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壁画是最能肩负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的艺术。新中国几代壁画家筚路蓝缕、前赴后继,在推动壁画艺术发展之路上取得了丰厚的成果,作出了应当被铭记的贡献。中国壁画学会自2022年10月起开辟专栏,陆续推送专题文章,向社会各界介绍我国杰出的壁画艺术大家、名家。

文:范迪安、孙韬

简介:

戴士和,油画家、壁画家,中国壁画学会名誉会长。

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油画系主任、第二工作室主任、造型学院院长、中国壁画学会会长等职。

1948年9月生于北京

先后就学于北京市景山少年宫,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壁画工作室以及俄罗斯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梅利尼科夫工作室。

个展:

1989年 《戴士和油画作品展》  乌克兰敖德萨东西方艺术博物馆

2008年 《画我所要·戴士和油画写意展》  北京中国美术馆

2017年 《画我所要·戴士和2017油画写意展》  北京中国美术馆

2022年 《雪泥鸿爪》戴士和油画展  798,艺冠空间等。

壁画:

1981年 《新苗》中央美院留学生楼外墙

1982年 《避暑山庄》广州白天鹅宾馆

1985年 《牛战白虎》北京龙泉宾馆

1985年 《辛氏酒楼》武汉黄鹤楼贵宾室

1987年 《科学 理性》北京四中校舍外墙

1988年 《美神》 、《孔雀》广西桂林文华大酒店

2009年 《万寿山》、《颐和园图》北京地铁西苑站

2019年 《昨夜星辰  诸子百家》设计稿。

出版:

1986年 《画布上的创造》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1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再版发行

2002年 《对视阳光》  河北美术出版社

2005年 《笔记·三年集》  广西美术出版社

2007年 《写意油画教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获高校优秀教材奖

2008年 《戴士和油画写意集》  辽宁美术出版社

2014年 《戴士和》大型画册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6年 《苹果落地》  河南美术出版社

2017年 《生于北京》、《海风扑面》、《画室窗下》三册套书  河南美术出版社

2017年 《画我所要·戴士和2017油画写意展》大型画册  河南美术出版社

《颐和园图卷》环境图
北京地铁4号线西苑站壁画
 330x2100cm 
2009年
(建议横屏观看)

《颐和园图卷》完整画面

《牛战白虎 》

丙烯壁画 

1500x2400cm

北京龙泉宾馆 

1983年

《昨夜星辰》
湖南常德壁画色彩设计图
2019年
范迪安谈戴士和
(从多篇画评中节选)
戴士和先生是中国当代画坛的艺术名家,他几十年来沉潜探索,拥有大量的丰收成果,是我们当代油画界一位具有崇高理想又脚踏实地的艺术名家。
戴士和先生始终富有时代的情怀。几十年来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真正是沉下心来深入生活、感受时代的艺术家。他在南北东西各个生产建设的现场和家园风光面前驻扎下来,每一次在一个地方的采风写生都是一大块时间,所以我认为他不是一般的观赏风景和表现风景,而是去体验风景、体味风景,从而在自己的作品中能够留下丰富多彩的山川大地和不同的民族形象。
戴士和先生一直是当代油画追求写意性方向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可以说今天非常火热的“写意油画”就是戴士和先生在21世纪初倡导和推动起来的,由此使得写意油画成为整个中国油画界很突出的一种学术追求。这种学术追求就是要把油画这种外来的艺术表达样式和中国自身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艺术理念相结合,用更加主动的、更加富有中国人感受世界的方式去探索油画的语言和意境,把中国绘画的写意性优长与油画的表达相融合。当然这个方向是宽阔的,写意油画不是一种固定的风格,而是写意精神在油画上的体现。戴先生不仅努力倡导和推动,自己也在大量的实践中探索了写意语言和具象造型的有机结合,追求每一幅作品突出的、独特的艺术意境,这批作品就展现了他在写意油画这个方向上的持续探索与建构。
戴士和先生几十年作画无数。通过努力,他发展起了一种“油画写意”的方式。这种方式把中国绘画的“写意”精神与油画的表达表现结合起来,在面对自然物象时,重“写”的感怀与逸兴,刻划和塑造物象“生”的情状与生机。在他的作品中,色彩的强度与丰富性交织在一起,凸显出色彩的质地魅力;他的用笔阔略多变而劲健,在塑形的同时传达出笔随心运的感性;他在营造画面时多有新裁,创造出生动新颖的视觉结构……
《花儿与少年》
布面油画
 120x120cm
2011年组画
(局部)
(局部)

