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市是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支持发展成为中等城市的10个县(市)之一,在郑州和河南经济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今年以来,荥阳市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和郑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经济社会逐渐恢复常态化运行,但主要经济指标下行趋势明显。荥阳市广大干部群众,要继续发扬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精神,竭尽全力,推动主要经济指标步入增长区间,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一、2000年以来荥阳市经济发展成就巨大

2000年以来,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巨大变化,荥阳市委、市政府紧抓重要战略机遇期,踔厉奋发,真抓实干,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地方财力不断增加。

(一)经济发展轨迹

经济总量不断扩张,人均水平不断提高。荥阳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从2000年的63.78亿元扩张到2022年的558.8亿元,2001~2022年平均增长9.9%。人均GDP从2000年的9180元提高到2022年的76209元,2001~2022年平均增长9.1%。

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2000年,荥阳市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9.6:60.3:30.1,2022年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7:48.2:46.1,第一、二产业占比分别下降3.9,12.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上升16.0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不断跃升,城镇化率从2000年的29.09%上升到2022年的59.2%,上升了30.11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1.37个百分点。

需求规模不断扩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00年的27.01亿元上升到2022年的153.2亿元,2001~2022年平均名义增长8.2%。固定资产投资从2000年的5.4亿元大幅上升到2021年的521.4亿元,2001~2021年平均名义增长24.3%。

(二)在郑州市经济中的地位

GDP总量及人均水平。2000年,荥阳市GDP占郑州市的比重为8.8%,2022年荥阳市GDP占郑州市的比重为4.3%,下降4.5个百分点。2000年荥阳市人均GDP占郑州市的87.4%,2022年荥阳市人均GDP占郑州市的75.3%。比2000年下降12.1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2000年,荥阳市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9.6:60.3:30.1,郑州市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8:47.2:47.0,荥阳市第一、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比郑州市高3.8和13.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郑州市低16.9个百分点。2022年,荥阳市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7:48.2:46.1,郑州市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4:40.0:58.6,荥阳市第一、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比郑州市高4.3和8.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郑州市低12.5个百分点。

(三)主要经济指标在河南省县域经济的位次

2000年,荥阳市GDP在河南省县(市)中居第8位,人均GDP居第5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居第29位;2021年,荥阳市GDP在河南省县(市)中居第21位,人均GDP居第36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居第71位。2010年荥阳市城镇化率在河南省县(市)中居第14位,2022年荥阳市城镇化率居第12位,比2010年上升2个位次。

二、2023年上半年荥阳市经济运行态势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下行双重压力,荥阳市委、市政府精心谋划,统筹安排,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全市经济运行逐步恢复,不断向好的因素在逐渐累加。

(一)经济运行逐步恢复

初步核算,2023年上半年全市GDP下降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2.0%,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6.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0.7%,建筑业总产值增长12.5%,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2.5%。2023年上半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36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9.4%。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7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43.2%,比2022年上半年的38.0%提高5.2个百分点。

(二)现代农业发展提质增效

预计上半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7亿元、增长5.2%。发放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473.7万元,新建高标准农田5090亩。举办第六届黄淮麦区小麦新品种地展博览会。培育“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3家,申报省级生态农场6家。夏粮产量11.1万吨,蔬菜产量14.1万吨。畜禽产品价格保持稳定,生猪存栏4.7 万头,市场供应充足。

(三)先进制造业发展提速扩量

常态化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解决各类问题97个,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家,小微企业园建成50.2万余平方米,预计装备制造、新材料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10.1%、占比达39.8%,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5%。郑州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一期)被评定为郑州市小微企业园一星园区,郑州中车、郑煤机综机等重点企业产值保持增长。

(四)服务业平稳发展

接待游客823.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9亿元。投放商品房23.9万平方米,销售40.1万平方米。金融产业各项贷款余额424.6亿元,比年初增长8.4%。健康园区,国家中医学平台、中华文明主题乐园等项目扎实推进。交通运输业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分别增长87.0%和154.3%。
(五)创新活力持续激发

加强平台建设,中原智谷获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入驻企业10家。新增河南省专精特新企业8家、郑州市科技型企业25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1%,“四上”企业创新活动覆盖率为56.2%,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70%以上。注重人才建设,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工作,新增技能人才1.3万人、高技能人才6542人。
(六)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

持续推进放管服效改革,324项政务服务事项“免证办”,100个事项“跨省通办”,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2小时,5个社会投资低风险项目实现“当天申报、当天审批、当天拿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新增市场主体7307户,增长10.7%。 新入库“四上"企业22家。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与高新区扩区合作共建有序推进。
(七)招商引资持续扩大

新签约项目13个,签约总额356.3亿元。引进省外资金43.4亿元,进出口额5.2亿元。成功举办郑州轨道交通产业联盟第三届大会,预计全市跨境电商交易额完成10.3亿元。
(八)民生保障不断增强

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001.2万元,占年度目标任务1.1亿的50%。新增城镇就业370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919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69.8%和114.4%,均超序时进度。

