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传清华大学教授,也是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前司长王文湛认为:20万顶尖留美生不回国!是我们爱国教育不够深入。
据悉,王文湛在一段演讲中指出,国内顶级985高校当中,大约有20万留学生留在美国不回来了,美国的四大科学院,有上百位华人院士,美国排名前八的学校,有几百位华人教授。王文湛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爱国教育不够深入,所以他提出,应该切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王文湛教授的发言引起很多人的关注。但也有人持不同见解,如另外一位清华教授就表示,清华学生不需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因为爱国本来应该是自发的,不需要教育。清华的两位教授给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诚然,正如很多网友认为的那样,爱国主义教育极为重要。“难道孩子生下来就知道爱国吗?都是因为教育过之后才懂得爱国,如果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这个时代的孩子来说,很难有非常深刻的爱国情怀。”
也有网友指出:“即便是生活在和平年代,也应该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因为人才才是国家发展最宝贵的资源,人才的流失对国家来说将会是一笔巨大的损失。”
可是,对爱国主义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的理解,不可以简单化,更不可以绝对化。王文湛的观点有失偏颇,明显站不住脚。
首先要明确,不能认为“20万顶尖留美生不回国”,就是不爱国。这是一个早就取得一致认识的问题。爱国的方式是多样的,学成回国自然是爱国的表现,留在国外从事科研或其他工作,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中国人独到的贡献,同样是爱国;他们中不少人,以多种多样的方式报效祖国,同样是爱国的表现,同样应该受到理解和尊重。这方面的例子是很多的。
还有一点至关重要。就是常识告诉人们,培养爱国主义,单靠教育是远远不够的,甚至不是最重要的。真正的爱国主义,不是靠教育灌输,而是靠体验靠感受。要让我国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自幼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一定要重视教育,使他们了解我们这个国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光明的前景,了解今日之中国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同样需要千千万万后来者为之奋斗和奉献。但是,教育不是万能的,有时甚至是苍白无力的。一旦孩子由小变大,成年了,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就有了辨别是非真伪的能力。这时,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的获得,就主要不是再靠所谓“深入”的教育灌输,而是源之切身的体验和感觉。当他们看到和感到国家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社会秩序不断优化、法制环境不断改进,他们会发自内心地认同课堂上、教科书上关于爱国主义的说辞。这不单是爱国主义“教育深入”的成果,更恰恰是理论与实际比较接近和吻合的结果。
但也可能出现另一番景象。如果他们(主要是大、中学生)的父辈辛辛苦苦打工,仍难以养家糊口,甚至正常就业也难以维系;如果他们的家人被城管、农管粗暴无理对待,没有说理的地方,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如果他们的家庭房产被强拆强占,诉求无人搭理、信访遭到围堵乃至于状告无门;如果他们的家人或亲朋被过度防疫中伤,深夜被破门而入者强行带走,有病不能就医,行动没有自由;等等。此类情况下,他们会怎么想呢?也许,他们对家和国、个人和社会、民众与政府关系的理解,会有新的角度和感受;也许,他们会对早已耳熟能详甚至已经烂熟于心的爱国主义大道理产生怀疑。显然,这种情况下,强化爱国主义,关键就不是什么“爱国教育”深入不深入的问题,而是要突出解决现实存在的影响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的实际问题。
回到本文的话题上来。为了改变“顶尖留美生不回国”的现象,“切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必要的,但更加必要,甚至更加紧迫的,是改进我们的工作,克服存在的问题,消除人们的疑虑,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说服力。
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防止偏离这个中心的各种干扰、特别是日益猖獗的形式主义的干扰。要切实加强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关切,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要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切实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解决一些地方事实上存在的权大于法的问题,增强人们的安全感;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使民众能吃上安全食品,饮上安全水,能呼吸新鲜空气,提高人们的幸福感;要加大反腐倡廉力度,特别是解决防腐前置制度缺失、贪腐现象屡禁不止的难题,增强先进制度的优越感。
真正的爱国主义,不是教育出来的,更不是宣传出来的。实话实说,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是“教育”不深入,而是“教育”空对空,没有说服力。从这个意义上,少一些“主义”,多研究和解决些问题,才是正理,才是王道。
2023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