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北方

有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之说

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

腊八粥香,情暖意长

腊八节,俗称“腊八” ,节期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即腊月初八),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主要习俗是"喝腊八粥",吃腊八面,泡腊八蒜。

"腊八"一词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又称"腊曰",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传说喝了这种粥以后,就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因此,腊八粥也叫“福寿粥”、“福德粥”、和“佛粥”。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故事一

传说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

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

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故事二

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传说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其名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故事三

传说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生活像腊八粥一样丰富多彩

日子像腊八粥一样甜甜蜜蜜

吃腊八粥

腊八粥又叫“七宝五味粥”。中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吃腊八蒜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农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一到腊月初八,过年的气氛一天赛过一天,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儿。

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吃腊八豆腐

腊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看起来金黄镶边,雪白内芯;闻起来喷香四溢,食欲顿生;品尝时,则觉得金边脆生生,内芯软筋筋咸中带点甜,香里裹着鲜。

腊八五味慢品人生

①腊八之甘:"好事"慢慢熬【腊八粥】

②腊八之辛:忘不了的"馋"【腊八蒜】

③腊八之酸:生活"调味剂"【腊八醋】

④腊八之苦:苦中有"希望"【吃冰】

⑤腊八之咸:包裹住"快乐"【腊八豆腐】

慢品腊八

为了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我园举行了"腊八"主题活动。腊八当天,老师们带着幼儿沉浸式体验中国传统节日习俗与特色,亲自动手制作、品尝......感受腊八的浓厚氛围。

做腊八粥

做腊八粥

做腊八粥

做腊八粥

做腊八蒜

熬炖成一锅甜蜜如意八宝粥!

加半勺甜蜜清水,用爱心之火,

拣几颗健康红枣,挑两粒幸福莲子,

称一两开心小米,抓一把吉祥花生,

腊八节

是年味的序曲、春节的序幕

暖心的活动让幼儿体验了传统民俗

严冬岁末,腊八"粥"到,美好即到

冬日的风太过冷冽,喝一碗暖粥

祈愿2024,事事"粥"全!

编辑|冯东方

审核|保教办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