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猛仁,1959年6月生于河南扶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原理事,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原理事,河南省文联委员,河南省散文诗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口市书法家协会终身名誉主席,周口师范学院兼职教授,希腊文学艺术与科学学院外籍院士。书法艺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书法》“书苑撷英”、《中国书法》“书坛中青年”专题介绍。先后随中国文联书画家代表团、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代表团在法国巴黎、加拿大蒙特利尔举办书展。应邀出访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书法艺术交流。作品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中国书协会员优秀作品展、第二十三回中日书法家自作诗书展、中韩书法家作品大展等。2007年获“中国当代优秀散文诗作家”称号,曾获2013、2015年度《莽原》文学奖,2013、2014《诗歌月刊》年度诗歌奖,2017年度(第十一届)中国散文诗天马奖,第十八届黎巴嫩国际文学奖,第六届中国当代诗歌奖。有作品发表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诗刊》《星星》等专业期刊,有部分作品被译成英语、意大利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泰米尔语、日语、韩语、希腊语、俄语、荷兰语等。著有《养拙堂文存》(九卷)、《平原书》、《平原歌者》、《平原善辞》等。
采访者:李俊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开封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受访者:王猛仁(著名书法家、散文诗作家)
李俊功:王先生,您是何时走上书法创作道路的?
王猛仁:确切地说,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认识“书法”二字,得益于在连队办板报、办墙报时的那一段经历。同时,得益于无锡解放军301医院一离休老干部的现场示范,我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应该是冷绍志先生。当时,看到他眉宇之间和气蔼然,书写安稳自如,笔端生辉,很是享受。在医院“静养”的两个月里,虽然非得拊循,冷老未给我亲授用笔、用墨和间架结构的“秘笈”,却以茂异天姿培养了我的学书兴趣,现在想来,印象十分深刻。也正是这个阶段,日益月滋,坚定了我学习书法的信念。1982年退伍回乡后,在乡文化站工作的三年有限时光里,心会神凝,沉浸书海,如鱼得水。之后,我的写字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书法求索之道。
李俊功:您的书法起步于何帖何碑?习学书法、秉承书道有何诀窍?
王猛仁:我是从隶书起步的。隶书启蒙于《曹全碑》《乙瑛碑》等。刚开始认知谫陋,只是喜欢它的工整秀丽,习练一段后,进而临习《石门颂》。《石门颂》是东汉隶书摩崖石刻的典型代表,它的艺术特点,浑厚、苍润、劲挺、古拙,有姿有色,有密有疏,挥洒自如,奇趣跌宕,这是《石门颂》留给我的最初印象。不久便开始学习秦汉简和《武威汉简》。这时,我已在河南美术出版社《青少年书法》编辑部帮助工作,字外汲取营养,字内裒撮精华,随着视野的扩大,知识的吸纳与提高,我对二王法帖渐渐喜欢,并反复揣摩。加之特殊的工作环境,我的书法学习循规入矩,笔墨舒张,也正是这样的机会,刻苦痴求,胸纳万壑,化古为我,渐登丘峰,让我有了登堂入室的书法锻炼。
李俊功:哪些古今大家对您的书法创作印象深影响大?
王猛仁:汲古鉴今,推陈出新,我始终奉为圭臬,古之大家繁夥,皆我所师法之圣手,现代书坛诸前辈,吾平生厚交,亦友亦师,让我见识了他们卓尔不群、我行我素的艺术风采,如沈鹏、欧阳中石、王学仲、李铎等,都是当代有着很高的文化修养和深厚的传统艺术功底,“集古终能自立家”的大成者,他们诗词书画无一不精,都是在传统书法上下过真功夫,下过苦功夫的书坛翘楚,一代大师。一个人,如果没有所谓的异禀天赋和真金熔炼,怕是很难在一个专业领域真正有所收获和建树。应该说,这些耆老硕儒的人品道德文章和书风书貌及书学精神,对于出生于五十年代末的我来说,影响很大。我目前的书法面貌,有时枯笔略多,有时离时风较近,有时起笔与收笔方圆兼用,即横则正,竖则直,收放自如,骨力内存,偶尔亦见二王、觉斯笔意,意趣兼顾,形态各异,依稀可见北碑及崖刻的痕迹。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在深研名帖名碑及名贤的时候,也在谙究他们身上“笔力可扛鼎”的文人风骨和艺术雅韵,总能感觉他们一直在左右着我,濡染着我,融炼着我。
李俊功:学习书法必须四体皆能吗?
