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挖“银发人才”资源,汇聚辖区“银发力量”,近日,桐柏路街道党工委积极创新“党建+银龄人才”新模式,探索离退休干部党建与基层治理融合路径,以思想学习为引领,以作用发挥为重点,充分发挥老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激发老党员活力,让老党员成为基层治理的“红色引擎”,持续在基层治理一线“发光发热”。

筑牢“银龄阵地”,构建理论学习矩阵。街道按照“自愿参与、集聚优势、发挥专长”的原则,依托“桐心先锋课堂”等平台载体,组建“银龄宣讲团”,充分发挥老党员政治觉悟高、理论功底深、群众基础好的优势,创新“沉浸化、互动化、实践化”的宣讲模式。以“我的入党故事”“我的奋斗历程”为主线,深入辖区各村(社区)开展微党课24场,通过亲身经历讲述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身边发展变迁。针对年轻党员干部群体开设“红色理论”讲座,将革命历史、文明家风融入互动教学,累计覆盖党员群众200余人次,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声”入人心,在街巷阡陌间深深扎根,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移动课堂”。

发挥“银龄力量”,构建矛盾化解矩阵。街道全面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以党建为核心驱动力,深入推动“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创建“生姜劝阻社”等队伍,吸纳懂法律、善沟通的老党员开展矛盾调解工作,柔性化处理调解邻里纠纷。发挥老党员“政策熟、民情熟、村情熟”优势,通过“拉家常式”走访、“背对背”沟通、“面对面”协商,通过上门走访或微信群等方式,及时收集群众的民情信息,积极化解邻里矛盾纠纷。提前介入化解苗头性问题13件,累计化解房屋漏水、噪声扰民、邻里纠纷等问题40余起,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的良好局面,成为邻里和谐的“润滑剂”。

深挖“银龄人才”,构建志愿服务矩阵。街道充分挖掘辖区“银龄人才”资源,组建“银龄”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安全巡查、爱心护学、环境治理等志愿服务活动,让“老年能人”为基层治理“补能”。同时,整合老党员文艺特长资源,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以“手工班”“书画社”“舞蹈队”为支撑的志愿服务体系,围绕扎染、皮影戏、传统绣球等非遗传承主题活动,将党的政策、文明家风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定期举办“墨香迎春”“萌娃绘脸谱”“中秋皮影戏”等活动,将传统文化与基层治理相结合,以“银发人才”的实际行动和生动实践赋能基层治理,实现基层志愿服务与“银发人才”价值双向奔赴,共同提升。

记者 董占卿 通讯员 艾鹏


统筹:张改华
编辑:李佳露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