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在深圳举办的产业对接会,背后是郑州高新区作为国家超硬材料特色产业链核心承载区的雄心:不仅要让产业“走出去”,更要引领行业“向上走”。

2025年8月28日,郑州高新区南下深圳举办产业合作交流对接会。作为河南省第一家开发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以及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郑州高新区在工信部最新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中位列第21位,汇聚了全省70%以上的超硬材料中高端创新资源。此次与深圳携手,承载着中原超硬材料产业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的战略意图。

高新区此次南下,选择的交流领域颇具深意:新型材料、珠宝钻石、平台经济、智能传感器与物联网、机器人、康养——这些恰恰都是超硬材料最具应用潜力的领域,也与郑州高新区重点打造的“智能传感器、新材料(超硬材料)”两大主导产业高度契合。

产业新使命:从“工业牙齿”到“高端制造基石”

超硬材料曾被称作“工业的牙齿”,但其价值远不止于此。如今,这一材料正在经历从工具到功能器件的历史性转变。

在半导体领域,金刚石是理想的散热材料;在光学领域,金刚石窗口应用于高功率激光器;在珠宝领域,培育钻石正在重塑传统珠宝格局。这种多元化的应用场景,使得超硬材料成为连接传统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的桥梁。

郑州高新区不仅拥有从原材料制备到高端制品生产的完整产业链,更集聚了以郑州三磨所、郑州机械研究所、超硬材料磨具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为代表的新材料行业中高端创新资源。同时,区域内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05.67件,居全省首位,强大的创新动能为超硬材料产业升级提供坚实支撑。此次赴深行动,正是要向湾区展示这一战略价值转变的实践成果。

对接会上,河南省培育钻石交易中心(筹)首席执行官陈耿介绍培育钻石交易中心及出口现状,行业专家解读MPCVD技术发展现状——培育钻石的市场化应用、MPCVD技术的突破,都是超硬材料迈向高端应用的关键环节。

区域新协同:中原产业基础与湾区创新能力的深度耦合

本次对接会体现了两种优势的深度融合:郑州高新区的产业基础优势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能力优势。

郑州高新区的产业底气,源于其雄厚的科创与产业积淀:这里不仅有以三磨所为代表的磨料磨具行业唯一综合性研究开发机构,以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为代表的4所驻区一本高校(在校师生超18万人),更有45家有效期内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57家高新技术企业构成的龙头引领、梯队发展格局,以及国家超算郑州中心和654家省级以上科研平台(其中国家级33个)提供的科研支撑。

粤港澳大湾区则拥有完整的新兴产业生态和强大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深圳在新材料应用、智能装备、消费电子等领域的产业配套能力,处于全球领先行列。

此次郑州高新区与深圳的产业对接,并非简单的产业转移,而是要通过双向赋能,实现超硬材料从“材料输出”向“技术输出+品牌输出”的战略跃迁。会议安排深圳企业家代表分享在豫投资经验,正是要打造一种可持续的协同创新模式。

大会新愿景:搭建全球超硬材料产业协同创新生态

9月17日—20日将在郑州举办的2025金刚石产业大会,主题是“汇聚产业链优势,拓展金刚石前景”。作为重要前置活动,此次深圳产业对接会同步开启预热工作,为九月大会的顺利举办积累资源、铺垫声势。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协会超硬材料分会相关负责人在深圳会议上详细介绍大会筹备情况。

2025年金刚石产业大会将携手第七届中国(郑州)国际磨料磨具磨削展览会,搭建一个全球性的产业协同创新生态。

这个生态包括政企协同创新载体、国际技术交流桥梁、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机制,以及产业与资本的对接平台——而郑州高新区早已为此构建起完善的支撑体系:其打造的中原基金小镇累计注册创投基金176家,管理资金规模1800亿,还通过《资本力量》“1+6”高端路演品牌等链接产业与资本,能为全球超硬材料产业生态提供充足的金融活水。

2025年金刚石产业大会将深入探讨超硬材料在半导体衬底加工、深地深海极端环境装备、高精度光学器件等尖端领域的应用,这些正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郑州高新区此次主动赴深开展产业对接的行动,不仅仅是为了招商引资,更是在构建一个跨区域的创新生态系统。

通过中原产业基础与湾区创新能力的深度耦合,中国超硬材料产业正在迎来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历史性机遇。九月2025年金刚石产业大会,将为这一新征程点燃引擎,标志着中国超硬材料产业生态从区域协同迈向全球价值链整合的新阶段。


编辑:宋雨馨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