荥阳市经济运行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和困难。一是主要指标负增长。荥阳市一季度GDP为142.4亿元,同比增长4.0%;上半年GDP为285.3亿元,下降1.0%。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4%,二季度下降9.49%,上半年下降2.0%。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0.4亿元,增长3.5%,二季度为37.9亿元,下降4.8%,上半年为78.2亿元,下降0.7%。二是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低于郑州市。2023年上半年,郑州市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6.6%、7.9%、0.2%、6.3%、1.8%,荥阳市分别比郑州市低7.6、9.9、16.2、7.0和21.2个百分点。三是主要经济指标低于全年目标。

三、做好荥阳市经济工作的几点思考

2023年一季度,荥阳市GDP同比增长4%,实现了开门红。但进入第二季度,主要经济指标纷纷下降,可以说荥阳市到了全力拼经济的时候了。

(一)全面准确地认识把握荥阳市经济运行态势

上半年荥阳市经济运行有亮点,如建筑业总产值实现了两位数正增长,交通运输业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双双接近翻倍。应该清醒地看到,荥阳市经济面临严峻复杂的形势,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低于目标。下半年,把荥阳市主要经济指标拉回增长区间,进而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是摆在荥阳市委、市政府和80万荥阳人民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必须加强领导、增强信心、统筹规划、综合施策,举全市之力把经济拉回增长区间。

明确荥阳市经济全面恢复常态化的总体方略

面对荥阳市经济发展面临的复杂严峻局势,必须明确全面恢复经济常态化运行的总体方略,那就是托住“底盘”、做红“基本盘”、紧盯“目标盘”。所谓托住“底盘”,就是通过第一、二、三产业的协同拉动,推动GDP这个宏观经济总量指标尽快实现正增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下降2%到正增长是重要突破口;所谓做红“基本盘”,就是在工业和服务业等产出端,消费和投资等需求端,所有关键经济指标全面实现正增长。所谓紧盯“目标盘”,就是在实现主要经济指标正增长的基础上,加倍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协同施策推动各产业全面实现正增长

第一产业方面。要抓好秋粮田间管理,夺取秋粮大丰收,通过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大豆、玉米带状综合种植等措施,实现粮食产量稳中有升。多措并举抓好生猪养殖,确保必要的出栏量,推动畜牧业稳步增长。

第二产业方面。紧抓制造业关键突破口,保持建筑业稳定增长。根据荥阳市制造业的产业布局,按照主导产业组成若干专班,一对一,点对点为企业服务。坚持分类指导。对中车四方轨道车辆、郑煤机综机设备等大型企业,要帮助解决市场、土地等方面的问题。对圣莱特空心微珠、三华科技、华晶金刚等科技型企业,要帮助其拓展发展空间,尽快做大做强。加快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选择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企业,培育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先锋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鼓励引导传统制造业的“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

第三产业方面。在交通运输、商贸流通、住宿餐饮等传统领域广泛应用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和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和混合现实技术(MR)等信息化技术,用这些技术推进第三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国内需求全面实现正增长

加快启动消费市场。7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三部委印发《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的通知,荥阳市要把这项政策用好用活,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0.7%的负增长转为正增长。学习借鉴“淄博烧烤”和“新密夜小红”模式,在饮食、旅游、服饰等特色产品方面,形成一批具有荥阳特色的网红经济。

强力推动投资止跌回升。要谋划一批关系地方发展的重大项目,唱响“上大项目,大上项目”的口号,形成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效应。在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打包启动一批投资项目,确保“能入库,能纳统”。有效启动工业和民间投资。

大力支持发展民营经济

落实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改、科工信、自然资源、环保和建设等职能部门要认真学习研究《意见》,吃透精神,确保把每一条措施在荥阳市落到实处。优化营商环境,提振民营经济信心。要为民营企业提供贴身服务,一对一服务,帮助民营企业推销产品,扩大经营,解决民营企业遇到的疑难问题。千方百计启动民间投资,促进民营经济投资增速回升,既为推动固定资产投资恢复增长,也为未来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推动房地产业平稳有序发展

要对现有房地产项目进行全面排查,坚持分类指导。把“保交楼”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事,挑选最容易“交楼”的项目破局,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逐项目推进。调整优化个人住房贷款银行面签、资料收取、贷款审批、权证办理等流程。建立健全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强化信息互联互通,实现“交房即办证”。加大住房公积金支持力度。优化住房公积金贷款办理程序。

开源节流竭尽全力保基本民生

在财政收入大幅度下降、支出增长刚性的条件下,财政收支压力陡增。要开源,强化征管力度,把应收的税,应该征收的基金、罚没收上来,同时要防止收过头税。要节流,树立长期过紧日子的思想,坚决把不该有的开支降下来。要保基本民生,确保中小学教师工资按月足额发放,确保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账户资金运行安全。

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成立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同志任指挥长,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任副指挥长,职能部门业务骨干任成员的工作专班,统一调度,靠前指挥。综合经济部门要认真测算、协同发力。各级公务员、事业单位干部、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农村两委组成人员等公职人员,都要把发展经济作为检验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标准,躬身入局,重心下移,为发展经济殚精竭虑,为企业纾困解难。

2023年8月31日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