造纸术的越来越成熟,爆竹开始由竹筒改为纸筒制作,还将其连为一串,并出现了单响和双响的区别,故称之为“鞭炮”或者“炮仗”。《通俗编排优》 记载道: 古时爆竹。 皆以真竹着火爆之, 故唐人诗亦称爆竿。 后人卷纸为之, 称曰“爆竹”。
爆竹的颂歌
唐朝开元名相张说,除夕之夜在睡梦中被惊醒,原来窗外爆竹声连连,他再也睡不着了,趁着兴奋和愉快的心情,挥笔写下了:“桃枝堪辟恶,爆竹好惊眠。歌舞留今夕,犹言忆旧年。”(见《岳州守岁》)
南宋范成大则在《爆竹行》形象里描述了新年时节燃放爆竹紧张热烈的气氛及“岁朝爆竹传自昔,吴侬政用前五日。食残豆粥扫罢尘,截筒五尺煨以薪;节间汗流火力透,健仆取将仍疾走;儿童却立避其锋,当阶击地雷霆吼。一声两声百鬼惊,三声四声鬼巢倾;十声百声神道宁,八方上下皆和平。”
北宋王安石在《元日》也描述了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北宋欧阳修也曾写下了:“万瓦青烟夕霭生,斗杓迎岁转东城。隋宫守夜沈香燎,楚俗驱神爆竹声。
文:旅行者说文史(周玉庆)
旅行者说文史
旅行者说文史官方正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