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良品铺子某款产品的宣传图片显示“花生长在地上”被指“缺乏常识”,从而引发讨论。对此,良品铺子回应称,他们在电商平台商品详情页中错误使用了由AI生成的图片素材,发现问题后,立即对相关页面进行了更新修正,并已启动对所有产品宣传材料的全面科学性核查。
花生是一种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作物,连小学生都知道,这是常识中的常识。但良品铺子的一众成年人却不知道,竟然让花生在地上结出了果,这何等荒谬,又何其反智,常识也被踩到脚下。按照良品铺子的说法,这是工作疏忽所导致的,可一个人疏忽或可理解,但一群人都没有看出问题,还将存在低级错误的宣传照发了出来,这说明内容审核机制集体失守了,背后也少不了“相互糊弄”的职场心态作祟。
“花生长在地上”,糊弄的不只是他们自己、公司乃至品牌,还有广大的消费者。产品宣传图片,是广告的一种形式。《广告法》第四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广告主应当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和真实毫不沾边的“花生长在地上”,显然涉嫌违法,侵犯的是消费者的正当权益。
除了“花生长在地上”外,良品铺子另一张宣传图片则被指背景中的花生地像玉米地,还出现了收割机在收割花生的离谱场景,对此,良品铺子也都认账,承认错误使用了AI生成的图片素材。连主打童叟无欺的产品宣传照片,都能接连“AI造”,不禁令人怀疑,良品铺子用AI生成宣传照片,让“照骗”替代“照片”,是不是一种习惯和普遍行为?若真如此,那就不是偶发单一的过错,而是长期主观故意为之的虚假宣传、货不对板,这也撕下了“审核疏忽”的遮羞布。
事实上,用AI做假图,现实并不少见。前不久,就有多家媒体报道,不少外卖店铺用上了AI门店图,与真实店面千差万别,“假门面”营造出来的是“假烟火气”,这也是一个虚假宣传的典型案例。此外,也有消费者利用AI伪造商品有问题的图片,提交售后申请,通过欺骗商家来获取不当利益。
随着AI新技术的日益完善和AI应用在现实中的日益普及,在现实中泛滥的“花生长在地上”式的AI假图,也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乱象。在这种背景下,有两个问题随之摆在了全社会眼前。一个是人对AI盲目信任和过度依赖的问题,另一个是技术的发展与便捷,让诸多违法违规行为的门槛大大降低,消耗了社会信任,助长了不正之风,也放大了社会治理的难度系数。这些都可以归结为“AI技术的滥用”。“花生长在地上”式的笑话,或许还可以一笑而过,但当AI滥用浸透到更多关乎社会公共利益的事情上,带来更大的现实危害时,恐怕我们就笑不出来了。这也说明AI应用的边界亟待规范。
在一个人机高度交互的时代,与AI隔绝已然不现实,但“如何更好使用AI”,却是一门大学问。新技术虽好,但不可“贪杯”。当明确人的“主导性”和AI的“服务性”,可以让AI提高效率,但不可使其喧宾夺主,是要让AI赋能千行百业,不而是给千行百业裹乱添堵,否则人倒成了AI的附庸,是在向AI缴械投降。面对AI滥用,社会深层次精细化的治理,只是一方面,与此同时,每一个人也都是“把关者”“审核者”,回归常识常理常情,莫让AI来取代人的思考、判断和决策能力。不然,对于人来说,被踩在脚下的不只是常识,还有智商。
(原题为《花生“长在地上”,常识“被踩脚下”》 作者 王彬 来源 潮新闻)
编辑:左海涛
二审:王亚平
三审:王长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