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上午,河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举行,全面介绍“十四五”时期河南制造业发展有关情况及取得的重大成就。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严琛介绍,“十四五”以来,河南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制造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有力步伐。
规上工业41个行业大类实现全覆盖
据介绍,河南省牢牢把握制造业立省强省这个战略定位,紧紧抓住“7+28+N”产业链群这个战略抓手,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工业经济压舱石地位更加突出。规上工业41个行业大类实现全覆盖,工业经济总量稳居中西部省份第1位,过去四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6.1%、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年均增速16.7%、高于全国6.1个百分点,扛起了“工业大省挑大梁”的重担。今年1至7月,“7+28+N”产业链群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拉动工业增长5.6个百分点,成为推动全省工业经济较快增长的重要力量。
累计建设20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
河南省着力打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增长引擎,比亚迪、宁德时代、洛阳百万吨乙烯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或建成投产,全省汽车整车产量突破百万辆,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24.8%、14%,较“十三五”末分别提高2.4个和2.9个百分点。系统谋划“6+14”未来产业矩阵,阿帕斯人工智能大模型成功备案,电子信息、化工新材料、绿色建材、冷链食品等4个工业大模型正式发布,累计建设20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未来产业集群。
“河南造”大国重器持续“上新”
河南省坚持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河南制造”向“河南创造”跨越。累计建设省实验室27家、省级产业研究院55家、制造业创新中心19家、中试基地61家。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建成国内首个农机装备数字化研发平台,突破关键共性技术20余项。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四有”覆盖率提升到77.76%。加大创新产品推广应用,累计认定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110个、首批次新材料26个、首版次软件98件。“河南造”大国重器持续“上新”,全球首台25兆瓦级风电主轴轴承、全球最高10米液压支架、全球最大直径硬岩隧道掘进机成功下线,100马力轮边电机无人驾驶拖拉机填补国内空白。
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应用场景覆盖率达87.2%
河南省加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累计开通5G基站23.54万个、位居全国第6,建成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和河南空港智算中心、中原算力谷等一批算力基础设施,全省在用超算规模100P、智算规模5100P。深入实施“一转带三化”,累计诊断服务企业2.1万家,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应用场景覆盖率达到87.2%,建设省级智能车间、工厂1685个,打造数字领航企业36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269个。
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5.6%
“十四五”期间,河南出台《河南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及钢铁、建材、有色、石化等4个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方案,发布28个重点产业链绿色化升级改造实施指南,培育100家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覆盖率达85.6%。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累计培育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1210家、绿色工业园区74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27家,绿色设计产品型号184项。推动重点领域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累计培育国家级再生资源规范企业93家,实现废钢铁加工3559万吨、动力电池综合利用6万吨,再生资源产业实现产值超千亿。过去四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5.6%。
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4098家
河南省推动涉企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加力支持优质企业梯度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分别达4098家、414家、51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约6800家、累计达2.66万家。要素保障更加有力,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累计支持超40亿元,银行业投向制造业领域贷款余额突破9000亿元,供应工业企业用地6600宗、面积43.6万亩,新增高技能人才467万人。
统筹:赵柳影
编辑:肖理心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