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组织变革继续推进。
6月20日,阿里巴巴控股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通过全员信宣布,1+6+N的全新业务集群基本成型,各业务集团董事会已开始运行,多个业务的上市和融资计划也已开展,控股集团将主要承担创新孵化大本营角色,整个阿里巴巴正以全新姿态奔向未来。
同时,张勇也宣布,将于今年9月10日卸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职务。张勇此后将专职担任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专注阿里云的发展。
成立24年来,阿里巴巴的每一次组织架构调整,都是一次对自身的革命,也是对超大型公司如何更好治理的又一次重要探索。如果这条路行得通,可能产生“组织一变天地宽”的效果,也将为阿里带来更大的发展契机。
从1+6+N到换帅,阿里巴巴大刀阔斧的变革后,也将开启全新征程。
01
蔡崇信、吴泳铭接班,控股集团将成为“创新孵化器”
张勇卸任后,接棒的是两位熟悉的面孔。
蔡崇信对于资本市场的熟悉和深厚积淀。蔡崇信现任阿里集团执行副主席,在阿里巴巴诞生、发展历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从1999年公司成立到2013年,他担任了集团的CFO,并在2014年带领公司在纽约上市,之后负责战略投资工作。
他的全球化经验和对宏观环境的洞察,对于阿里巴巴进一步推进国际化是有力的支撑;他对阿里巴巴发展历程的充分了解,对战略方向的把握以及对文化的传承,将会在未来帮助阿里集团持续发展。
吴泳铭则有着深厚的技术背景,曾担任过B2B、淘宝、支付宝等多个重要业务的首席技术官,领导构建了相关业务的底层技术架构;带领创建了集团的核心业务阿里妈妈平台,创新孵化了手机淘宝推动了集团的无线化,在公司内有极强的号召力。他多年来始终跟进全球前沿技术趋势发展,将进一步开阔阿里的技术视野,探索以前沿技术为发展引擎的全新方向。
除此以外,蔡崇信和吴泳铭都有多年投资及企业培育经验,成功培育了大量具有独特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产品和企业。未来,阿里控股集团将成为面向未来的创新孵化器,探索、发现、孵化、培育更多创新业务,重构公司发展形态和想象力空间。
从3月到现在,阿里巴巴正在进行24年以来最大的一次组织架构调整。在阿里巴巴集团之下,“一拆六”设立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国际数字商业、菜鸟、大文娱等6大业务集团和多家业务公司。具备条件的业务集团和公司,都有独立融资和上市的可能性。阿里巴巴集团则将全面实行控股公司管理。
1个月前的财报会上,阿里巴巴调整有了进一步的更新,宣布集团董事会已批准阿里国际数字商业寻求对外融资,以及菜鸟和盒马的上市计划。云智能集团计划引进战略投资,并以股东派息的方式对其分拆,实现其独立上市。
此后,张勇将作为阿里云总裁,继续提升阿里云的行业竞争力与全球竞争力,让阿里云为各行业尤其中小企业的数智化升级提供更优质安全便捷的基础服务。
02
历数阿里重要调整
历数阿里巴巴历史上的几次重要组织架构调整,可以发现,不论是筚路蓝路,还是高速发展时期,阿里从不满足于当下的成绩,而是坚持顺时而动,每次变革带来了集团快速发展,让阿里变得更好。
2012年是阿里组织架构调整的重大一年,正式成立七大事业群(淘宝、阿里云、一淘网、天猫,聚划算、国际业务和小企业业务),事业群总裁直接向马云汇报,也被称为阿里历史上的“七剑下天山”。这一年,B2B 事业群完成私有化, 雅虎回购协议达成,为阿里集团日后上市做准备。
2012-2014年之间,阿里又将7大事业群拆分为25个事业部,采取总裁负责制。马云曾评价这次组织架构调整为“阿里13年来最艰难的一次组织、文化变革”。2014年,阿里宣布All in 移动端,张勇担任移动端负责人。
这次阿里的组织自我变革,是应对京东、唯品会在内的外界激烈竞争的重要举措,并通过重新配置资源,化解矛盾,给与年轻人晋升空间。