(局部)

戴士和先生的油画表现是非常宽阔的。他在革命历史主题和现实生活题材创作上很有经验,在人物、风景、静物上都有许多精品,是一位非常能够表达宽阔的时代感受的艺术家。无论展览的规模大小,他的作品都有一种跟他的历史情怀、跟他踏访许多生活的现场的那种直观感受结合起来的内涵,也就是说,他的作品是丰富的精神内涵和非常活泼生动的艺术语言相融合的结晶。

亲历1980年代文化思想巨变的戴士和走到了十字路口。按照他重视思想关怀和所具备的全面学养,他可以走向表现大主题、描绘大场景的道路;按照他对于艺术形式的兴趣和自幼积累起来的造型能力,他也可以走向纯粹的形式探索,诸如抽象绘画之维。但是这种情况都没有发生。正是因为他对艺术价值有着来自历史的理悟,他更多地思考绘画在本质上的价值不是充当教育的工具,而是应证画家的发现,表达属于画家“这一个”个体感受到的世界,他因此开始偏离当时无论是学院派还是各种新潮运动都同样追崇的宏大叙事的潮流,而返回自己内心的世界,从那里作坚实的出发。 他也不认为纯粹的形式游戏就是艺术家的归宿,甚至对是否有“纯粹”的形式持以反思。他的思想境况是两难的,但是,他最终摆脱了两难的处境,从思想与形式的两极往中间方向建构,以期实现两极的交汇而形成一个可以发展的券拱。在这个过程中,他开始面向具体的事物。

面向具体的事物使戴士和获得了坚实的土壤和沉稳的心态。他的目光开始驻落在自己周遭的事物和不断行旅所感受的事物身上,从事物的平凡状态中发现生命的存在。在1990年代中国画坛普遍滋长着一种以艺术家个人生活“状态”充当艺术表达的时期,他的“状态”不是那种自我欣赏的“状态”,而是尊重现实的“状态”,在刻划眼前事物时肯定事物的存在,传达出事物朴素的本来面貌。

《惠安行》

布面油画 

150x500cm
2016年
(局部)

绘画中的哲学是一种洞察也是一种言说,在直观事物的过程中,“是”与“思”是同一件事、“思”与“绘”也是同一件事。戴士和的写生作品非常多,但幅面都不大,单独看一个作品或许只能看到自然的片断,放在一起端详,却能够看到整个世界,观其画更应从整体来看,诚如欣赏音乐中的组曲,而非单曲,他的每幅画之间都有气脉连通之处,贯穿了始终如一的情怀,他实际上是在无数小作品中完成了一件大作品,用视觉日记作人生的游记。熟悉戴士和的人都知道,他是个不停画笔的人,真正做到了笔不离手,无论是开会、聊天还是旅行中的间隙,他都掏出速写本或笔记本勾画眼前事物,他的这种做派是孤傲自信的表现,是对周围热闹的视若无睹、置若罔闻,也是一种心无旁骛,甚至不屑一顾,反之,他却获得了对许多新鲜事物的捕捉,在这个意义上,他的练手与练心是一致的,身在此处,心在对象。这种境界还练就了他内心的定力,回到他的作品中,我们便可看到不属于他独创但属于他独有的“日记体”。在这种日记体中,有被反复表达的室内景物,诸如工作室、书桌、窗下,更有他在各地所画的大量风物景观,这种日记方式就是一种人生。他的一系列作品虽不是历史画,却画出了历史的风景。对于中国当代艺术中涌现出来的各种情状,他不屑一顾,坐怀不乱,以笑看众生的态度来看待潮起潮涌的画坛景观。向自然走去也就是向内心走去,只要面对自然,他就获得了自我。

