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0日,小红书第二届身边写作大赛正式开启。作为小红书推出的“全民写作计划”,身边写作大赛鼓励普通人用文字书写身边日常、记录多元生活。本届大赛在“非虚构”之外,还增设了“世界的一日”特别单元和“诗歌”竞赛单元,邀请全球写作者以多样形式勾勒“生活文学”的面貌。
与传统文学奖清一色的作家评审团不同,身边写作大赛的评审团涵盖各个领域,以呼应“生活文学”的广度。
演员、导演、作家陈冲,当代著名哲学家陈嘉映,著名评论家、作家李敬泽,“人类大历史书写者”、《枪炮、病菌与钢铁》作者贾雷德·戴蒙德共同担任本届大赛顾问团。人类学家袁长庚,脱口秀演员、编剧鸟鸟,翻译家、译文出版社副总编辑黄昱宁与作家淡豹组成终审评委团。
同时,今年大赛新设了“世界的一日”特别单元,邀请全球写作者记录下9月19日这平常一天里的身边事,以无数“个体的一日”拼凑出“世界的一日”。该单元的联合发起人包括中国作家许知远、爱尔兰作家科尔姆·托宾和导演空音央。
“这是对近百年前作家茅盾发起的全民写作计划《中国的一日》的致敬,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世界的一日’的同题写作展现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个体多元的生活经验,并唤起此刻‘我’与世界相连的感受。”大赛负责人表示。
写下的生活,自成文学
作为月活用户超过 3.5 亿人的在线生活社区,小红书上每天产生上亿关于生活记录的文字,已成为当下诞生“生活文学”最重要的平台之一。
这里有35岁的电话销售员写下百篇打工日记,也有70岁的老人把对老伴儿的哀思化作笔下的追忆……历史学家、《茶馆》作者王笛曾评价,小红书是“当代人日常生活的档案馆”。
2024年,小红书举办首届身边写作大赛,以“生活小题,邀你留下大作”为题,收获了上万名作者的2.3万篇投稿、1200 万字生活记录,被结集出版的《我不擅长的生活》引发广泛共鸣,印证了生活文学的生命力。
为了更好地传递“生活文学”的理念,小红书在第二届身边写作大赛启动之际,推出了短片《这也是文学》。短片由潮汕方言做旁白,片中,广西石塘镇70岁的农妇肖大妹坐在缝纫机上边写边画,编撰自己的人生小传;四十年前的浙江临海,乡野村夫、贩夫走卒在劳作之余的逗趣唱和被传唱成民间歌谣;潮汕小镇上,做纸钱批发的年轻人写下走街串巷时的所见所想。
“这些文学背后的生活足够日常、多元,文学的呈现形式也不拘一格。这正是我们对‘生活文学’的理解,不受内容和体裁的约束,没有一定之规。”大赛负责人说,“生活文学的面貌由生活记录者们共同塑造。写下的生活,自成文学。”
今年,大赛还增设了线下“我在生活现场写作”的征稿入口。从9月10日起,几个高2.6米的“写作屋”将开启它的全球漂流,在深圳湾公园、成都益民菜场、杭州BAC艺术社区、梅州书坑村核书店、巴黎塞纳河畔与8lithèque八梨空间、杜塞尔多夫最古老的卡尔市集、东京茑屋书店共七个城市的多处日常生活空间,不同语言、文化、肤色的人将走进这个小屋,写下生活片段和日常灵感。
从“中国的一日”到“世界的一日”
“世界的一日”作为本届身边写作大赛的特别单元备受关注。大赛负责人坦言,这是对近百年前一场全民写作计划《中国的一日》的致敬,也是对多元生活的呼应。
1936 年 4 月,作家茅盾以上海文学社的名义,在《大公报》上向全国发起征文,号召作家和社会各阶层人士以5月21日为题,记录这一天内身边所发生之事。这是平常的一天,但茅盾认为越是平常,越能“彰显这一天之内的中国全貌”。
征文的内容不限,可以是这一日的“天文,气象,政治,外交,社会事件,里巷琐闻,娱乐节目,人物动态”,也可以包括各地的“风俗,习惯”等等。最终,从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余篇稿件中选出490篇,于当年9月以《中国的一日》为书名由生活书店出版。
受《中国的一日》启发,小红书向全球作者发起“世界的一日”特别征集,以“世界”之广展现生活的多元,同时回应当下人们对彼此看见、相互理解的渴望,建立微小个体与广阔世界之间的联系——你的一日,也是世界的一日。
“世界的一日”以随机选取的9月19日为题,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用户以母语记录浮生一日,题材不拘,散文、日记、诗歌及摄影作品均可。中国作家许知远、爱尔兰作家科尔姆·托宾和导演空音央担任“世界的一日”特别单元的联合发起人之外,托宾、空音央与当代著名哲学家陈嘉映也将参与记录9月19日这天属于他们的日常。
据悉,今年11月初的小红书生活文学节上,一个巨大的世界时钟将在上海鲁迅公园铺开,呈现来自全球各地的“一日”作品。明年春天,入选作品还将结集成书,由小红书和单读共同呈现。
统筹:梁冰
编辑:许怡童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