王猛仁:一个人一生的精力是有限的,让一位习书者以超然的心态对待书法,甚至完全脱离了生活中的功利观念,是难以做到的。唯能做到,方显可贵。一个人坚持临池,专注于碑帖的学习与研究,不涉其他,忘我而侃尔,均能达到背临意临之烂熟,这个是必须做到的。以楷入行,以隶入草,以行入隶、入篆,融会贯通,植根博厚,旁及诸体,无一不可与书法融通,最后均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如果一生只认准一种字体,不离左右,这不是宽博的成功型书法家,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硕谋具备的艺术大家。尚韵尚静尚雅,是当今书家的崇高境界,如果一个人选准两三种书体,当能精修,倍以穷究,并将自己的思想观念、审美判断融入到创作的探索中,明经博览,才能创作出沉稳雅致、灵巧飞动、藏秀于内的不朽之作。我依循三种以上的艺术风格作为参照,并付之于文德的修为,付之于积极的书道实践。追求书外之功,追求诗书双佳,品艺并茂,做到黼黻文章,悦人耳目,相信这是书法雅俗之关键所在,相信这是书艺高下之分野所在。
李俊功:请问王先生,您退休之后诗书两翼,心手双畅,其动力来自何处?
王猛仁:“志洁行芳者,人皆慕之。”六十岁后,人应该回归自然,心地应如田园情致,怡然自乐,对人对事,不急不躁,如小桥细水般汩汩流淌。晨入烟岚,晚观夕阳,凉风吹来,白发舞动,笑声如歌,人生如此美好,心中顿生快慰。亲近自然,关爱人生,这就是我的退休生活,这就是我未来依然享受的生活。退休近五年来,以此自娱,生活赖以充实、自由,这大概比博弈还技高一筹吧!我平日有两大爱好,书法与诗歌。一半室内,一半室外,乐此不疲,老而弥笃。曾撰一联:“晨起品茶起诗意,午后酌酒醉墨香。”有诗有书,有酒有茶,自得之乐,跃然纸上。在艺术的跋涉与求索中,我的确尝到了诗书相伴、茶酒并行、神侣仙游的乐趣。比之单纯的功利性社会应酬,多了文化内蕴,多了清奇雅致。这其间有不虞之誉,也有求全之失,有心缘之怡悦,有安谧之甘醴,也有片刻的空寂和踏道崚嶒的苦辛,敷呈于此,虽辞冗而因时播芳猷,乃心静定矣。
李俊功:您的似隶似篆的书体为何独占一格,源流何在?
王猛仁:如果着眼于文字的发展源流,从篆书启蒙,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篆书的文字结构复杂,识别不易,故从篆起步者寥寥无几。近人习篆者,多从石鼓文入手,其结体接近秦篆,而且保留金文的意态较多,古朴浑成,而没有小篆的框架束缚。邓石如、吴昌硕的篆书对后人影响较大,开宗立派,成就显赫,实可谓集秦汉篆之大成。学篆绝不能止步于邓、吴,而应放宽视野,向汉隶、简帛、先秦书、金、甲拓展,提倡各种书体之渗透,则远路宽坦,富有春秋。我的篆隶作品就借鉴了古人的长处,即借鉴了秦诏版、汉篆、汉碑额、秦瓦当等优点,涵泳贯通,让平淡无奇的书写和书法的视觉美感,有了新的突破。白贲无咎,书风成否,自待后人定论。
李俊功:请问王先生,您诸体多能,行草见佳,您的行草是如何形成自己的独立个性的?
王猛仁:在书法源远流长的发展史上,各种书体的产生、发展,总是与其赖以生存的土地和赖以滋生的母体犬牙交错,很难界定其产生的确切年代。众所周知,今草起源于章草,而章草又是由隶书发展而来。汉末的蔡邕说:“昔秦之时,诸侯争长,简檄相传,望烽走驿,以篆隶之难,不能救速,遂作赴急之书盖今草书是也。”如今,一大批秦汉时代的简牍帛书出土,笔迹清晰,年代明确,为我们研究草书提供了有利依据。我认为草书是书法诸体中最为精微的一种书体,所以古人有“匆匆不暇草书”的命题。通晓草书,不写错字,是学习书法的先决条件,也是习草的重要阶段。在此期间,我学习过章草,临写过《千字文》,学过《怀素自叙帖》,这些草书法帖,结体平正,妙趣天成,容易入手,收获甚多。回头再临其他,标尺古人,不薄今人,比如于右任、王铎的行书,便感同身受,有滋有味,不可自拔也。其实,在学习中,任何碑帖都有其艺术法则,点画皆有旨归,如果认识于斯,就会不再认为风格独立,野性难驯了,只觉得十分亲切,十分可爱。一旦思想观念有了更新,得心便易措置。这就是我写行草的感悟,也是借此步入草书殿堂的唯一路径。
李俊功:艺术林林总总,王先生如何在未来的诗书道路上走向宏阔?
