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讲】

xìng jìng qíng yì xī dòng shén pí

性静情逸 心动神疲

字形的演变及基本字义

“性”,本义是:萌生于心的本能、本质、欲求。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人之阳气性善者也。“性”是人的本性。《中庸》里讲:“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说明了儒家把道、本性及人性相联系。《中庸》又说:“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更将人性定义为自觉,若想安天下之诚,就要无限发挥人的本性。如果从实际生活的角度来看,是说个人只有在众人的合力下才能完善自己,尽己之性必须与尽人之性相结合,尊德性与重学习相结合,这体现了儒家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而“天性”一词更倾向于道家,主要指人先天具有外界难以改变的心理特性及行为趋势,即一个人出生所具有的秉性。佛教认为“性”是指事物的本质,佛性就是自性、法性,性相为一。“性”这个字看上去简单,就哲理层面不是那么容易说到位、解得清!

“静”,本义是:色彩分布适当。《说文解字》的解释为:审也。“静”字的本义现在不常用了,现多指安宁、清静、使安定等意。近些年来思静之潮涌起,人们通过各种形式寻求心灵安静大法,看上去真是嫌极了人心之恶俗、市井之熙攘,于是“打坐”“辟谷”之风甚行。其实“打坐”只是道教中一种基本修炼方式,也称“盘坐”“静坐”,佛教称为“禅坐”或“禅定”,是佛教禅宗必修的。在中华武术修炼中,打坐是一种修炼内功、涵养心性、增强毅力的途径。总括来说,这些都属于养心健身之法。若单纯追求外在形式上的安静,容易产生逃避心理,若从根本上不能参透,放下追名逐利之利己之心,就永远无法理解自然大道,更无法理解天人合一、澄明无为的安宁。若抱着名利的心遍求大师大法,试图得到一技一术,得到所谓的捷径通途,皆为妄想虚行!不请自来的循环往复只会让人更加烦躁不堪。广义的安静,都是一种忘我,一种沉醉,时间停止,得失尽无,如熟睡的婴儿,缝衣的母亲,讲台上的老师,手术台上的医生,脚手架上的工人,飞船中的字航员……无一不是安静的表现,安静就是生命中全身心的豁然再现,而不仅仅只是坐如钟,站如松,止如死水,枯木立千年

“情”,本义是:内心感受、情绪。《说文解字》的解释是:人之阴气有欲者也。《礼记·礼运》中说:“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讲得很清楚,这七者不用学就会了,可见“情”是人的本性受外界事物影响而引起的心理变化。从《说文解字》对“性”与“情”的解读就知道“性”属阳,“情”属阴,性情是人的阴阳所属,互为体用。“情”通“诚”,有真诚、真实之意。

“逸”,本义是:野兔逃脱猎捕。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失也。“逸”在此处作形容词,是闲适、安乐之意。“逸”作动词时,有隐逸、退出社会而隐居起来、释放、散失之意。

孟子的“性本善”说,苟子的“性本恶”说,向世人垂示了人类本性善恶的两面性,只有识天理,辨善恶,去恶扬善,正心诚意,才能真正使心性安静下来,才能表现出“情逸”,闲适自在油然而生

“心”,本义是: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心”字的甲骨文字形(见上图)似心的形状。心在肺之下,隔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古人以心为思维器官。《孟子》里有说:“心之官则思。”尽其心者,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天矣。”佛教各宗派也盛谈心性,禅宗提倡明心见性,宋代儒家也喜欢心性,各家说法不一,普遍认为“心性为一”。

“动”,本义是:使用体力劳作,行为。《说文解字》的解释是:作也。“动”有震动、移动、与“静”相对,作副词时,指动不动、常常等意。

“神”,本义是:神灵。《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天神引出万物者也。“神”左边一个“示”,右边一个“申”。“神”是会意字,“申”是天空中的闪电之形,古人以为闪电变化莫测、威力无比,故称之为“神”。“神”是上天以闪电的形式对万物的明示、申告。“神”作名词时,指传说中的天神,即天地万物的创造者或主宰者,泛指神灵。

“疲”,本义是,困乏,倦怠。小篆字形(见上图)像人躺在床上害病的样子。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劳也。“疲”作形容词时,有疲乏、厌倦、衰老等意。

“性静情逸,心动神疲。”这句话的意思是:保持内心清静平定,情绪就会安逸舒适,心为外物所动,精神就会疲惫困倦,指明了心情的动静表现。“性静”与“心动”;“情逸”与“神疲”;“心性”为里,“神情”为表。人的本性有六个层次: 性、情、神、心、志、意。性情构成了神,心志组成了意,性的表现为情,情的表现为神,心之所向是志,志的生发为意。《中庸》开篇就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可知“中”本身不是喜怒哀乐,而是“喜怒哀乐”的守中状态。朱熹也说:“喜怒哀乐,情也。其未发,则性也。无所偏倚,故谓之中。”以中庸的法则来调节“心性”,心动不过动,乐而不狂笑,哀而不嚎啕,否则“神”疲而倦怠!此说可否明了“心性沉静,神情闲适”之意?


《千字文正讲》

《千字文》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独特的地位,被公认为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儿童启蒙识字读物,也是成人进德修业的必读之书。本书原文采用由南北朝时期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的有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精思巧构,音韵谐美,通篇以儒学伦理为纲,字里行间无不蕴含天地之道与为人处事之理。本书作者精通中国古典,讲解生动形象,文字简洁,很有可读性,无疑将推动国学的传播与普及。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