戴士和
《在太行山上》
布面油画
80x260cm
2022年
戴士和的写生之路之所以走的坚实,在于他不怕事物的“生”,反之,他能在陌生的和新鲜的“生”之物象面前感受到“生”的本质,即事物存在的那些不可替代的自有之像、自然之神。在克服了“画什么”这个横亘在当代画家面前的障碍之后,他要解决的只是如何表达的问题。在这方面,他的“写意油画”探索之途与他的“写生油画”叠合了起来。“写意”之于来自西方的油画传统,是一个事关文化要旨、更见画家智性的课题。从1990年代开始,在明确了自己的艺术路向之后,戴士和便突出地把“写意油画”作为专攻的学术具体目标。在油画传入中国的历史进程中,老一代画家中有不少人就力图将中国绘画传统与油画造型结合起来,以修正写实主义一体独居画坛的现状。从五十年代的吴作人、 罗工柳、董希文、吴冠中等前辈名家到八十年代更多的老中一代,都有用传统中国画观念调整写实油画格局、将写意方法嫁接油画方式的实践。但是,这一课题不仅没有完成,而且有待于在更本质的层面深化。戴士和一方面在取向上接续了这脉香火,另一方面通过大量的作品达到了新的高度。概而言之,他用中国绘画传统中书写性的“写”作为油画塑形的语言,同时,他把传统绘画中传达感兴意味的“意”与油画写生中的“生”的意涵结合起来,使类型上的“写生”与精神上的“写意”成为同一个目的。正是基于这种新的写意观念与写意方式,他在写生中摆脱了历史图像和程式的影响,也更加主动地在写生中写我所感,画我所要。他需要面对自然的实在之物,但在作画的过程中努力捕捉所要的根本,把偶然的发现转化为对事物本质的塑造。许多人的写生只画出即兴的感觉,而他能在即兴的感觉之后更加深入地提炼形象,在眼前的事物中看到形式的化身,用“写”的方式把主观的感受与物象的真实性结合起来。在他众多的风景作品中,有出其不意的视角,有极为主动的体面分割,更有高调的色彩和果断的线条。许多时候,他画的很慢,在长时间的写生中反复经营,把“写生”的过程当作“创作”,又留下写生的生动性和新颖的效果。
在当代画家中,戴士和是具有极强的“临场感受”的画家之一。他在写生途中获得了表达的动力,也以充沛的文化智性把感受迅速提升为语言的魅力。在他的作品中,色彩的强度与丰富性交织在一起,凸显了色彩的质地力量;他的用笔阔大而劲健,在塑形的同时体现出笔随心运的性格;他在营造画面结构时能够大胆取舍,直取最为动力的形与状……如此等等,都反映出他的所“写”乃是他的所“要”。在这个“要”中,包括了体现事物本质的形貌之“要”,包括了潜在地支配着他的选择的学术之“要”,更包括了他对自然生命和现实存在投以人文关怀的精神之“要”。

壁画家的格局 文人画的品格

文/孙韬

范迪安先生评戴士和先生的油画时这样说:“可以说今天非常火热的“写意油画”就是戴士和先生在21世纪初倡导和推动起来的”。

提到写意,美术界会联想到文人绘画。自唐宋以后文人士大夫阶层逐渐发展起来,形成文人文化和艺术,其特征是追求高雅的文化精神,抒发文人的情志和注重艺术家的个性表达。文人艺术在绘画中俗称文人画,文人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写意画风正是文人画发展到极致的体现。
而中国古代壁画,在文人画兴起之后,渐渐回归民间,尤其是元明清的壁画和士大夫阶层的文人画相比,确实不是社会的主流。但中国的民间艺人,默默用匠人之手承载着另一种文化的血脉,推动着另一种文化的发展,中国的壁画将中国文化中宏大宗教叙事,以及高超的技艺与工匠精神发扬广大。
戴士和先生的油画是中国“写意油画”的代表,展现了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文人情怀,同时戴士和先生又是中国壁画学会的会长,在他的艺术中将中国美术史中的两个极端的艺术方向,合二为一了。
关于戴士和先生写意油画的评述太多了,这里仅评述作为壁画家的戴士和和他油画中的壁画特征。

戴先生先生说:在油画界他的画被认为是最像壁画的。我认为戴士和先生的油画确实吸纳了许多壁画的语言方式:比如、多视角、多空间的表现、灵动无拘束的构图,焦点与散点透视的灵活运用,夸张的造型,平面装饰的语言等等,而更重要的是在戴先生的油画中不仅有文人画的自由孤傲与灵动,更能容下壁画家的心胸和格局。这个格局是画面外张的力度,是强烈色彩视觉的冲击,是天地之大的心胸,是无拘无束的纵情驰骋的创造力。

说到戴士和先生的壁画情怀,还要从他的两个老师谈起。侯一民先生作为他在中央美术学院的重要老师,对他影响颇深。侯一民先生对戴士和先生的影响不仅在绘画技法上,更在于使他学会了如何用眼睛去观察世界,如何用心去体悟世界。戴士和先生一生都没有离开对现实生活的具象体悟,他的象征手法、夸张的造型语言,都是来自对对象敏锐到极致的捕捉。此外侯一民先生艺术理想也潜移默化地影响戴先生,侯先生总是说:壁画之大,就是要给国家做大事。这种使命感,和历史的自觉早已浸润到戴士和先生的骨血中,所以他在追求创作的自由与个性表达之余,一有机会就希望用自己极具个性的写意手法,表现宏大的叙事,重塑别样的历史,表现艺术家心中的主旋律。

