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山》 篆刻 6.5cmx6.3cm 2018年
曾有采访过骆芃芃的同事评价,她是个静谧且温和的人。但我看她的作品,却有着男子汉般的力道、稚拙和奔放。几十年来她治印2万多方,业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神刀女”、篆刻大家!骆芃芃本是个自由旷达的人,作品中的一刀一划是她内心最真实的表达。大抵由于院长身份的缘故,需要缜密周全的思考,因而工作中的她,总是内敛又稳重。为了篆刻专业,为了篆刻艺术院的发展与建设,骆芃芃放弃了很多。她的爱好,她的生活,都抵不过心中“责任”二字。
在洒脱的背后,骆芃芃有着一种韧劲和执着。就像37年前,她凭借着沉稳的态度,在30多名应选者中脱颖而出,从一名“业余选手”变为荣宝斋“专业队员”一样。如今的她,也因为强烈的使命感,从一名醉心于篆刻艺术的艺术家,转身为统揽篆刻艺术院全局的当家人。
为了静心处理篆刻院的大小事务,骆芃芃很少有私人的时间,她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这份由喜爱而生发出责任感的工作中。有时候站在窗前,回想曾经的生活都去了哪里,她竟会有热泪盈眶的冲动。但她明白,如果想做好、做成一件事,就必须舍弃很多东西。“人心中总是有杆秤的,孰重孰轻,只有自己最清楚。”
《广艺八十》 篆刻 2018年
如果说从1980年到1993年在荣宝斋工作期间是骆芃芃的创作性实践期,那么自1993年到2005年,她在荣宝斋出版社从事编辑编审工作的十多年,便是一个将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性总结的重要阶段。2005年,骆芃芃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研究中心。次年,将中国篆刻艺术研究中心升级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并担任常务副院长。在与篆刻院共同成长的10多年间,她将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开始更加宏观地考虑问题。从“小我”走向了“大我”。
《人和》 篆刻 2017年
2006年6月16日,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成立。无论是做常务副院长的7年,还是从2013年开始接任院长一职,从进入篆刻艺术院的那一天开始,尽管既是管理人员同时又是创作人员,但骆芃芃几乎天天到院里上班。在她看来,如果真心对本职尽责,是不需要任何外力监督的。“你尽心于自己的工作,连着三天不眠不休,也会把这件事做好。反之,不管多么严格的考勤制度,你坐在岗位上,也不过是个空洞的躯壳罢了。”
《行天下之大道》 篆刻 2018年
在入主篆刻艺术院之前,骆芃芃是一位痴迷于篆刻艺术,只为自己的作品能够尽善尽美而心无旁骛的艺术青年。但当身份转换之后,她满脑子想的就是一件事,如何把篆刻艺术院做大做强,怎样才能让篆刻艺术的理论研究和创作内容紧跟时代步伐。渐渐地,骆芃芃发现自己的思维习惯都发生了改变——“这件事是否有利于篆刻艺术的发展?”“这样的安排会不会影响院内的建设?”她像是母亲呵护子女般守护着篆刻艺术院,陪伴着它经历了从诞生到发展再到壮大的每一天。如今,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已经从襁褓中的婴儿成长为了翩翩少年。采访中,骆芃芃感慨地说:“11年来,一种格局的建立很不容易。‘艺术没有大小之分。’秉承着这样的理念,中国艺术研究院对于中国篆刻艺术院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关心。中国篆刻艺术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文旅部及中国艺术研究院领导的关怀和重视下,终于掀开了历史性的新一页。”
《天池》 篆刻 2017年
早在200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讨论通过在研究生院设立了中国第一个篆刻艺术硕士研究生点,这是篆刻作为独立学科建设的唯一一个硕士点,大有开天辟地的里程碑式意义。至今已培养出包括研究生课程班学员在内的艺术硕士和普通硕士100多名,使我国专业篆刻队伍得到了高质量的壮大和拓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7年后,又设置了中国第一个篆刻艺术博士点,2016年开始招收第一批篆刻艺术博士生。骆芃芃也因此成为了中国第一个篆刻艺术硕士研究生导师及博士研究生导师。这些标志性事件,无论对于骆芃芃本人,还是对于中国篆刻艺术而言,都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松花江》 篆刻 2018年
骆芃芃表示,装点公共空间、美化生活是篆刻艺术在“美育”中一个重要的功能。公共空间艺术化是时代发展的进程,这个过程正逐渐到来。
“篆刻艺术不能仅着眼于枣粟之小的印面。在刀石之外,还有一个大篆刻、大文化的天地。”在骆芃芃看来,一个真正的篆刻家是文化的传承者、创造者,更是精神的劳动者。创新的本质,是“对传统价值的重估”。“传承不是复制,不是一成不变地将老祖宗的东西拷贝下来。修复和复制都不是篆刻的归宿,完美的篆刻艺术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
《兼爱》 篆刻 2018年
让篆刻的展陈成为装置艺术,与茶文化、书斋文化、园林文化融汇贯通,浑然一体,令观众在其中得到清新、纯粹、深邃的精神享受,是骆芃芃自2006年起就逐渐形成的创新思路。2008年她策划并举办的“金石永寿”—中国第一届寿山石篆刻艺术展和2009年的“江山多娇”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篆刻艺术展以超前的设计理念和展示手法将篆刻艺术的展览展示方式带入了一个新时代!
2008年,骆芃芃将“中国篆刻”成功申报联合国并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项目申报负责人 ,她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为了传承和普及篆刻艺术,她策划并组织举办了“大美篆刻”走向生活中的篆刻艺术展等。一个月间,在恭王府迎来了50多万观众。为了让中国篆刻艺术走向世界 ,她在欧洲中国文化讲堂连续举办篆刻讲座,在国新办和外交部于海外举行的国事活动上刻制中国印作为主题标识,使中国篆刻在国家重大外交领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如今 ,骆芃芃正在以饱满的创作热情,精湛超群的艺术造诣 孜孜不倦地镌着带有新时代印迹的篆刻作品,不断地从高原走向高峰!
《德不孤必有邻》 篆刻 2018年
骆芃芃,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学位)委员会委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女书法家委员会副主任,西泠印社理事。中华茶人联谊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
艺术荟萃
艺术正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