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星阶,字瑞平,出生于郑州市西大街,清末举人,人们都尊称他为赵举人。我从小就常听我母亲讲述赵举人办“新学”、办师范班、创办南学街高等小学堂和女子小学的故事。

赵星阶办“新学〞
光绪年间,赵星阶举人在京候试,受新思潮影响,赵星阶和举人牛棠曾联名上书,提出“废科举、兴学堂”。“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旨为先务”。
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中日之战,我国战败,清政府割地赔款,百姓怨声载道。赵星阶举人放弃仕途,决心走兴办教育之路。自光绪十八年至光绪二十九年(1892~1903年),他先后任河南扶沟、临颍、沁阳、开封、淮阳等县教谕学监(教育局长)。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赵星阶因年事已高而归故里,在郑州东里书院讲学,任东里书院山长(院长)。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廷颁布《奏定学堂章程》,通令改书院办学堂。次年在东里书院院址,设立郑州中学堂,不久改为郑州高等小学堂。
当时郑州的知州饶拜,任命赵星阶为学监(校长)。高等小学堂招收学生1个班,共42人。开设国文、算术、历史、地理、经学、体操、图画等科目。为郑州城乡培养了一批新学教学师资。
1906年,郑州新任知州叶济,将高等小学堂迁到南学街原训导衙旧址,原书院街高等小学堂改为郑州中学堂。
1915年,赵星阶先生在南学街高等小学堂,开办了郑县师范传习所,学生都是年轻的私塾教师,为郑州新学培养了一批新学师资。我的姥爷和三姥爷同时进入这所学校,接受新学教育,后来我姥爷在郑州中学教国文,曾在郑州推广使用拼音字母。
师范传习班的学生们多来自塾师,有的已快到了知天命之年,重新学习数学其困难可想而知。为培养新学师资,赵星阶呕心沥血,倾尽全力,他将许多原私塾年轻教师,培养成新学教师骨干,为当时的郑州私塾转新学提供了师资。后来郑州许多新学教师如史廷珍、张兆琨、张瀛涛、姚凤楼等均在该校学习过。

民国元年(1912),依据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改学堂为学校。民国4年(1916年),袁世凯颁定了教育宗旨,又提倡尊孔读经,郑县中学停办,小学教育缩减。

赵星阶与郑县女子小学

民国10年(1921),郑州新学教育再度兴起,清举人赵星阶受男女平等思想影响提倡女子读书。赵星阶发起创办了郑县县立女子小学。

郑县女子小学的校址选在郑州南大街赵家大院。女子小学第一届招收了女生23名,开创了郑州女子上学读书的先河。后因房屋倒塌,暂时迁到半截胡同,1921年,女子小学迁移到了卢医庙。

受封建思想的束缚,当时许多家长都不愿意让女孩上学堂。赵举人针对时弊,登门造访,说服家长,动员女生入学读书。赵星阶在开学典礼上讲话:“同学们!你们是女性的先锋,要努力学习文化,将来为女性争光。”

女学生们个个精神振奋,充满了自豪感,在女教师杨淑凤和倪氏母女三位老师的教导下,努力学习。当时女子小学还开了手工、图画、体操、唱歌跳舞等课程,个个学习努力成绩优异。     

我母亲张淑贞,出生在郑州石佛乡瓦屋李村。我的曾外祖父在自己家里开办了私塾,在这个开明的耕读之家,女孩也允许读书识字,所以我母亲从小就受到了国文启蒙教育。

1924年,我姥爷张兆琨在前郑州中学当国文教师,全家从瓦屋李村搬到了郑州书院街,我母亲才有幸成为郑县女子小学的第一届学生。

我母亲在女子小学五年级,尚未毕业,去开封应试,同时被开封北仓女中和开封女子师范两所学校录取。因为开封女子师范学校是官立学校,免收学费,所以她得到了在开封女师初师和高师连读六年的学习机遇。

1930年我母亲开封女师毕业后,先后在她的母校一一郑县女子小学和郑县中学教授国文。1947年转入南学街小学教书,至1965年离休。母亲从教一生,得益于她的家长开明,女子可以上学,更得益于赵举人创办的女子小学。

赵星阶不为官、不媚上,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两次派人请他进京做官,他都婉言谢绝。

赵星阶先生一生酷爱书法,其字骨秀神劲,右手因多写致疾。后改为左手练习,久之左手书写渐入佳境,且胜于右手,人称“赵左手”。我家曾收藏过赵氏左手楹联一副,此墨宝毁于“文革”时期。

赵星阶一生处世为人,宗儒家忠恕中庸之道,谦逊待人,忠诚教育,多年为新学教育奔波,积劳成疾,于1925年与世长辞。他诚挚化人,传道育人,以德服人,躬行示人。在他70寿辰时,他的学生郑县劝学所所长贾伟勋献寿联颂他:“品端学优,忠厚导师;精神铿铄,管城耆英”。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