戴士和先生的另一位老师,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的梅利尼科夫先生,也是我的导师。戴士和先生虽然只在梅利尼科夫工作室高访进修一年,不过归国后其艺术风格有了较大的变化。作为梅先生的学生,我深深了解导师的教学和艺术观点,比如“先色块,后形象”的壁画式构图主张,剪影式的造型归纳法,加大对比、简化层次的壁画色彩语言,都在戴士和先生的作品中,以独特的理解方式呈现出来。梅利尼科夫先生对戴士和先生的影响不仅在艺术风格上,还有更深层的影响,或不能说是影响,更是一种艺术追求的志同道合。梅利尼科夫先生是苏联的纪念性绘画(壁画)的领军人物,但他中晚年后大量创作小型随笔作品,梅利尼科夫先生特别喜爱中国画中的写意作品,并吸收了大量技术营养。作为中国写意油画代表的戴士和先生,更从骨子里浸润了中国文人的情怀,他的油画作品中充满了个性的奔放和随性的表达,所以我每每欣赏戴士和先生的油画时,都会让我想到梅老的小型油画和纸上作品,虽然风格上天差地别,但在两位艺术家的作品还是给人一种相同的感受:那是艺术家在留给自己的空间上,创作的自由与洒脱,像在草原上脱缰的野马,纵情驰骋。

戴先生完成的真正上墙的壁画并不算多,但每件壁画,都极为与众不同。1983年戴士和先生为黄鹤楼创作的壁画《辛氏酒楼》,就呈现出另类的壁画面貌。《辛氏酒楼》极为大胆的夸张变形、空灵零散的构图、斑驳的墨色、以及枯枝、老树、怪石形成的画面怪诞的氛围,使我们联想到徐渭的大写意和八大山人翻着白眼的怪鱼。这种极具个性的文人画式的手法和语言,很难被甲方接受,黄鹤楼壁画的甲方是个例外。

《辛氏酒楼》
丙烯
武汉市黄鹤楼二层贵宾室
150x1400cm
1985年

(局部)

2008年戴士和先生在担任中国壁画学会会长期间,和侯一民先生一道,组织了北京多条地铁壁画的创作。戴士和先生创作的北京地铁四号线西苑站的两幅壁画《颐和园图卷》和《万寿山》,虽然没有了怪诞的造型,却凸显简练和巧思,再一次彰显出戴士和先生与众不同的创作思维。《颐和园图卷》完全用线造型,大到佛香阁、石舫、万寿山,小到玉兰花、 仙鹤与财神,似乎全无规律的铺陈于观者面前,像一个游客的游园日记。戴士和先生从来手不离速写本,范迪安评论说那是戴士和的日记,而这本游园日记以这样清爽的形式,铺卷开来,跃然壁上,在中国当代壁画上是绝无仅有的。 《万寿山》的构思更加奇巧:中国书法的“山”字,用三块自然山石堆砌而成,而每块山石又由无数的各种书体的“寿”字组成,壁画上寿字有大有小、有阴有阳、有疏有密,整个壁画既包含了深厚的中国文化,又利用了西方现代艺术的抽象手法。这样的巧思在中国当代壁画中实属罕见。 

《万寿山》画稿

(环境图)

2011年戴士和先生完成主题性创作:《东方欲晓—共产党早期组织的诞生》和《孙中山创立兴中会》。《东方欲晓—共产党早期组织的诞生》从画面的尺幅,到语言手法来看,戴士和先生一定是希望完成一件壁画作品。平拉开式加横竖交错的构图,排比叠嶂的组合手法、黑白交错的构成语言,简练清晰的大色块对比,都是壁画常用的手法。《孙中山创立兴中会》的壁画特征更为明显,不仅利用了壁画中常出现的多维时空构图,两面满中间空灵的对称式三联画手法,在壁画构图中也较为普遍;中间一幅的黑白分布和视角,更使我想到梅尔尼科夫先生的作品《觉醒》。但这两件主题创作,又完全不同于中国当代其他壁画创作,主要区别在于,戴士和先生可以说完全不屑不考虑甲方的意见,甚至不考虑观众的意见。在造型上他抓住人物的特点大胆地夸张表现,在语言上他追求朴拙之气,在手法上,他不求画面的面面俱到,甚至不求表面的完整,到处留下许多随意的,写生式的笔触,有些局部,用一般壁画的标准看,甚至是没有画完。应该说戴士和先生用这两件作品完成了他心中的壁画梦,这个壁画梦中没有壁画家很难摆脱的工匠般的拘谨,却处处彰显文人情怀,虽然不乏“妙”和“能”,骨子里更追求的是“逸”和“神”,也就是将文人画的最高境界“逸趣”和“神采”带到了壁画创作中。然而在今天的中国的社会环境,恐怕能将这两件作品变成真正的壁画还需要相当的努力,我想这也是我辈的心愿。

