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渠绕太行,精神动天下。五十多年前,林县人民用铁锤、钢钎、挖锄和簸箕等工具,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历经十年苦战,劈开了太行山,引来了漳河水,滋养了林县大地,也孕育了驰名中外的红旗渠精神。
金秋时节、橙黄橘绿。我院组织党员同志赴红旗渠干部学院开展为期三天的“弘扬红旗渠精神”专题培训。我得以近距离参观红旗渠,感受“人工天河”的宏伟壮丽,感悟红旗渠精神的历久弥新。
渠水长流,追梦不休。红旗渠的修建史让我联想到我们医院的创业发展史。37载峥嵘岁月,老一辈七院人克服万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砥砺前行,在栉风沐雨、接续奋斗中,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昔日的袖珍医院到如今的大型现代化三级甲等医院。医院规模和职工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医疗技术快速发展,不断刷新省市、乃至国内医疗技术空白,开创河南省心脏移植事业先河,手术例数位居全国前列。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今天的七院傲立中原,我为自己是一名七院人而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艰苦奋斗的七院精神激励一代代七院人铸就了不平凡的事业,也必将给予我们无穷的力量,助力我们奔向更加美好的远方。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作为青年医务工作者,自2012年加入七院大家庭以来,我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与医院同呼吸、共命运。在七院精神的指引下,在先辈的带领下,我从一名住院医师成长为副主任医师,至今已完成骨科手术2000余例。已完成颈椎管减压、椎间融合、髋膝关节置换等高精尖手术,主持开展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骨科感染CTX -M型超广谱B内酰胺酶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发表10余篇科研论文。困了就趴在桌子上睡,饿了就用泡面充饥是家常便饭;为治病救人,熬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感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患者期许的眼神、前辈们鼓励的话语。于是,浑身又充满了力量,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工作中。

  “患者至上、生命至上”这是七院文化精神血脉中的一部分。“患者给我们一份信任,我们给患者一份安康”。这种信念始终指引着我一直努力工作,服务患者,这让我在工作中逐渐得到了患者的满意和认可。曾接诊过一位近百岁的老奶奶,身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肺心病等多种基础疾病,意外导致了股骨颈骨折,多方就诊均建议保守治疗,但长期卧床容易导致褥疮、血栓、感染等并发症、同时基础疾病加重也会危及生命;患者及家属期望能有更高的生活质量,综合评估后我也曾建议保守治疗,但当看到患者期盼的眼神,在与我科主任陈治权多次探讨、研究后,为患者实施了髋关节置换术;当看到患者康复后,第一次下床走路时露出的幸福笑容,我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是七院老一辈人的风骨,而在我们骨科二病区,大家一直在传承这种风骨,前赴后继、攻坚克难,时刻牢记“传承骨科微创精髓、打造微创骨科典范”的科学理念,在广泛开展颈肩腰腿痛、四肢骨折等常规手术治疗的同时,率先推行了“内镜下股骨头坏死病灶清除+自体骨/纳米骨植骨+自体浓集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局部浸润麻醉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脊柱内镜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及腰椎减压融合;关节镜治疗肩、膝等关节病疾患”等微创特色诊疗技术,以日益精进的医疗技术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耿耿丹心,耀如赤日;铮铮硬骨,强似苍松。我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弘扬红旗渠精神,传承七院精神,不忘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不断提升医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医路向前、勇攀高峰,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和人民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邹鹏,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骨科二病区副主任医师。河南省骨科学会脊柱外科学组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委员。临床工作10余年,一直从事骨科临床及研究,对颈肩腰腿痛等脊柱疾病、创伤骨折及关节病变等骨科常见病、疑难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2018年于上海长征医院跟随袁文教授学习颈椎、胸腰椎疾病的诊断及手术治疗,顺利开展骨科复杂创伤骨折、脊柱相关疾病及关节置换等手术,疗效显著。参与省级科研课题两项,主持省级科研一项并结项,在肿瘤骨转移及骨折复杂感染抗菌药物应用等方面有前沿的研究,发表相关论文十余篇(SCI 3篇、科技核心1篇),参编专著3部。

门诊 :周二上午

电话:15981983656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VIP-3656

追梦

2024-01-16 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