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晚,拼多多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实现总营收为688.4亿,同比增长94%;净利润155.37亿,同比增长47%,净利润率22.6%。

在当前消费拉动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市场大背景下,作为国内最大的电商平台之一的拼多多,能在此时交出如此亮眼的一份三季报,如果用官方的回答是得益于消费市场加快回暖及公司今年以来全力实施的“高质量发展”战略。

但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因为在经济恢复进入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与最广泛的消费者共情,尽量满足每一位消费者的每一个需求”是市场一直以来都在探索的最大命题。

那么拼多多又是如何在高质量消费中赢得市场增长的呢?

在高质量消费洞察中

更多拼门信徒爱上“真香”好物

在正式公布三季报前,有机构预估拼多多的营收约为548.7亿元,虽然较去年同期也有所增长,但距离正确的结果还是相差了近140亿元。

造成如此大的预测缺口的原因是,有市场观点认为,今年以来的宏观经济承压等外在因素,可能会影响到消费行业和拼多多的增长幅度。

但事实却与之相反,在报告期内,从“夏季狂欢节”、“多多丰收馆”、“国货节”、“多多读书月”等系列促销活动的爆火,到期间拼多多全域消费迎来全面增长,农副产品、美妆洗护、数码家电、运动户外等类目均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国货品牌的消费热潮持续升温。

这些都无不说明了一个市场真相:消费者依然在,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依然在。所谓消费者不是不爱消费了,而是要求更高了。这个要求可能表现为对商品的功能和价格有更极致的追求;也可能是对履约能力或购物体验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消费者看中的并不只是品牌或价格或服务这些单一指标,而是整合价格优势、供给能力、服务保障、履约配送等维度的综合体验。

就比如为了引领高质量消费,拼多多选择充分发挥“多实惠”与“好服务”两大引擎的拉动效应,通过建立长效机制,提升实惠的易得性,改善优质供给的普惠性。今年9月份,拼多多投入10亿元打造资源包,联合平台30万涉农商家与全国超1000个农产区,推出的“多多丰收馆”。在通过百亿补贴后,平台对入驻“丰收馆”的米面粮油、肉禽蛋奶、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进行全面覆盖,其中既有首次补贴的新疆海鲜,也有多年来持续扶持的安庆稻米、会理石榴、黄山臭鳜鱼、洛川苹果、平和蜜柚等各地优质土特产。

9月下旬,拼多多又联合伊利、安踏、格兰仕、洋河、杏花楼等100家国货、老字号品牌开启一个多月的“国货节”大促。期间,拼多多又与央视财经合作,邀请上海制皂、361°、孔凤春、鸿星尔克等58家优质国货品牌到百亿补贴直播间“团建”,为广大网友介绍优价好物和品牌背后的故事。

在特色直播、百亿补贴及万人团等扶持资源和优质服务的带动下,拼多多用户实现消费升级的门槛与难度被不断降低,甚至每天都能享受到“可以买贵的,但不能买贵了”的大促待遇。

或许正因如此,据拼多多平台数据显示,自国货节以来,平台国货品牌尤其是日化、美妆等产品销量增长显著。其中,郁美净儿童霜单日销量增长达到230%,7.9元套餐上线不久后即售2万单;活力28的销量更是暴增了10倍以上,多款产品售罄;蜂花洗护产品单日销量最高增长了5万单。还有国货品牌表示,得益于平台引领高质量消费的举措,其过去两年实现了40倍的增长,而这一数值还在高速增长中。

可以说,拼多多正是在对消费者日益多元化需求的不断满足和坚持给消费者带来全方位好体验的过程中,才收获了越来越多“拼门”消费者们的信任,从而在需求端实现了对市场消费潜能的进一步激发和释放。

同时,也正因为国内大本营市场的稳定增长,所以拼多多又将高质量消费的触角延伸到了海外市场。

从去年9月拼多多正式推出“多多跨境”以来,拼多多通过简化出海流程、降低外贸门槛、拓宽订单渠道和助力品牌培育等一系列出海痛点关节被打通,在今年三季度末,多多跨境已经深入到了广东、浙江、山东等地的百余个制造业产业带,有力地推动中国优质制造产品进入了北美、澳洲、欧洲、亚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多多跨境每天出口包裹量超过40万个,日均货重达600吨左右,其中一半以上发往美国市场。在美国市场,上线SKU数已有200多万个品种,预计今年内能达400万个品类。

除此之外,凭借拼多多自身过去多年积累的供应链的基础,多多跨境又做了大量的创新。比如推出的“全托管”、“柔性供应”等新模式,极大降低了传统外贸型工厂的出海成本,让中国产业带的成千上万家工厂能直接面对消费者,创造自己的品牌。