《东方欲晓—共产党早期组织的诞生》
布面油画
200x600cm
2011年
(局部)

(局部)

《孙中山创立兴中会》
油画三联画
190x400cm(全图)
2011年

《孙中山创立兴中会》局部

油画

2011年


(局部)

(局部)

戴士和先生的创作正是将壁画家的格局与抱负,与文人画的人品和艺品高度结合,无法分辨是壁中有油,还是油中现壁,总之一个优秀的艺术家,被大家关注的是那些杰出的作品,并不介意这些作品是纸上的、布上的,还是墙上的。

其实壁画本来就不是一个以材料定义的画种,所以壁画的语言也没有一定之规,戴士和先生用写意油画的手法和文人艺术的品格,丰富了壁画的语言,更加拓宽了壁画艺术的格局!

部分作品欣赏

《桌前·灯下》
布面油画
48×48cm 
1996年

《毛泽东在瑞金用过的办公桌》

布面油画 

120x120cm

 2009年

《毛泽东在瑞金用过的餐桌》
布面油画
120x120cm 
2009年
《毛泽东在延安杨家岭窑洞里的小书桌》
布面油画 
 120x120cm
 2009年

《延安宝塔山》
 布面油画 
2009

《通州塔影》
布面油画
220x100cm 
2010年

《李军》
布面油画
80x60cm
2012年

《春到圭山》

布面油画

120×120cm

2012年

《青岛市观象路旧巷》
布面油画
90×120cm 
2012年

《会泽农民诗人和他的太太》
布面油画
100×100cm
2012年

《瑶王父子》

布面油画

80×70cm

2013年

《老公安》

布面油画 

100x60cm 

2014年

《关氏七十一代》

布面油画 

110x100cm 

2014年

《广州的同行黄广怡、曹亚敏》
布面油画
110×100cm 
2014年

《旅顺美术老师与学生》
布面油画
100×120cm 
2014年

《司徒亮先生》
布面油画
100×60cm
2014年

《贡船满载回归那霸国》
布面油画
190x100cm
2014年

《开平潭江水》
布面油画
100×60cm
2014年

《立鱼干、鲜河豚》
布面油画
100×100cm 
2014年

《开平冬至》

布面油画

110×100cm 

2014年

《黑河湖畔下午》
布面油画
60x80cm 
2014年

《侨乡赤坎》
布面油画
110x100cm 
2014年

《阿勒泰山下》局部

布面油画

 120x90cm

2015

《石壕村村口》

布面油画 

80x80cm 

2015年

《南洋画家夫妇》
布面油画 
100x81cm 
2016

《泰北绿荫》
 布面油画
100x120cm
2016

《湘西雨季》
布面油画
2016年

《清迈小伙儿》
布面油画
 2016年

《马六甲麻坡巴东渔村》
布面油画
81cm×100cm
2016
《画室窗下-九联画左2》
布面油画
180x100cm
2017

《峨嵋月下—宾虹先生》

布面油画

160x100cm 

2017年

《一摞速写本》
布面油画
80x60cm 
2017年

《香港大屿山下》
布面油画 
200x140cm  
2018年

《扫地僧》
布面油画
80x80cm
2018年

《孟夏景洪》
布面油画
70x100cm
2018年

《祥云》
 布面油画
 90cmx160cm 
2018年

《安阳》

2019年

《齐白石》

2019年

《安阳》
2019

《那把伞》
布面油画
100x81.5cm 
2019年

《午后望京》
布面油画
60x60cm
2020年

《行者》中
布面油画 
80x80cm
2020年

《行者》
左布面油画
 80x40cm 
2020年

《挑花传承人王月兰》
布面油画
60x60cm
2021年

《林风眠》
布面油画
180x60cm
2022年

《文山刘刚和他的朋友》

布面油画

《宝林曹溪》
布面油画

《广东梅县阁公岭林风眠先生故居》
布面油画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