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戴士和,油画家、壁画家,中国壁画学会名誉会长。
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油画系主任、第二工作室主任、造型学院院长、中国壁画学会会长等职。
1948年9月生于北京
先后就学于北京市景山少年宫,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壁画工作室以及俄罗斯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梅利尼科夫工作室。
个展:
1989年 《戴士和油画作品展》 乌克兰敖德萨东西方艺术博物馆
2008年 《画我所要·戴士和油画写意展》 北京中国美术馆
2017年 《画我所要·戴士和2017油画写意展》 北京中国美术馆
2022年 《雪泥鸿爪》戴士和油画展 798,艺冠空间等。
壁画:
1981年 《新苗》中央美院留学生楼外墙
1982年 《避暑山庄》广州白天鹅宾馆
1985年 《牛战白虎》北京龙泉宾馆
1985年 《辛氏酒楼》武汉黄鹤楼贵宾室
1987年 《科学 理性》北京四中校舍外墙
1988年 《美神》 、《孔雀》广西桂林文华大酒店
2009年 《万寿山》、《颐和园图》北京地铁西苑站
2019年 《昨夜星辰 诸子百家》设计稿。
出版:
1986年 《画布上的创造》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1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再版发行
2002年 《对视阳光》 河北美术出版社
2005年 《笔记·三年集》 广西美术出版社
2007年 《写意油画教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获高校优秀教材奖
2008年 《戴士和油画写意集》 辽宁美术出版社
2014年 《戴士和》大型画册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6年 《苹果落地》 河南美术出版社
2017年 《生于北京》、《海风扑面》、《画室窗下》三册套书 河南美术出版社
2017年 《画我所要·戴士和2017油画写意展》大型画册 河南美术出版社
《牛战白虎 》
丙烯壁画
1500x2400cm
北京龙泉宾馆
1983年
(局部)
戴士和先生的油画表现是非常宽阔的。他在革命历史主题和现实生活题材创作上很有经验,在人物、风景、静物上都有许多精品,是一位非常能够表达宽阔的时代感受的艺术家。无论展览的规模大小,他的作品都有一种跟他的历史情怀、跟他踏访许多生活的现场的那种直观感受结合起来的内涵,也就是说,他的作品是丰富的精神内涵和非常活泼生动的艺术语言相融合的结晶。
亲历1980年代文化思想巨变的戴士和走到了十字路口。按照他重视思想关怀和所具备的全面学养,他可以走向表现大主题、描绘大场景的道路;按照他对于艺术形式的兴趣和自幼积累起来的造型能力,他也可以走向纯粹的形式探索,诸如抽象绘画之维。但是这种情况都没有发生。正是因为他对艺术价值有着来自历史的理悟,他更多地思考绘画在本质上的价值不是充当教育的工具,而是应证画家的发现,表达属于画家“这一个”个体感受到的世界,他因此开始偏离当时无论是学院派还是各种新潮运动都同样追崇的宏大叙事的潮流,而返回自己内心的世界,从那里作坚实的出发。 他也不认为纯粹的形式游戏就是艺术家的归宿,甚至对是否有“纯粹”的形式持以反思。他的思想境况是两难的,但是,他最终摆脱了两难的处境,从思想与形式的两极往中间方向建构,以期实现两极的交汇而形成一个可以发展的券拱。在这个过程中,他开始面向具体的事物。