这次调整也为阿里巴巴集团第一次任命接班人做了准备工作。2014年5月马云卸任CEO,陆兆禧接任;9月张勇被任命为集团COO。
2015-2018年间,阿里巴巴处在高速发展期。阿里也革新式地设立了中台事业群,目的是组织结构从“树状”变为更灵动的“大中台、小前台”的“网状”结构。张建锋担负“中台”,兼具技术、商业背景,集团总构架师。而搜索、共享、数据、产品部,以及闲鱼、淘宝头条等创新业务成为小前台,打破树状结构,更加敏捷。
后续在各大院校的企业管理课上,“企业是否该设置中台”被当做管理学经典问题被多次讨论。无论如何,中台式的组织结构避免了不同业务对应不同基础能力的重复建设,也为持续创新提供基础。
2019年,阿里从“数字经济体”出发推出三大战略,聚焦全球化、内需、大数据和云计算。并以此为核心宣布新组织升级结果:蒋凡、胡晓明、程立等一批青年领导层进一步晋升,阿里在集团技术、电商广告,以及新零售等领域也进一步融合发展。
2020年末至2021年末,张勇又进行了几次架构调整,将“中台战略”转为“多元化治理”,核心聚焦“敏捷”二字,其中要求业务一号位要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业务总裁要承担起小CEO的职能,分管业务也要管理财务、法务、人力、公关等。
2021年底,张勇任命戴珊、张建锋、俞永福和蒋凡分别掌管中国数字商业、云与科技、生活服务和海外数字商业四大板块。2022年,张勇担任阿里云智能总裁。
24年,从一家小公司到市值万亿的全球互联网巨头,阿里的多次组织架构调整中,从保证业务快速发展,做大做强,再到成长为一定体量后,消除内部沟通的隔阂,拆掉业务发展”门板”,做得更小更敏捷,阿里的每一次调整,都可以称为企业管理专业的研究对象。
03
顺时而变,自我驱动革新,阿里要做探路者
张勇担任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控股集团董事会主席的7年多时间里,阿里从中台战略到多元化治理的理念落地和进化,历次阿里组织变革中可以洞察到,阿里巴巴管理层在克服大公司的弊病,并不断让组织更能够顺势而为,破局发展。
1+6+N的组织架构调整,就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公司主动变小变敏捷,是阿里巴巴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又领先于时代的选择。
早在2020年,张勇就在内部多次提出,以阿里的体量和复杂程度,任何一刀切的策略都是极其有害的。为此,他在阿里推行了多元治理结构下的经营责任制。简而言之,每个业务按照自己独立的经营策略跑起来,自己决策,自己承担责任,而不是“缺资源,问集团要,做市场决策,听集团的。”
在2021年成立四个业务板块时,张勇也曾在站内信中表示,让组织变敏捷,让决策链路变短,让响应变快,是变革的初衷和根本目的。2023年,张勇决定将这家公司带向投资控股公司,这是一种在中国互联网至今还没有出现过的全新组织形态。
2023年被称为第四次科技革命前夜,传统电商平台和电商公司要解决的已经不只是效率问题,业务创新已经是逼在眼前的机器人客服,AI美工,人工智能文案即将夺走许多人的饭碗。创新需要更好的环境,要想在公司内部产生颠覆式创新,必须让业务单元实现完全的灵活自主,同时又要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持。
“敏捷组织”是大公司的解药,也会推动公司变得更小,但更灵活和创新。可以预见,张勇卸任后,“敏捷组织”理念将会继续推进实践。但对于张勇来说,正在进行中的变革不失为一种魄力。
张勇的责任并没有减轻,面对大模型代表的人工智能时代,阿里云即将迎来全新的历史机遇。在5月的财报业绩电话会上,张勇表示,由于人工智能应用对算力需求的指数级增长,这是阿里云的巨大机会。除此之外,还包括基于大模型开发新产品的机会。
对于有着“造风者”之称的张勇来说,让阿里云逆风飞扬,是挑战也是机遇。
作者|安舆
编辑|胡展嘉
运营|陈佳慧
出品|零态LT(ID:LingTai_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