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重阳节,嵩山少室山脚下的登封市大金店镇崔坪村,天刚刚亮,晓云民宿的经营者崔先生便早早开始忙碌:他不仅要为入住的游客准备早餐,还要将新挖的500斤红薯一一分装成袋,“这些都是客人提前预订的,他们上山赏红叶前就要走。”

自10月18日“日出嵩山·红叶漫天”第三届嵩山红叶季启幕以来,大量游客登嵩山、赏红叶,崔坪村已有的5家民宿入住率均超过80%。不只有迷人的景色,令游客感兴趣的还有当地再普通不过的红薯。“去年这时候,一位郑州客人尝了我们种的红薯后,特意买了好几袋带回城里。”好问山居民宿负责人回忆道,“后来她不仅成了回头客,还带朋友一起来,点名要买我们的红薯。”
“这儿的红薯格外香甜软糯!”游客间的口口相传,让原本寻常的农家土特产迅速成为争相选购的伴手礼,旺盛的消费需求也激发了村民的种植热情:2025年,全村红薯种植面积突破600亩,较去年翻一番,总产量超200万公斤,仅此一项就带动农户增收万元以上。

村民崔大伟算了一笔账:“我今年多种了3亩红薯,仅这一项就比去年多赚15000元。民宿带来的客人直接在地头将红薯买走。”如今,在崔坪村,“民宿引流——体验留人——特产增收”的农文旅融合链条清晰成形,为乡村振兴图景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崔坪村民宿与红薯的“双向奔赴”,是登封市探索“民宿+”业态、推动全域旅游、深化农文旅融合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登封市依托资源优势,将民宿经济作为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出台《登封市支持民宿产业发展二十条措施》,设立“民宿一件事”办事窗口,并将民宿产业纳入基层党建“书记项目”,持续推动民宿产业规范化、集群化发展。目前,登封已形成以嵩山为核心,大熊山、唐庄、御寨山、中灵山协同发展的“嵩山民宿”产业集群,建成运营各类特色民宿400余家,每年吸引游客超百万人次。
这些坐落于青山绿水间的民宿,不仅承载着游客的“诗与远方”,更成为引流农产品、带动农民增收的“流量入口”和“产业活水”。在中岳街道北高庄村,依托民宿带来的稳定客源,“养在深闺”的嵩山黄精因药食同源备受青睐;在告成镇,游客不仅带火鲜薯,更让传统工艺制作的红薯粉条成为餐桌新宠;君召乡的小米、芥丝借特色民宿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唐庄镇的石磨豆腐香气萦绕民宿院落,吸引游客探寻传统风味;卢店街道的民宿,则让当地小米成为游客返程行李中的“必备品”……嵩山民宿集群的引流效应,为登封特色农产品开辟了直达消费终端的“快车道”,实现了从“土特产”到“旅游商品”再到“文旅名片”的价值跃升,谱写了“一个民宿集群带动一个特色产业”的动人华章。

暮色四合,崔坪村的民宿被灯火映出温暖轮廓。院子里,来自信阳的游客正品尝农家美食。“这儿有美景、有舒适的住处,还有这么美味的特产可以带。明年红叶季,我们还要再来。”游客李先生满意地说。
统筹:曹杰
编辑:刘潇潇
iPhone版
Android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