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河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亮点满满 来看河南“十四五”发展成绩单

提前完成目标

应急管理保障能力更强

10月17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第十三场主题新闻发布会,省应急管理厅主要负责人介绍,河南省“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规划的主要指标提前完成。

出台相关地方标准14个

“十四五”期间,我省按照“健全大安全大应急框架”要求,加强综合应急管理,推动构建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先后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落实落细安全生产“三管三必须”若干规定》等一系列制度文件,构建起严密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整合设立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基本形成省市县上下贯通、协调联动的应急指挥部体系。推动修订《河南省安全生产条例》,制定安全生产、减灾救灾和应急管理类地方标准14个,应急法治体系持续健全。

大力推进数智化赋能应急管理

加大举报奖励力度,细化7个领域150余项具体举报情形,实行“举报重奖、应奖快奖”,激发群众安全监督热情。

大力推进数智化赋能应急管理,实施高危行业“机械化减人、自动化换人”,开展智能化厂矿、数字化车间试点示范,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数智化水平。

以非煤矿山领域为例,全省初步完成非煤矿山智能化建设63座;186座正常运行尾矿库、20座边坡高度超过150米的露天矿山、排土场,全部建立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实现运行数据实时在线监测,陆上石油重点井场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实现全部联网。

24小时火灾扑灭率达95.7%

“十四五”时期,我省全面加强自然灾害“防”的工作,推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高质量完成了我省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形成五大类、15种单灾种危险性评估、风险评估、风险区划成果,为40余项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依据。

强化极端暴雨灾害应对处置,构建省防指“1+5+9+N”组织架构,完善气象中长期预报、短临预报、气象预警、临灾预警、响应行动的递进式暴雨洪灾应对机制,加强气象预警与临灾预警的联动性、临灾预警与应急响应行动的同步性,成功应对强降雨过程。

在森林火灾防治方面,新建视频监控800套、森林火灾因子综合监测站点225个、生物防火林带5952.4公里,24小时火灾扑灭率达95.7%。

各类抢险救援队伍达5.48万支

“十四五”期间,我省积极统筹利用现有资源建成了豫中、豫中南、豫东、豫西、豫南、豫北等6个区域性综合应急救援保障基地,在南阳白河打造水域救援基地并组建我省首支水域救援队伍。

在此期间,社会应急力量实现规范发展,共组建并命名60支省级骨干专业救援队伍,各类抢险救援队伍达5.48万支、97.6万人。

省市县三级编制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5576个,全省共组织森林火灾扑救、防汛应急、救灾救助等各类演练26万余次。

健全各级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协调机制,完善自然灾害风险研判、隐患治理、监测预警等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应急处置协同联动机制持续优化提升。

“空天地”应急指挥通信网络体系基本建成

坚持项目兴安,“十四五”期间中央和我省安排资金64亿元,实施了一批固本强基、提质强能的重大项目。尤其是投资25.2亿元实施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有效提升了我省预警指挥、航空应急和基层应急能力。用好中央和省级救灾资金96亿元,开展受灾地区重大自然灾害抢险救援、倒损民房恢复重建等,有效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坚持科技助安,全省“空天地”应急指挥通信网络体系基本建成,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工程实施落地,一批先进适用救援装备投入使用。

坚持人才强安,在省级重点学科中立项建设了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智能防灾与应急管理、郑州轻工业大学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学科,支持河南理工大学等5所高校8个重点学科建设应急管理相关学科方向。

坚持文化润安,出台全民应急素质能力提升行动方案,加强极端天气、重要节点预警提醒信息发布,开展“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主题宣传活动,承办全国“安全宣传咨询日”郑州主场活动,提升全社会安全应急素养。

记者 王战龙



编辑:胡昆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