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昌,1954年生于浙江宁波。

1982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

1991年作品《西游记》、《三言二拍》

入选第五届全国连环画展分获套书一、二等奖。

1994年作品《儒林外史》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

1997年作品《千秋》入选第四届全国体育美展。

......

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教研室主任,

上海焱黄书画院院长,

上海逸仙画院艺术顾问,

蒲松龄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

国家一级美术师。

印象聊斋之一

我画《聊斋志异》
文-朱新昌
蒲松龄先生一直是我十分敬仰的文学家,他的《聊斋志异》也是我最喜欢的文学作品之一。自己一直有用国画形式去表现《聊斋志异》的想法。用了两年的时间创作了120幅中国画,应该说这样比较有系统的以中国画表现形式涉足《聊斋志异》题材,在国内还是首次。

印象聊斋之二

时代的隔阂,文学语言和绘画语言的转换,这些问题在创作初期也令自己一度陷入困境。画了十几张后,总是心里不踏实,感觉不对。于是放下了画笔“沉入”到了蒲松龄的故乡,拜谒了蒲松龄的陵墓,多次参观了蒲松龄纪念馆,与当地的农民喝酒聊天,听他们讲神怪故事,从他们身上寻找三百年前蒲松龄的风度和身影,感受那里的山山水水和一草一木。回来后再创作,状态就不一样了,尤其是觉得多了一份责任感和敬畏感。香也烧了,拜也拜了,再画不好,蒲松龄老先生半夜可要找上门来了。

侠女

古雅、飘逸、妍美,是我在创作这部作品时追求的基调。既要有对传统的继承,也要体现时代的特色。具体表现上我吸取了民间绘画的造型和色彩,在构图上适当采用了些西方构成和对空间的处理,画面强调一定的装饰性和平面感。因画幅不是很大,所以我没有过分地去刻画细部,并且有意淡化了人物表情而注重画面的整体效果,力求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向整体,希望能从整体透出的气氛中体会到人物的情感,从而使作品显得更为深沉含蓄一些。尽管主要是根据故事情节而绘成的画面,但我还是坚持把注意力放在绘画的表现方面,尽可能使作品不要成为文字的图解,而力求再创造。

120幅《聊斋志异》国画创作,对我是一次挑战和历炼,有好友问我在二年的《聊斋志异》创作中是否碰到过诡异的事情,仔细回想一下,还真没有。

伍秋月

王桂庵

崂山道士

画皮

阿宝

花姑子

公孙九娘

彭海秋


佟客


偷桃

来源:海上水墨画院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