又比如为了保障供给侧平稳有序作业、助力平台商家卖出更多优质好货,多多跨境自今年3月起就持续扩大仓库布局,一边增强收货能力,一边加大备货天数,提升供货能力。同时在今年“黑五”大促期间,多多跨境继续推出了价格补贴策略,努力让世界范围内的消费者都能买到百万量级的高性价比商品。

如此看来,无论是对国内还是对海外消费市场的战略布局,拼多多实践的高质量发展都是一种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发展,所以增长动能就蕴含在解决用户消费升级需求的过程中。

而很明显,现在拼多多洞察到的消费升级需求既关乎品质,也关乎价格;既是“质价比”的优化,也是消费者对优价好物的极致追求。

让技术创新持续优化供给

为高质量消费保驾护航

从客观来讲,高质量消费的前提,必然离不开供给端的不断优化,否则就是巧妇,也会难为无米之炊。所以在这方面,兼具互联网科技属性的拼多多,在践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也坚定地选择了技术创新。

从直观数据来看,第三季度,拼多多平台研发费用创下了新高,达到28.5亿元,同比增长5.5%。

再落实到实际应用来看,以助力先进技术下乡、科研成果转化以及优质农产品上行为例,拼多多在本季度再一次深度支持了第二届科技小院大赛在全国范围展开科技强农优秀案例的选拔与比拼。

在以赛促研 、以科技助力农业发展创新的过程中,今年,中国农业大学的驻扎学生协同当地农业农村局引进马铃薯良种累计1000余亩,预计能够生产优质马铃薯1500吨。其间,团队尤为注重技术的传播与实践的示范。在马铃薯生产示范试验中,他们培养了8户科技农民,并通过以点带面的技术辐射,累计将马铃薯种植技术传授给了50个农户。

而西南大学川渝柑橘科技小院群去年申报的“科技小院助推川渝柑橘产业绿色发展”项目则是获得大赛特等奖。其中,2017年成立的四川丹棱桔橙科技小院是该团队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至今,先后有五位农业高校研究生驻扎丹棱,通过与四川丹橙果业等本地龙头企业合作,为当地柑橘全产业链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当然,消费的拉动是一个长期任务,不能仅仅停留在科研阶段,更需要帮助老百姓真正看到农业创业增收的希望,让他们的生活更稳定,收入得到改善,才能真正实现了对现代化农业转型的可持续性发展。

所以在这方面,对于这些倾注了小院专家心血的丹棱桔橙等其他一系列科技农产品,拼多多在近年来都持续加大了曝光和补贴投入,努力推动科研成果从产品到“爆品”的转化,实现农特产的标准化、品牌化、数字化发展。以丹棱桔橙最具代表性的品种之一爱媛38号为例,它被更多拼单者所熟知的名字是果冻橙。在拼多多上,丹棱果冻橙几乎每个产季都稳居平台“橙子排行榜”前三,真正从根源上实现了对农产品供给端的优化和对人们高质量消费需求的有效满足。

除此之外,拼多多的“农云行动”也先后走进江苏大闸蟹、西北水果等农产地,助力当地打造更具韧性和竞争力的数字化农产带。近些年,在拼多多的助力下,各国各地甚至还诞生一大批“不爱投行爱农业,返乡卖爆大闸蟹”的90后金融硕士,“帮助村民三年卖出800万斤红薯”的85后村主任等地区“兴农人”,在乡村振兴的最前线开始发挥着关键作用。

其实回头来看,就像拼多多注意到的那样,消费是一个非常长周期、又非常稳定的过程,底层逻辑几乎从未变过,所谓的新消费、新变化无非就是根据不同的消费人群、消费习惯、消费结构和不同的基础设施等,利用其中的技术红利和平台能量来更好、更高效地交付副产品和服务。

而拼多多之所以能在高质量消费中收获远超市场预估的增长,就在于其将基础知识、新技术和深刻的市场洞察,应用到了消费场景里,并率先建立起了良好的消费体验和消费生态。这实际上也回答了“为什么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自发地成为“拼门”真香好物信徒”的关键原因。

写在最后

在一轮又一轮的消费浪潮的教育和洗礼下,现在消费早已不再是单纯地买买买,而是在演变成一种文化和社会现象,成为衡量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也就是说,现在拼多多在高质量发展中,为市场和消费者们带来更高质量消费的同时,也在有力地推动着中国经济实现复苏,在双向满足中进一步地展现了企业的社会价值。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