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8月,我到淮河东路小学当老师,刚进入校园,就被院里枝繁叶茂的大树吸引了,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皂荚树,感觉很新奇,原来皂荚果是长得像个月牙一样”,说起校园里的这棵皂荚树,田园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它的情景。
田园是郑州市二七区淮河东路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那年我才18岁,还是位刚毕业的姑娘,后来才知道,原来这棵树已经是一棵200年的古树了,比我们学校还老很多”。
△枝繁叶茂的皂荚树
如今,田园已经在学校里度过了27年,对这棵皂荚树再熟悉不过。这些年,她见证了无数孩子在这里欢笑、成长,收获知识与友谊,自己从一位刚毕业的师范生成长为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并在2022年被评为“中原名班主任”,有了自己的工作室。
而校园里这棵200岁的皂荚树,它的树荫,是学校里的天然舞台,学生们在树下朗读、展示才艺、奔跑、欢笑。这样一位默默守护的“树爷爷”,用自己的方式,参与了树下每一位孩子的童年。
△月牙一样皂荚果
大树下,没有围墙的课堂
这棵长在淮河东路小学教学楼前的皂荚树,高达20多米,枝干向四周舒展,像一把绿色的巨伞,守护着这一方充满欢笑与梦想的天地。
“我们小学是1963年建校,当时,这棵皂荚树就长在学校的院子里”,淮河东路小学校长杨帆说,“可以说这棵树是我们学校最早的成员,也是所有学生与老师共同的朋友。”
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和古树亲密接触,学校在树的周围设置了步行的栈道,又围着树干做了一圈长凳,在树边的墙上放置了书架,200岁的古树下,成了学生们的读书角。
△树周围的步行栈道
“小学语文需要锻炼孩子们的阅读和表达能力,皂荚树下的读书角不仅是孩子们看书的地方,也是他们分享读书乐趣的地方”,田园告诉我们,“学校有个‘树爷爷讲故事’的活动,就是让学生们利用课余的时间,在皂荚树下大声地朗读,分享自己的读后感。”
齐心怡是二年级时参加的“树爷爷讲故事”读书分享会,“那是春天的时候,皂荚树下的环境特别好,我本来还担心分享的时候会紧张,不过当我站在皂荚树下,自己很快就放松了下来,整个分享的过程很轻松也很快乐。”
当微风拂过皂荚树叶,孩子们的诵读声与树叶的沙沙声交织成曲。在这棵见证了200年时光的古树下,文字被赋予了生命,知识与好奇在稚嫩的心灵间悄然传递。
△读书角
除了读书分享,大树下的空间还是学生们展示自我的舞台。“每年的5月,我们学校都会举办艺术节,皂荚树下就是学生们展示才艺的地方,尤其是下午上课前,这里可热闹了”,杨帆一边说一边给我们看她手机里保存的视频。
只见皂荚树下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围在中心的女同学一袭水袖绿裙,手持一把扇子在跳民族舞,她时而柔臂轻舒,如枝条拂风;时而急速旋转,让裙摆绽开成初夏的莲花,引来同学阵阵的掌声。这掌声,不仅献给这惊艳的表演,也献给这方独一无二的舞台。
△皂荚树下是天然的舞台(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周心妍在学校里参加民乐社团,吹竹笛的她很喜欢在皂荚树下表演的时刻,“我觉得在乐器室里(吹竹笛)只是一个彩排,等我们来到皂荚树下,看着这么多的同学围过来,就跟真得在舞台上演出一样。通过这样的表演,我们登上更大的舞台也不紧张害怕了。”
△高大的皂荚树
心中的皂荚树“我还记得开学第一天,我们一个班的同学在皂荚树下的合影,这也是我第一次见到皂荚树”,今年上五年级的周心妍说,“我想,等我毕业了,以后每次看到皂荚树,我都会想起在自己在小学的快乐时光”。
△皂荚树下的合影(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皂荚树下的合影,成为每一个淮河东路小学师生的集体记忆。
在学校的走廊上,有一张这样的合影,三位学生手持获奖证书坐在皂荚树下,那时,他们刚刚在郑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这棵皂荚树,也是他们展示自己科技成果的起点。
△走廊上的合影
这棵200多岁的“树爷爷”,学校采取了各种保护措施,不仅设置保护性围栏和栈道,避免根部土壤被过度踩踏,还邀请园林专家对它进行“体检”,防治病虫害,定期修剪古树的枯枝。这些措施既确保孩子们能安全地与古树亲密接触,也将守护它的责任传递到每一位学生手中。
皂荚树用它全部的生机,为孩子们的童年撑起一片清凉与欢腾;学生们通过学习古树知识,了解其生态价值,心中埋下了“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的种子。
△画中的皂荚树
皂荚树本身也为孩子们动手能力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枝繁叶茂的皂荚树被学生们画进了自己的作品里,挂满枝头的皂荚果成为学生们研究的对象。田园老师在学生中成立了研究型学习小组,他们开展的一项研究就是“皂荚果创造大变身”,学生们将皂荚果制成了肥皂、灯笼、挂件和拼图等创意作品。“皂荚浑身都是宝,我们也希望同学们在制作手工的过程中意识到,等他们长大了,也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田园说。
△皂荚果大变身
“青青皂英,亭亭如盖,蓬勃校园发春华;莘莘学子,百舸争流,竞相纸上斥方遒。”正如这篇淮河东路小学《少年说》中所写,皂荚树与学校已经融为一体,孩子在自然的怀抱中,获得了“浸润式”的成长。
△皂荚树陪伴学生成长
夏天,皂荚树巨大的树冠投下沁人心脾的浓荫,毕业的学生们争相在这里合影留念;秋天,扁舟状的皂荚果挂满了枝头,新入学的小朋友好奇地询问着它的名字与用途。
杨帆告诉我们,她最喜欢却是春天的皂荚树,“古树刚发芽的时候,一树黄绿色的嫩芽,特别新鲜,特别有生命力,就像我们身边这些小学生一样。其实想一想,孩子们和树木很像,他们的成长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就像老话说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编辑:胡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