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潮,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中国画创作研究院研究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创作院研究员、山水画高研班导师,清华大学美院培训中心山水画高研班主讲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国际文化研究院客座教授。

山雨欲来时

——读洪潮《山魂》系列作品

文/孔晓岩
凝视着这组作品,会有一些迷茫,因为讶异于这大团的黑所带来的震撼,你难以想象,黑色多么具有力量,这是置身于世俗之外的艺术思考。你从中窥见画家的个性,低调而博大,真实而不谄媚。这与我以往看到的黑色主题绘画不同,它们丝毫不会让我觉得压抑,甚至,我的思维瞬间被打开,对大自然产生敬畏感。于是,人本身愈加显得渺小起来。
能看得出,这组作品在整个艺术馆中占有相当重的分量。我的目光触摸着墙上的每一处“黑”,感觉一种独特的语言在宣纸上完成它的使命。轻盈与厚重是一对矛盾而和谐的修辞,玄黑如墨,寂静神秘,让人产生天然的好感,墨色的浓淡富有变化,而这变化又微妙,似有处可寻,又难以追寻到根源。在枯与润的对比中,晕染的深浅中,让我身陷“墨至纯而大黑的境界。”自古时候起,人们崇尚黑色,特别是夏朝和商朝以黑为贵,黑色象征着权贵,追溯着文明的起源,《礼记》载:夏人以黑色为贵,征战用黑色的战马,王者的车马、衣服皆为黑色。可见,至夏朝以来,人们对黑色持有狂热的情感。黑色在《易经》中也被认为是天的颜色,代表天帝居住的地方。

洪潮先生感知着万物的神态,在所绘《山魂》作品中,博大的黑色哲学和超现实主义思想蕴含在里面,光明深陷于黑暗之中,又在冲破黑暗,一个包罗万象的浩荡世界展现在眼前。
这些黑是月下透着亮光的大海。伴随着潮声阵阵涌来的,是人生阅历的跌宕起伏,在暗夜里席卷了孤寂的心灵。夜晚的海是平静而暗含节奏的,像这层层叠叠的黑,浓郁中晕染着清淡,清淡中又交织着严密,在捉摸不定的色彩的回旋中,我们在思考生命的终极意义。
这些黑是山雨欲来前的平寂。苍茫的黑,凛冽的黑,飘逸的黑......黑是使者,唤醒了山上的树,山上的水,沉睡的每一处脉络。线条清晰而又朦胧,勾勒出树的原始状态。黑与山色融为一体,黑是山的魂,是山的守护者。
这些黑是巨大的山潮翻涌。闷雷滚动,带有一种阳刚的大气之美。流畅的线条,或舒缓或急促的韵律,在无数的黑色暗语的挤压之下,流淌出磅礴的气势。
大画的气势令人动容,我早已被这近处的树,远处的山所裹挟。洪潮先生的画里有宋代的美学修养,这些松树是中国山水画里比较典型的符号。源自古典的美学构图值得延续,但洪潮先生的表现手法却不同,他在进行创新,他在拒绝传统表述的捆绑,每一种线条和技法都有他自己的精神在里面,在这些黑色的回旋中,一抹白的出现,是一条通往光明的隧道,充满神性的力量。“在你那生命的源头,在你的光中,我们必得见光。”他完美的呈现了黑和白的对立,这两种色彩的碰撞让我们感觉到黎明快要来临之前,一束曙光所带来的惊喜、愉悦的氛围感。在各种情绪交汇中,在黑白之间的衔接中,作品影射了光与暗的兼容,营造了一种宏大的东方神韵。
想起某一年在皖南的山上,走过一段隧道。旧时用来抵御敌军的隧道黝黑而狭长,墙上和地下的凹凸不平,象征着一段艰难的岁月。地上的小水洼是一个个苦涩的符号,踩上去依然有沉重的回响。走了很久,终于洞见一丝幽光,直到抵达尽头,我拥抱着无限的光明。空虚、混沌、荒凉的人生写意之中,虚无感在退却,真实的感召使内心丰盈,并产生正能量,那是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激情,对自然的尊崇。
正如在《山魂》系列作品的跟前,所悟到的——何为“魂”?你要做这世上的光,做生命的真光。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