王猛仁:一个人的晚年,能细致地精致地毫无做作毫不张扬地挖掘着艺术的美,享受着美的欣喜与欢悦,将一份润物无声的美传达给读者,让人为之感动,为之润化,这才是最有意义的。有诗有书的生活固然重要,有情有义的生活更加盛美。我的书法是手慕心追随心造境而成,我的诗歌是营造意境诗性厚集方得。艺术的殿堂要靠一代一代人去营造,艺术的光辉要靠一代一代人去烨耀。现在聊以自慰的是,在对我晚年生活的状况省察后,自认为在书法与诗歌学习上活力足够,思维省察,自我肯定。曾有他人与我调侃,谓我愈老名气愈大,我不以为忤,反而为之高情满怀,踌躇满志。名气大不该是贬义,而应是老年人劲拔向上的动力。我可以这样说,我温暖地爱着这个世界,真切朴实,朝气勃勃,绚丽浪漫。而这一切,又和我的心性十分契合,我会向着这个美好的前景,悠然朝前,不懈不怠。
李俊功:面对如今的书坛现状,王先生有自己的诉求吗?
王猛仁:事实证明,凡是建立在思想与艺术之上的作品,才是真正的艺术作品。无论书法、绘画、雕塑、戏曲等等,没有一样伟大的作品,不是闪耀着思想光芒、充满哲理的作品,它会穿越时空,并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独特的学术性,使其站在了历史之“经”和当代之“纬”的时代高度,成为有眼光的艺术欣赏者竞相开采的丰富矿藏。时下,尘世纷扰,世事摇曳,一些人为了捞取官名,攫取财富,以书法为幌子,沽名钓誉,人格低下。他们不临帖,不读书,下笔无由,任笔涂抹,低俗至极,让神圣而又洁净的艺术界,成了藏污纳垢之地。以书入画,墨色生动;以诗入书,笔致不俗且清气盎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脱却尘俗之浊,丘壑内营。”此乃真君子大艺术家是也。
李俊功:作为一名书法家,胸襟、视野、境界,包括文化储备、内心醇化、高迈认知,决定着一个人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格调,您认为呢?
王猛仁:如今的艺术院校、专业团体和不少艺术研究机构,多开设了专业课程培训,从书法硕士到书法博士,一应俱有。这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不少对书法专业系统的研究和丰富的实践,以及有了对书法独到的见解、感悟和深层研究,可谓人才济济,春天向好。但书法贵在坚守,贵在天真流荡。精到的书法应该是字字珠玑,比如精到丰富的笔法,奇正相间的字法,多变的墨法,自然天成的章法以及传递真善美之正能量的审美追求。欣赏一幅好的书法作品,那朴拙中蕴含的线条,还有那任性的、韧劲的张力感和灵动感,让人顿觉神清气爽,奇趣无穷。笔墨当随时代,也就是说,要把我们时代的生活气息跟个人的艺术成就、美学追求融合在一起。很多人写了一辈子字,泥古不化,一种字体一成不变,却躲于圉圉自我,咄咄逼人,自命不凡。其根本原因,就是作者缺少学养,缺少对艺术的精妙感悟。传世的书法艺术家,天分、本分、福分、勤奋缺一不可。在我看来,书写技巧,只是皮相之美,情感表达、思想境界、文化修养注之笔端,才是书法的内涵之美、精神之美、哲理之美。
李俊功:最近,听不少朋友说您是最幸福最快乐的书法家,是吗?
王猛仁:俗语说得好,幸福不幸福,自个最知晓。人的一生,有许多是值得回忆与向往的。譬如读书、写字、写诗,譬如小酌、瀹茶、弈棋。而且能把书法和写诗有机融合,相得益彰,岂不快哉。艺术达临自然的技巧和艺术境界的提升问题不是很容易突破的,但需要写好一点一画,一字一句,一章一节,需要重复千万遍,还要花费一辈子的功夫,才能日臻绮美。我习书四十余载,笔耕不辍,行、草、隶、篆皆有涉猎,以行草和篆隶最得会心处。我喜欢那种妍美而不失端庄、法度谨严,而又古趣盎然的感觉,有了这样的书写状态,不知不觉就与婳祎时光一起醉美,与艺术的止境一起汇合。步入老年生活后,我的快乐多半是艺术带给我的,率性、雅致、敦厚、质朴、宏畅和简约,是我伻图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我的快乐源泉。能不能成为名家名作不重要,时代赋予的一切荣誉和财富,都是表象,都是虚饰,只有历史的惠赐、评判与认定,才是艺术世界不渝的真理。
李俊功:您一贯对年轻人大力培养且不遗余力,请问您对现在从事书法创作的年轻人有什么期望?
王猛仁:艺术之域本无常主,唯有贤者便是主人。灯火青荧照书卷,静心透澈造光明。对艺术追求的奋黾,对凝定内心的觉悟,对时日不待的奋斗,才是未来可期的根本。愿和所有的年轻书法家共勉之。
李俊功:我的提问就此结束,感谢王先生抽出珍贵的时间回答我的问题,受益匪浅啊!
王猛仁:谢谢作家李俊功先生,也谢谢关注我的全国各地文艺界的朋友们。
艺术荟萃
艺术正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