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晴日暖的春天,全面铺开的“2+3”模式进校园公益慈善项目有序推进,滋润着家长和孩子的心田。各位家长朋友对项目社工师和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内容是不是有所好奇?我们具体做了什么工作?我们可以帮到您的孩子吗?今天,以个体咨询服务过程中的具体案例,搭建一个小小的窗口,让大家融入到我们的工作中,了解生命动力怎样悄然发生。

初相识

近日,在校园排查过程中,一个学生的情况引起冀羽社工的注意。据了解,该生“经常有打人倾向”。社工老师迅速反应,找到孩子进行面对面咨询,初始见面,明明(化名)的状态不太好。乍暖还寒的天气里,孩子穿的很单薄,脸上有一处小伤口,在黑黑的皮肤上格外显眼,神态较为拘谨,眼神不怎么和人直视,说话紧张时会将双手紧紧的绞在一起。

深交流

社工老师从孩子脸上的小伤展开话题,认真倾听、理解、共情。随着社工老师的感同身受、温暖抱持,明明开始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烦恼,讲述了自己的家庭、成长过程、与父母的关系。父亲管束多,要求严,遇到问题多以打骂方式解决。母亲由于工作忙一周或两三周才回家一次,一直以来对明明也是高标准严要求。平时无论事情做得好与否,父母对他都是批评指责更多,很少肯定与鼓励。父母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让明明感到委屈难受,不被尊重却又无力改变,只能默默承受,内心与父母的感情也渐渐疏远。

征得明明同意后,社工老师和他的父母预约了家访。

促改变

在家访中,社工老师从心理专业的角度让明明父母看到,以发泄情绪的方式教育孩子,或许暂时阻止孩子的某些行为,却没有教给他们正确对待问题的方法。父母对孩子发泄情绪有可能导致孩子变得怯懦或暴躁,使孩子复制父母的行为方式,还有可能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孩子越小,影响则越深远。

随着交流的深入,明明的父母深切意识到自己的思想、语言和行为,对孩子有着直接、巨大且深远的影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正在教会孩子用同样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社工老师同时对明明父母进行亲子关系辅导,协助他们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非理性信念,学习沟通技巧,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期望。明明妈妈激动地说:“冀羽社工就是及时雨,让我明白孩子的问题出在我们自己身上,有你们在,我心里就有底了,教育孩子有方法了!我要好好学习你们开设的家长课堂,改变自己,让孩子好起来。”  

花绽放

当社工老师又一次在校园里见到明明,他的高兴劲儿溢于言表,仰着花朵般的小脸冲社工老师说:“老师谢谢你们!这一周爸爸一次也没打我,妈妈说她会给我更多陪伴和理解,她还说要好好学习如何做合格的家长呢!”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爱,这种温暖包围着孩子,让他内心安全而滋润。这就相当于在孩子心中点燃起一个永远不会熄灭的火把,让他不管处在何种情况下,都拥有努力的激情,走好自己的人生。为愿意改变和转身的父母喝彩!

   

在家庭教育这趟“旅程”中,家长是孩子最亲近、最信任的人,也是和孩子结伴同行的人。家长的状态和教育方法对孩子具有根本性影响。帮助学生家长用爱、用信任、理解和尊重支撑孩子稚嫩的生命,是冀羽社工师的初心和使命。一旦家长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就会发现,孩子就像一棵树,环境适宜了,养料足够了,他才能破土发芽,扎根深处,而后枝繁叶茂。

在“2+3”模式进校园项目开展的一个多月中,冀羽社工在20所学校已经为469人次的师生和家长进行个体心理辅导。同时,对收到的一千余封社工信箱学生来信进行一一筛查,认真回复或面询。今天分享的故事仅仅是一个缩影。冀羽社工将与各位家长相伴,帮助大家学习做智慧父母所遵循的心理规律,悉心浇灌孩子心田的沃土,让他们以最适宜的方式顺其自然的美好生长!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