面向具体的事物使戴士和获得了坚实的土壤和沉稳的心态。他的目光开始驻落在自己周遭的事物和不断行旅所感受的事物身上,从事物的平凡状态中发现生命的存在。在1990年代中国画坛普遍滋长着一种以艺术家个人生活“状态”充当艺术表达的时期,他的“状态”不是那种自我欣赏的“状态”,而是尊重现实的“状态”,在刻划眼前事物时肯定事物的存在,传达出事物朴素的本来面貌。
《惠安行》
布面油画
绘画中的哲学是一种洞察也是一种言说,在直观事物的过程中,“是”与“思”是同一件事、“思”与“绘”也是同一件事。戴士和的写生作品非常多,但幅面都不大,单独看一个作品或许只能看到自然的片断,放在一起端详,却能够看到整个世界,观其画更应从整体来看,诚如欣赏音乐中的组曲,而非单曲,他的每幅画之间都有气脉连通之处,贯穿了始终如一的情怀,他实际上是在无数小作品中完成了一件大作品,用视觉日记作人生的游记。熟悉戴士和的人都知道,他是个不停画笔的人,真正做到了笔不离手,无论是开会、聊天还是旅行中的间隙,他都掏出速写本或笔记本勾画眼前事物,他的这种做派是孤傲自信的表现,是对周围热闹的视若无睹、置若罔闻,也是一种心无旁骛,甚至不屑一顾,反之,他却获得了对许多新鲜事物的捕捉,在这个意义上,他的练手与练心是一致的,身在此处,心在对象。这种境界还练就了他内心的定力,回到他的作品中,我们便可看到不属于他独创但属于他独有的“日记体”。在这种日记体中,有被反复表达的室内景物,诸如工作室、书桌、窗下,更有他在各地所画的大量风物景观,这种日记方式就是一种人生。他的一系列作品虽不是历史画,却画出了历史的风景。对于中国当代艺术中涌现出来的各种情状,他不屑一顾,坐怀不乱,以笑看众生的态度来看待潮起潮涌的画坛景观。向自然走去也就是向内心走去,只要面对自然,他就获得了自我。
壁画家的格局 文人画的品格
文/孙韬
范迪安先生评戴士和先生的油画时这样说:“可以说今天非常火热的“写意油画”就是戴士和先生在21世纪初倡导和推动起来的”。
戴先生先生说:在油画界他的画被认为是最像壁画的。我认为戴士和先生的油画确实吸纳了许多壁画的语言方式:比如、多视角、多空间的表现、灵动无拘束的构图,焦点与散点透视的灵活运用,夸张的造型,平面装饰的语言等等,而更重要的是在戴先生的油画中不仅有文人画的自由孤傲与灵动,更能容下壁画家的心胸和格局。这个格局是画面外张的力度,是强烈色彩视觉的冲击,是天地之大的心胸,是无拘无束的纵情驰骋的创造力。
说到戴士和先生的壁画情怀,还要从他的两个老师谈起。侯一民先生作为他在中央美术学院的重要老师,对他影响颇深。侯一民先生对戴士和先生的影响不仅在绘画技法上,更在于使他学会了如何用眼睛去观察世界,如何用心去体悟世界。戴士和先生一生都没有离开对现实生活的具象体悟,他的象征手法、夸张的造型语言,都是来自对对象敏锐到极致的捕捉。此外侯一民先生艺术理想也潜移默化地影响戴先生,侯先生总是说:壁画之大,就是要给国家做大事。这种使命感,和历史的自觉早已浸润到戴士和先生的骨血中,所以他在追求创作的自由与个性表达之余,一有机会就希望用自己极具个性的写意手法,表现宏大的叙事,重塑别样的历史,表现艺术家心中的主旋律。
戴士和先生的另一位老师,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的梅利尼科夫先生,也是我的导师。戴士和先生虽然只在梅利尼科夫工作室高访进修一年,不过归国后其艺术风格有了较大的变化。作为梅先生的学生,我深深了解导师的教学和艺术观点,比如“先色块,后形象”的壁画式构图主张,剪影式的造型归纳法,加大对比、简化层次的壁画色彩语言,都在戴士和先生的作品中,以独特的理解方式呈现出来。梅利尼科夫先生对戴士和先生的影响不仅在艺术风格上,还有更深层的影响,或不能说是影响,更是一种艺术追求的志同道合。梅利尼科夫先生是苏联的纪念性绘画(壁画)的领军人物,但他中晚年后大量创作小型随笔作品,梅利尼科夫先生特别喜爱中国画中的写意作品,并吸收了大量技术营养。作为中国写意油画代表的戴士和先生,更从骨子里浸润了中国文人的情怀,他的油画作品中充满了个性的奔放和随性的表达,所以我每每欣赏戴士和先生的油画时,都会让我想到梅老的小型油画和纸上作品,虽然风格上天差地别,但在两位艺术家的作品还是给人一种相同的感受:那是艺术家在留给自己的空间上,创作的自由与洒脱,像在草原上脱缰的野马,纵情驰骋。
