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讲】
jì jí fén diǎn yì jù qún yīng
既集坟典 亦聚群英
字形的演变及基本字义
“既”,本义是:餐毕,转身离席。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小食也。“即”与“既”不同,“即”是靠近就餐的意思。“既”在这里与后面的“亦”组成一种句式结构:“既……亦……”表示同时具有两个方面的性质或情况。
“集”,本义是:群鸟栖息在树上。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群鸟在木上也。后引申为停留。“集”在文中意思为:集合、收集。
“坟”,本义是:指比土冢更大的正式墓地,地表有碑铭。其实就是大土堆、坟堆。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墓也。《礼记》里讲:“古人墓而不坟”,人死了,埋在地下叫墓,埋下之后,为了记住墓主的位置,方便祭祀,就堆了个土堆,这个土堆叫坟。“坟”在文中意思为古代典籍名,即三坟。“三坟五典”一词最早见于《左传·昭公十二年》,楚灵王称赞左史倚相:“最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典”,本义是:古代圣贤的著作,世人可以其为依据来行事、判断。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五帝之书也。庄都说:典,大册也。”“典”就是大册,引申为鸿篇巨著、重要的文献。
这里说的“坟典”就是古代所说的“三坟”和“五典”。“三坟”是指三皇讲大道的著述。三皇即伏羲氏、神农氏和黄帝。因为当时生产力比较落后,只能用泥土制作泥板并在上面刻录三皇的教导,因为年代久远,这些都失传了。“五典”就是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言大道的书。还有“八索九丘”,“八索”可能就是八卦的前身。“九丘”应该是讲天下九州的。这些典籍现在均已失传了,现在唯一保存完整的文化典籍就是《周易》了。有些人可能会误认为这句话中的“集”是“经史子集”的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体制的最终确立,实际上是由唐初名臣魏征所编的目录,正式标注经、史、子、集四部的名称。“经”为经书,“史”为史书,“子”为先秦诸子百家著作,“集”为文集,即诗词汇编。《千字文》成书于南朝时期,所以文中“集”即为收集之意。
“亦”,本义是:人的两腋。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人之臂亦也。现在更多作副词用,是也、也是之意。在文中意思为:又、也。
“聚”,本义是:村落。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会也。邑落称为聚,现在通常称为邨、镇,北方地区的集会也是“聚”。在文中的意思为:会合、聚集。
“群”,本义是:一边吆喝,一边拿鞭驱赶,即:放牧羊群。引申为:羊群、兽群、人群。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辈也。在文中的意思为:很多、众多。
“英”,本义是:开花而不结果的草,即花。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草荣而不实者。《淮南子》里讲:“智过万人者谓之英,千人者谓之俊,百人者谓之豪,十人者谓之杰。”《礼记》里也讲了:德过千人曰英。看来,想成为英雄豪杰是多么不容易啊!“英”在文中意为:卓越,才智杰出的人。
“既集坟典,亦聚群英。”意思是:广内殿收集了古代圣贤的著作和重要的典籍文献,承明殿也聚集了众多的文武百官及杰出人才。
《千字文正讲》
《千字文》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独特的地位,被公认为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儿童启蒙识字读物,也是成人进德修业的必读之书。本书原文采用由南北朝时期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的有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精思巧构,音韵谐美,通篇以儒学伦理为纲,字里行间无不蕴含天地之道与为人处事之理。本书作者精通中国古典,讲解生动形象,文字简洁,很有可读性,无疑将推动国学的传播与普及。
齐济
齐济官方正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