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94周年纪念日。河南省辉县市的耿风泉抗战实物展览馆迎来了络绎不绝的参观者,社会各界人士怀着崇敬与缅怀之情,走进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记忆的场馆,追寻红色足迹,缅怀革命先烈。
当日清晨,展览馆刚一开放,便有不少群众自发前来参观。展览馆门前,人们有序排队,安静等待入馆。步入馆内,气氛庄严肃穆,一件件珍贵的抗战实物陈列其中,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浴血奋战的艰辛岁月。锈迹斑斑的军刀、布满弹孔的钢盔、刻着日文的毒气弹以及各种边区土造手榴弹、八路军军训教材等,每一件展品都仿佛在向参观者讲述着背后的抗战故事。
“中国好人”、展览馆负责人耿风泉亲自为参观者进行讲解。他拿起当年八路军的铁制水壶、弹药袋等实物,用生动的语言、鲜活的事例,将老一辈革命家的英勇事迹以及每个抗战实物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让在场的群众深切感受到革命先辈百折不挠、视死如归的抗战精神。
前来参观的人群中,有头发花白的老人,他们对抗战历史有着深刻的记忆,在展品前驻足凝视,回忆往昔;也有朝气蓬勃的青少年,他们专注聆听讲解,不时提出问题,眼中满是对历史的好奇与敬畏。不少学校组织学生集体前来参观,孩子们身着整齐的校服,在老师的带领下认真参观,通过这些真实的抗战实物,他们对那段历史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以前在课本里学习抗战历史,今天来到这里,亲眼看到这些实物,仿佛穿越时空,真切地感受到了当年战争的残酷和先辈们的伟大。”一位前来参观的学生感慨,“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耿风泉抗战实物展览馆由耿风泉一家三代军人于上世纪80 年代创办。多年来,他们节衣缩食自筹资金,踏遍太行山革命老区的村村寨寨,从3000 多处乡村、农家、旧址收集抗战时期的照片、报纸、信件、勋章、军械等实物两万余件。
如今,该展览馆已成为全国革命老区抗战实物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研究价值较高的“家庭式”抗战实物馆,并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 “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河南省社科普及示范基地”“新乡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多年来,展览馆常年免费向社会开放,累计组织开展抗战实物展览、国防教育等活动千余场,受众超300 万人次,成为当地乃至周边地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
在“九一八”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来访群众在这里瞻仰抗战实物,缅怀先烈,铭记历史,接受爱国主义的洗礼。现场的一位参观者表示:“通过此次参观,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历史的沉重,这也进一步激发了我们的民族责任感和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相信我们将牢记国耻,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统筹:石闯
编辑:程子鑫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