2008年戴士和先生在担任中国壁画学会会长期间,和侯一民先生一道,组织了北京多条地铁壁画的创作。戴士和先生创作的北京地铁四号线西苑站的两幅壁画《颐和园图卷》和《万寿山》,虽然没有了怪诞的造型,却凸显简练和巧思,再一次彰显出戴士和先生与众不同的创作思维。《颐和园图卷》完全用线造型,大到佛香阁、石舫、万寿山,小到玉兰花、 仙鹤与财神,似乎全无规律的铺陈于观者面前,像一个游客的游园日记。戴士和先生从来手不离速写本,范迪安评论说那是戴士和的日记,而这本游园日记以这样清爽的形式,铺卷开来,跃然壁上,在中国当代壁画上是绝无仅有的。 《万寿山》的构思更加奇巧:中国书法的“山”字,用三块自然山石堆砌而成,而每块山石又由无数的各种书体的“寿”字组成,壁画上寿字有大有小、有阴有阳、有疏有密,整个壁画既包含了深厚的中国文化,又利用了西方现代艺术的抽象手法。这样的巧思在中国当代壁画中实属罕见。
《万寿山》画稿
2011年戴士和先生完成主题性创作:《东方欲晓—共产党早期组织的诞生》和《孙中山创立兴中会》。《东方欲晓—共产党早期组织的诞生》从画面的尺幅,到语言手法来看,戴士和先生一定是希望完成一件壁画作品。平拉开式加横竖交错的构图,排比叠嶂的组合手法、黑白交错的构成语言,简练清晰的大色块对比,都是壁画常用的手法。《孙中山创立兴中会》的壁画特征更为明显,不仅利用了壁画中常出现的多维时空构图,两面满中间空灵的对称式三联画手法,在壁画构图中也较为普遍;中间一幅的黑白分布和视角,更使我想到梅尔尼科夫先生的作品《觉醒》。但这两件主题创作,又完全不同于中国当代其他壁画创作,主要区别在于,戴士和先生可以说完全不屑不考虑甲方的意见,甚至不考虑观众的意见。在造型上他抓住人物的特点大胆地夸张表现,在语言上他追求朴拙之气,在手法上,他不求画面的面面俱到,甚至不求表面的完整,到处留下许多随意的,写生式的笔触,有些局部,用一般壁画的标准看,甚至是没有画完。应该说戴士和先生用这两件作品完成了他心中的壁画梦,这个壁画梦中没有壁画家很难摆脱的工匠般的拘谨,却处处彰显文人情怀,虽然不乏“妙”和“能”,骨子里更追求的是“逸”和“神”,也就是将文人画的最高境界“逸趣”和“神采”带到了壁画创作中。然而在今天的中国的社会环境,恐怕能将这两件作品变成真正的壁画还需要相当的努力,我想这也是我辈的心愿。
(局部)
《孙中山创立兴中会》局部
油画
2011年
(局部)
戴士和先生的创作正是将壁画家的格局与抱负,与文人画的人品和艺品高度结合,无法分辨是壁中有油,还是油中现壁,总之一个优秀的艺术家,被大家关注的是那些杰出的作品,并不介意这些作品是纸上的、布上的,还是墙上的。
其实壁画本来就不是一个以材料定义的画种,所以壁画的语言也没有一定之规,戴士和先生用写意油画的手法和文人艺术的品格,丰富了壁画的语言,更加拓宽了壁画艺术的格局!
部分作品欣赏
《毛泽东在瑞金用过的办公桌》
布面油画
120x120cm
2009年
《毛泽东在瑞金用过的餐桌》《春到圭山》
布面油画
120×120cm
2012年
《瑶王父子》
布面油画
80×70cm
2013年
《老公安》
布面油画
100x60cm
2014年
《关氏七十一代》
布面油画
110x100cm
2014年
《开平冬至》
布面油画
110×100cm
2014年
《阿勒泰山下》局部
布面油画
120x90cm
2015
《石壕村村口》
布面油画
80x80cm
2015年
《峨嵋月下—宾虹先生》
布面油画
160x100cm
2017年
《安阳》
2019年
《齐白石》
2019年
《文山刘刚和他的朋友》
布面油画
艺术荟萃
艺术正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