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籍新华社著名记者,原社党组副书记、副社长兼总编辑冯健同志2022年8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冯健,原名樊煦义,1925年3月11日生于河南省新野县樊营村。冯健是1948年在国立中央大学读书时参加中共地下组织使用的名字。194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战在新闻宣传一线,多次担纲重大报道。

影响较大的新闻作品(含与他人合作)有:《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人民呼唤焦裕禄》《中南海的春天》《管得宽》等;著有《冯健通讯选》、时事评论文选《管窥集》《一斑集》、散文《暮年随笔》(一、二、三卷)等。曾在《中国记者》发表多篇文章。直到2016年,91岁高龄时仍在《中国记者》发表口述文章《“焦裕禄是我一辈子学习的榜样”》。

1965年冬,新华社副社长穆青到河南分社视察工作,冯健奉命随行。在分社听取记者汇报时,他们了解到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带病领导全县人民,与自然灾害作斗争,最后献出宝贵生命的事迹。穆青认为,这样的典型在全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于是,穆青带领冯健、周原(时任新华社河南分社记者)一起到豫东老灾区开封、杞县、睢县、宁陵、民权,最后到兰考县采访,合作写出了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篇文章于1966年2月由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同时发表。《人民日报》当时正在开展“县委领导班子革命化”的讨论,当天配合发表了社论,之后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又连续发表了七篇社论,从不同方面论述学习焦裕禄精神。之后,全国掀起了向焦裕禄学习的热潮。焦裕禄的故事感动了千千万万人,很多人流着眼泪阅读报纸刊载的这篇文稿,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齐越动人心弦的关于这篇通讯的播音报道。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央重提学习焦裕禄精神,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1990年春天,穆青、冯健、周原三人重返兰考进行采访。这次到兰考,他们看到当年风沙、内涝、盐碱“三害”横行的大地,已经是泡桐成林,麦浪滚滚。当年焦裕禄倡导群众种植的泡桐,已成为兰考的一门新兴产业。兰考人民的日子越来越好,他们也越发怀念焦裕禄。每年清明节前后,焦裕禄的墓前,都有络绎不绝前来凭吊的农民。回来后,三位记者一起写了通讯《人民呼唤焦裕禄》,反映在改革开放时期,人民群众对焦裕禄这样的优秀干部、对党的优良传统的热切呼唤。稿件经新华社播发后引起广泛关注。

1991年,电影《焦裕禄》公映,全国再一次掀起学习焦裕禄的高潮,他们三人又为《人民日报》写了一篇专稿《焦裕禄的魅力》。

更多故事,参阅新华社研究院新闻史研究室主任万京华:《“严”“细”相宜  情系新闻——记新华社著名记者冯健》,原载《中国记者》2016年第11期。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