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电影《满江红》一起让观众们熟知的,莫过于“银字笙调,心字香烧”了。

洗客袍、调笙和焚一炉香,旅人在凄风冷雨中,期待着归家后的温馨生活。

心字香烧,久久萦绕。

一炉心香,既寄托了相思之苦,又为离人祈福安康,通过那丝丝缕缕,传递出讯息,让所爱之人能够感受的到,让彼此心绪相融相通。

焚香调琴,赏花宴客。独居幽处,月下独酌,自是少不了香的存在。

杨慎《词品》:“所谓心字香者,以香末萦篆成心字也。”

杨万里:“遂以龙涎心字香,为君兴云绕明窗。”

王沂孙《龙涎香》:“汛远槎风, 梦深薇露,化作断魂心字。”

关于心字香的形态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是压制成心(菱角)形的香饼,一种是将香粉在心字形状的模具中制作出来的篆香。

香饼使用时,是将其置于香炉中的隔火片上,细火慢焙,既有着隔火熏香般的曼妙,又有着丝丝入扣般的神韵;篆香则是静下心来,将香粉慢慢添加进心型篆香模中,点燃后,便沿着字迹吐出袅袅芬缕,待燃尽,心字完好如初,虽已成灰,但香筋依然,留下无限遐思。

丰子恺先生在《我的烧香癖》一文中写到,“原来是案头的炉香已经熄灭,眼睛看不见篆缕,鼻子闻不到香气,我的笔就提不起来。于是开开香炉盖,把香灰推平,把梅花架子装上,把香末添进,用铜帚细细地塑制。正在这时候,我忽然觉悟了:这不是一种癖好吗?为什么写作一定要点香呢?”

丰先生这里描述的便是在打篆香了。他还在文中直接提及爱香的原因,一是香的气味美,二是香的烟缕的形象的美。

在最后,丰子恺先生这样总结:一切香都不妨称为“心字香”。

香烟缭绕之形,象征着人心的思想。思想也是漂渺无定的东西,与烟气的随风飘荡,委婉曲折,十分相似。

故静看炉烟,可助思想。或思入风云变态中,或想人非非,或成独笑,或做昼梦。

烟缕有启发思想之功。龚定庵诗云:“瓶花贴妥炉烟定,觅我童心四十年。”

炉烟的飘曳,可以教人怀旧,引人回忆,促人反省,助人收回失去的童心。 

这样的生活,充满美、雅、趣。今人何妨借此智慧,消解日常的粗糙、浮躁和寡淡。

那就从“心字香”入手,让我们一起从眼、耳、鼻、舌等浅层感官出发,一点点深入心灵,用轻松惬意的姿态,一步步抵达美学殿堂的深处。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