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3年,我国经济总体呈现复苏态势。从各方面披露的数据看,工业、地产、旅游、社会消费等领域和地方经济明显回升,可以说亮点纷呈。

(1)工业整体复苏。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比2022年12月份加快1.1个百分点。企业预期好转,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2.6%,比上月上升2.5个百分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7.5%,上升1.9个百分点。1-2月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略高于2022年11月的2.0%。

(2)地产相关指标回暖。2023年1-2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的同比跌幅均大幅收窄,分别从-31.5%、-27.7%回升到-3.6%、-0.1%。投资完成额,从前值-12.2%回升至-5.7%。新开工面积和施工面积的同比,较前值跌幅收窄均超过30余个百分点。房地产到位资金同比,从2022年12月的-28.7%,大幅回升至-15.2%。

(3)旅游业迅速回升。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各地接待游客中,省外游客占比29.3%,外市游客占比36.9%。平台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出境机票同比增长6.7倍,机票平均支付价格为845元人民币,与疫情前持平。

(4)社会消费明显向好。2023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3.5%,较前值-1.8%上升5.3个百分点。主要由于餐饮、食品饮料、中西药品消费大幅回升所致;餐饮收入同比增长9.2%,中西药品类消费同比增长19.3%。

(5)地方经济普遍回暖。1-2月,河南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增速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前移4位。全省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9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达72.5%;26个行业增速较上年12月份加快,提升面达65%。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比上年12月份提高1.3个百分点。1-2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1%,比上年全年加快0.4个百分点。今年1月至2月,上海民营企业新设户数4.7万户,同比增长8%,占新设企业总数的95%。其中,消费、物流和科创等相关领域均有两位数增长。

在经济整体企稳回升的同时,也要看到,国民经济运行状况还不能令人满意,还存在一些难点,不好的或令人担忧的数据和信息还有不少。

(1)某些工业门类和高科技制造业增长乏力。2023年1-2月,全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从前值4.9%小幅下滑至4.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从前值7.0%较快回落至2.4%。2023年1-2月,全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从前值2.8%下降至0.5%,创2018年9月公布数据以来的新低。

(2)进出口情况不好。据海关统计,今年前2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6.1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微降0.8%。按美元计价,今年前2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8957.2亿美元,下降8.3%。

其中,出口5063亿美元,下降6.8%;进口3894.2亿美元,下降10.2%,出现了超预期下滑。

(3)地方财政收入锐减。卖地收入持续减少是主因。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2月,全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5627亿元,同比下降29%。由于地方财政收入锐减,一些地方财政供养人员工资支付困难。某省会城市市属高校年度预算被削减40%,已达到难以维持正常运行的程度。

(4)有效需求不足。往年的二月份,股市通常会比较活跃,但今年二月份股市表现得不温不火。以月度收盘指数计,上证综指仅微涨0.74%,而深圳成指下跌1.81%。同期,科创50指数下跌了2.36%,创业板指数下跌了5.88%。在一月份涨幅超过12%,且有重大利好兑现的北交所北证50指数,也出现了4.76%的跌幅。二月行情之所以表现偏弱,根本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说明无论是实体经济还是投资者心态都比较脆弱,这使得市场缺乏做多的动力。

(5)两会效应低于预期。3月10日,我国股市震荡,沪深两市超4200只个股集体下跌。截止收盘,沪指跌1.4%,深成指跌1.19%,创业板指跌0.1%。数据显示,当天通过香港交易所进入大陆股市的资金仍在净流出,单边净卖出52.96亿元,一周内累计减仓近106亿元。香港股市也不景气,3月10日,恒指低开344点,报19580,失守250天牛熊线,半日下跌490点。恒指收市下跌605点或3%,报19319。股市是一个国家经济的晴雨表。股市集体下跌,表明投资者情绪低迷,凸显市场对中国经济前景并不乐观。

总体判断,我国经济在摆脱疫情后正在恢复常态,前景光明,但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仍不稳固,还存在许多预期的和超预期的困难,对我国经济发展前景的研判和预测,要看到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坚持问题导向,经过不懈努力,促进经济发展持续向好。

一是,在过往几年里,我国成千上万的生产流通企业,由于防疫,供应链产业链被中断,正常经营受到重创,遭遇了不可承受之重。这些企业要从停产半停产和非正常经营中走出来,抚慰受伤的心灵,重整离散的队伍,寻找失去的订单和市场,恢复中断的供应链和市场信心,是需要时间的。

二是,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国际政治经济竞争、俄乌冲突等,无论国内还是国际,产业链、供应链都在经历暂停、断裂和重组。在我国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外资企业撤离潮和产业链外移的情况。这对我国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回暖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是,全球经济陷入持续低增长,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制约不可小觑。2023年1-2月份,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呈下降态势:中国香港同比增幅为-23.5%,美国为-21.8%,加拿大为-21.5%,意大利为-21.4%,法国为-19.1%,德国为-16.7%,英国为-14.4%,巴西为-6.1%,印度为-2.1%,日本为-1.3%。世行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长为1.9%,全球经济逼近衰退;OECD预计美国今年经济增速将放缓至0.5%,欧元区经济增速将放缓至0.5%。中国社科院专家研究认为,今年全球经济将会陷入“软衰退”或“温和衰退”。

四是,受国内外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脱钩断链搅动世界,经济复苏之难超过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全球经济碎片化可能导致全球经济总产出减少7%。国内方面,无论经济还是政治、社会方面,都会遭遇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都可能有超预期事件出现,对经济发展构成阻力和障碍。对此要有清醒的估计。

其五,经济复苏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对经济复苏回暖提出新的要求,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人口负增长带来的劳动力潜在紧缺,与当前就业形势严峻交织在一起,要求经济复苏要有新思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发展方式转变,短时间内会导致增速放缓。随着国内外疫情形势和管控措施的调整,一些企业迅速回归原有产业链、供应链,一些企业迅速进入新的产业链、供应链,但也有一些企业一蹶不振,最终倒闭并形成不良金融资产。

以上因素和情况,要求我们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既要看到光明灿烂的前景,进一步树立信心,也要看到现实的困难和挑战,增强忧患意识。要坚持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底线思维、精准思维,对经济形势,要冷静思考,审慎判断。要找到问题的症结之所在,迎难而上,聚力攻坚,推动中国经济巨轮破浪前行,行稳致远。

2023年3月21日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