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河发源于老胡沟(现二七区樱桃沟管委会西胡垌社区),向北过后河芦村、耿河村、菜王村、老金水河流入郑州市区的顺河街和迎河街(现解放路)。在十字街心(现二七广场),绕旧城墙外护城河,流经北门外、燕庒西、黑朱庒、张花庄、汇入贾鲁河,全身27.6公里,流域面积74.14平方公里。
金水河穿城而过,是郑州的泄洪河。金水河上游河道宽约60米,上下落差百米,河水冲刷河床两岸,裹挟泥沙而下,金水河又称为“泥河”。
原金水河流经郑州商贩云集的商贸中心,加之沿途熟皮行排污,骡马行下水,澡堂排水,河道内的垃圾堆积,苍蝇滋生、臭气熏天,金水河又是一条排污的臭水沟。
1939年夏,郑州地区连降大雨,河道淤堵,金水河水位暴涨,河水漫溢,泛滥成灾,淹没了市区。郑州西关外水深过膝,放眼望去,一片汪洋,商店、住户都灌进了水。水退后,淤泥积了一尺多厚,群众怨声载道,郑州各界和居民迫切希望尽快治理金水河。
1939年10月间,由军政、地方商会,组成了金水河治理委员会,经督察专员署核准,将金水河改道至郑州市北郊农村(旧时金水路都是农田)。金水河即从西郊菜王村,经北闸口、西陈庄村北、铭功路和二七路北头、向东流去,在郑州老城北门外归入老金水河道,汇入贾鲁河。废除了流经市内的顺河街、迎河街、十字街心金水河的旧河道。新中国成立后,在金水河旧河道上,建成了解放路和二七广场。
金水河改道工程于1940年1月10月开工,当年5月12日竣工,由黄委会驻郑的防洪新堤监防处设计,由河南省河防临时工程处负责施工。
新开挖的金水河,南岸河堤修得又髙又宽,原人民公园北边起伏的土山,就是旧河堤改造而成的土山,现在已被铲平,解决了郑州市区水患问题。但是,金水河北堤修得十分薄弱,雨季常发生决堤,淹没了北郊农村,群众愤而折除了改道纪念碑。
金水河改道前,大石桥一带是郑州市西陈庄村北的农耕地,这里没有河咋会有桥。在1930年11月,郑州工务局绘制的《郑州市街全图》,也没有大石桥这个地名。大石桥与金水河的人工改道不无关係。
金水河改道工程完工后,新河道将铭功路隔成南北两岸,当时这里曾建有一座砖拱小桥,金水河涨水时垮塌。人们只能望河兴叹,人们盼望在新开的金水河道上架座新桥。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村民们义务出工,商家富户出资,从巩县(现巩义市)运来石料,在铭功路北头开挖的金水河上,架设了一座长10多米、宽3米的两孔石拱桥。此桥因用石材所建,群众们约定成俗地叫它“大石桥”。
郑州解放后,人民政府拨专款改造旧大石桥,首先建成一座桥宽30米、长34米,高6.5米的三孔钢筋水泥桥。但是,老郑州人仍习惯叫它“大石桥”。
1994年12月这里建成了三层互通立交桥,老大石桥的事早早被人们忘记,但是,“大石桥”却成了郑州市一个响当当的地域名称,是老郑州的一个家喻户晓的地片。
金水河人工改的新河道,在郑州城北,自西向东流经过长春路(现北二七路),此河上原有一座木桥,当时我们在“文化区”郑州一髙上学时,常从此桥通过回城。1954和1958年扩宽文化路时,该桥改建成钢筋水泥桥,取名“新通桥〞。2001年11月,新通桥再次加宽改造,现在的新通桥,已成北二七路上宽敞平坦的城市主干道大桥。
现在新通桥附近有友谊宾馆、人民公园、水上餐厅、广州大酒店、松社书店、中原大舞台等,成为郑州市的繁华地带。1994年12月,郑州四桥一路建成通车,这里成了郑州便捷的城市交通枢纽。
史金腾
史金腾官方正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