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髙三那年参加市作文比赛,根据听到的清末郑州知州叶济打筐箩断案的故事。我翻看了我家收藏的“郑县志”线装书,看到志书上有叶济的记载。“叶济郑州知州,杭州钱塘人,听断明决……”此时我才知道史志的重要性。但是,此书出自谁手,当时我并不清楚。
后来我才知道,此书为郑州人刘瑞璘先生编修。刘瑞璘,字绍闻,清咸丰九年(1859年)出生于郑州北郊刘庄,居郑州东大街,后迁裴昌庙街。他自幼勤奋好学,在童试中考为秀才,被传为佳活。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刘瑞璘考中举人,第二年又考中进士,被任命为陕西醴泉县知事,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后来,刘瑞璘又先后任陕西华阴、凤翔、泾阳以及直隶(今河北省)栾城等县的知县。光绪三十年(1904年),刘瑞璘曾膺北洋大臣李鸿章之命,远渡日本考察政治制度。其间,他接受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张,第二年,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刘瑞璘加入了同盟会,成为郑州籍最早的同盟会会员。刘瑞璘回国后,著有《东游考政录》,曾任北京《振华报》编辑,又先后任天津《醒事报》、开封《河南通俗日报》等报社编辑,多次在这些报纸上撰写文章,宣传进步思想,唤醒国人,振兴中华。
民国五年(1916年)初,刘瑞璘应当时的郑县知事周秉彝之邀,重修郑县志,刘瑞璘任《郑县志》总编纂。编纂故乡的志书是刘瑞璘的夙愿。因为他熟悉郑州的历史、地理、人物、民风,《郑县志》的材料收集整理及编写很是顺利。当年12月,《郑县志》编修完成。 民国郑县志全共18卷,(旧志为12卷),中断一百六十八年之郑州志书得以完善,是郑州近代最完整的一部官修志书,为后人了解郑州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历史资料。刘瑞璘作为一名同盟会的老会员,他在本书中撰文颂扬了不少民主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
民国初期,郑州随着铁路枢纽形成,工商业繁荣带动文化事业的发展,郑州人急需有反映时政,传播新闻的本地报纸。但是,当时郑州没有发行报纸。邮运过来的京、津、沪、宁的报纸,需等待数日,即是河南开封的报纸郑州人次日才能看到。
1916年9月15日,刘瑞璘先生和马超然先生创办了郑州第一家《郑州日报》,为郑州办报之首。(于1930年、1947年先后办过第二家和第三家《郑州日报》)。
郑州第一家《郑州日报》的报社设在大同路东段北侧。刘瑞璘先生任主编,他在首刊中宣称“本报以拥护共和,促进新政,提倡教育,振兴商业,为中原之喉舌”作为办报宗旨。
《郑州日报》由文亦可印刷所印刷,该印刷所仅有的一台石印机,用油光纸单面印刷。该报为四开报纸,每期二版,每日发生量200份,设有新闻、言论、杂著、画刊、广告等栏目。开创了郑州办报之先河,得到了县参议会、议事会的支持。刘瑞璘负责《郑州日报》的管理事务,并经常为该报撰稿。
此间,他曾著有回忆录《东游考政录》、诗词集《词诗记》等作品发表。该报后因多种原因关停。民国十八年(1929年),刘瑞璘因病去世,终年70岁。归故里祖茔。
史金腾
史金腾官方正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